婺源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史海钩沉

1 唐末皇子流亡考川

婺源县城西有个叫考川的古村落,村名出自《诗经》“考槃在涧”之义,俗称考水,又名槃水。考水村头黄杜坞有个皇子墓,墓碑上刻“始祖明经胡公之墓”。皇子墓缘何又称胡公墓?原来这里有一段颇为传奇的史实。

据《新安名族志》及《新安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唐朝末年,曾追随黄巢起义的朱温投降朝廷,当上宣武军节度使,成了手握重兵的大军阀,进而挟制唐昭宗。唐天祐元年(904),朱温要昭宗李晔把京都从长安迁到洛阳去,李晔不敢违抗,只好带着皇后、皇子、公主和朝中官员向洛阳进发。这年三月,何皇后生下一皇子。李晔见当时形势危险,料将大难临头,于是找到任宫廷近侍郎的胡三清,要他把襁褓中的皇子偷偷带回民间抚养,为李家保留一点儿血脉。何皇后给小皇子裹以御衣,藏好珠宝,刺破手指写下血书,交给胡三清。胡三清是婺源清华常侍公胡学后裔,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他不顾安危,历尽千辛万苦,把小皇子秘密带回婺源,在一个偏僻的山坞里隐居下来。果然,唐昭宗一行走到半路,朱温就下令将昭宗身边的200多人全部杀死,李晔后在洛阳宫中被害。

胡三清是宫廷宦官,无儿无女,遂养皇子为嗣。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改“李”为“胡”姓,取名昌翼,字宏远,号绎思,期望他日后能立志宏远,昌盛腾达。他们在俗名扁担山北麓的小溪旁建立家园,初名胡村。后唐同光三年(925), 21岁的胡昌翼考中明经科进士第二名。金榜题名,本可以做官了,但当胡三清取出褓衣、血书,告诉他的身世真相后,胡昌翼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终身不做官。他隐居乡里,照旧耕读,并在家中开凿一石池,取名“畅情池”,并赋诗曰:“家住乡庄深僻处,就中幽景胜他人。林园满目犹堪玩,丘亩当门渐觉新。绎思斋中寻古义,畅情池上钓金鳞。人生但得长如此,任是湖边属汉秦。”诗中寄寓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心态。

次年,享年84岁的胡三清去世。胡昌翼知恩图报,不仅厚葬义父胡三清,而且嘱咐子孙,“李改胡姓”必须世代相传,绝不复宗。胡昌翼与詹氏生有3个儿子,长子胡延进,北宋时因平蜀有功,被敕封中王,赐居安徽绩溪胡里,近代国学大师胡适是其后裔;次子胡延宾,为官迁歙州(今歙县);三子胡延臻虽世居考水,但后裔名儒辈出,最为卓著的当属南宋时称“江南二宝”之一的文学家胡伸。明经胡氏以经学传家,宋元时期,先后出现了七位声名卓著的理学名儒,世人称其为“七贤”,即易简居士、孝善先生、梅岩先生、云峰先生、玉斋先生、双湖先生、石邛先生,其才学品行也闻名一时。

北宋咸平二年(999),胡昌翼离世,终年96岁,葬考水黄杜坞。墓呈八卦形状,墓顶绘有八卦图,八面分别用刻有纹饰和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卦符号的花砖垒砌而成。墓碑高1.6米,宽0.5米,上刻阴文篆字“始祖明经胡公之墓”

始祖明经胡公之墓

胡昌翼的子孙在考川繁衍生息,绳绳相继,因此这里成了明经胡氏的发祥地。明经胡氏后裔尊称胡昌翼为“明经公”。明经公潜修砥行、笃志兴学的精神,也成了明经胡氏后人世代传承的历史遗产,他们相继兴办明经书院、石丘书院和云峰书院,传道授业,影响深远,重教崇文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