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晋北地域特征与人文背景
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东则太行为之屏障,西则黄河为之襟带,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天然完固的地理形势,易守难攻的地形,使得山西在历代北方政权征战中均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尤其在春秋中晚期的晋楚争霸与十六国北朝、唐末五代等分裂割据时期,山西对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军事局势,都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故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曾言:
山西之形势最为险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矣。且夫越临晋,溯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槌而下也;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相对封闭的地形,与邻省界限分明自成一体的自然地理特征,使得山西有别于其他地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则为山西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山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提供了物质基础。
山西历代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域基本吻合,其人文区域大致可分为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地区。晋北主要指现大同、朔州、忻州三市所辖地区,包含原有的雁北所辖范围即雁门关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历史上雁门郡或大同府辖境;晋南固定于霍山以南,自然地理单元包括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大致相当于历史上河东郡和平阳、蒲州两府辖境;晋东南受制于太行、太岳两山,自然地理单元包括长治盆地和潞城盆地,大致相当于历史上上党郡或泽洲、潞安两府辖境;晋中横跨西部高原、中部盆地、东部山地三个地形区,大致相当于历史上太原郡和太原府辖境。
本书的研究范围集中在晋北地区,即今大同、朔州、忻州三市所辖地界。其中,大同市下辖天镇、阳高、大同、浑源、左云、广灵、灵丘7个县;朔州市下辖右玉、山阴、怀仁、应县以及平鲁、朔城两区;忻州市下辖繁峙、代县、五台县、忻府区、定襄、原平市、宁武、静乐、岢岚、五寨、神池、偏关、河曲、保德14个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