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山西道教历史沿革

道教何时在山西兴起,已无准确记载可考。但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年,雁北恒山一带就出现了知仙方和炼仙丹的方士,即《汉书·艺文志》所称的神仙家。西汉时,有个方士,自称是殷朝王子,他经常往来于恒山,不吃五谷,只吃蓬果等草本植物。西汉景帝时,有个姓茅、名盈、字叔申的人,和其两个弟弟茅固、茅衷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方。《广列仙传》中说他们均已成仙,也称三茅真君,至今恒山上还有个叫茅三窟的地方。天汉三年(前98),汉武帝刘彻在东游泰山返回途中到常山(今恒山)祭祀,并埋玉石。西汉文帝刘恒为代王时,在翼城访求精道学的河上翁,在翼城西15里歇军处无水饮,薄太后祈祷掘地得泉,后人于歇军处建文帝庙。文帝到八宝羊角山见河上翁,约定到偏桥授道,后人又于此建庙观,改奉教村为观头村。东汉时期,道教在山西已逐步形成,少数地方已修建了道教庙观。据《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境即有道士,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五台山玄真寺内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碑文记载,玄真寺发端于汉唐。据传,当时是道家所居。以上记载表明,道教形成之初即出现在今晋北大同浑源一带,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