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靠不住的条约:1945

美国与让东北

在克里米亚山脉的最南端、黑海之滨,坐落着一个童话般的城市——雅尔塔,1945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真实。2月初的苏、美、英首脑会谈由斯大林选址此地。中国的“大国”头衔如昙花一现,如今也被三大国撇到了一边,罗斯福在谈论中国时已不像往年那般热情;整个会谈的基调就是瓜分世界,并确立战后三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2月4日,斯大林驱车前往罗斯福下榻的利瓦吉亚宫表示欢迎。美国总统一见面就宣布日内还会有两万名美军士兵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截至目前在该岛总共集结了15万人的军队。[1]这就是说对日作战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后的三天里,三国元首首先讨论了德国、波兰和国际组织。

2月8日,会议日程过半,罗斯福才提出了对日作战的问题,希望苏联提供远东空军基地及保障美军经北太平洋、东西伯利亚至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的补给线路畅通。美国当时并不知道中国东北的情况。他们以为日本关东军具有足够的实力和意志,在日本本土受到攻击之后仍旧会坚持独立抵抗。[2]然而实际上,关东军早就降到三等预备役水平,抵抗难以超过10日。[3]早在1944年夏天,蒋中正通过高价购得了日本关东军的大量机密情报,“举凡陆空军的部署、要塞地点、设防计划、兵种、武器、番号、人数以及将领姓名等等,无一不全”,由军委第三厅副厅长纽先铭泄露给了曾经预警过德国进攻苏联日期的中共情报人员阎宝航,阎“立刻送交罗申,用迅速照相办法,三日内交还给纽”。[4]然而,蒋没有与罗斯福分享这一情报。因此,只有苏联对于进兵东北底气十足。[5]斯大林开始索价。罗斯福表示,可以把南萨哈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给苏联,此外,“苏联可使用位于南满铁路终点的不冻港,很可能是关[辽]东半岛的大连”,并同时在道义上声明各有关问题尚未与蒋中正谈论。至于大连的使用方式,罗斯福倾向于使其成为国际自由港,并提及希望以相同方式与英国解决香港问题,故不宜使用“租借”方式。斯大林随即谈到了沙皇时代俄国人就占有的中东铁路,罗斯福提出租借和中俄共管两种解决办法。斯大林随即暗示只有这些要求满足了,苏联才会对日作战。罗斯福回答说,他还没有机会与蒋中正相商,并补充说“和中国人谈话的困难之一是任何事情一旦告诉他们就会在24小时以内让全世界都知晓”。斯大林点点头,表示没有必要去和中国人谈,只要三大国商定签字,苏联绝不会泄露一个字。罗斯福的答复是他觉得可行。斯大林接着说宋子文4月底要来莫斯科,他会告诉宋将有25个师的苏军部队调去远东。至于不冻港,斯大林表态,俄国人好说话,不反对国际自由港的提议。随后,他们又谈到朝鲜的战后托管问题,斯大林问是否会有驻兵,在听到否定的答复后,他显然很满意。罗斯福又谈到了中国政治,他认为魏德迈将军和赫尔利大使做得比前任们(分别是史迪威和高思)都好,华北的共产党和重庆的国民政府关系已有所改善,而且主要过错在国民党和重庆政府,而非“所谓的共产党”。斯大林回应道,国共本该在以蒋中正为首的抗日统一战线下合作的,他不理解为何若干年前曾经有过的联合不复存在了。[6]斯大林确实是两次国共合作的倡导者,目前也不希望中国内战。根据俄国人的会谈记录,双方还谈到了蒙古问题,罗斯福表示应维持外蒙古现状。[7]

2月10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主动向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递交了一份有关苏联对日作战条件的英文草案,与中国有关的部分是这样写的:

1.应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

2.应恢复俄国于1904年被日本阴险攻击而损害的原有权利,即……

b)应恢复以租借[方式]对旅顺港和大连的占有;

c)在理解中国应继续拥有满洲全部主权的基础上,应恢复俄国在俄日战争以前所拥有经营中东铁路和通往大连的南满铁路的权利……(强调为引者所加)

哈里曼马上指出,总统的建议是旅顺和大连应为自由港,两条铁路应为中苏共同经营,同时应征得蒋中正的同意。莫洛托夫对前两点无异议,单单不赞成最后一点。但随后斯大林直接找到哈里曼,说他完全愿意让大连成为自由港,但旅顺则不同,“它将成为俄国海军基地,因此俄国要求租借”。哈里曼建议他立即找总统商议。岂料罗斯福马上同意了斯大林对中国港口的要求。斯大林也做出让步,同意要就上述问题征得蒋首肯。罗斯福随即问道,是由斯大林在宋子文来访的时候提出,还是由他直接告知蒋中正。斯大林当然愿意由美国总统亲自出马。罗斯福又问考虑到保密因素,何时与蒋相商呢?斯大林答道:“我准备好就告诉你”。[8]

结果次日,斯、罗、丘三人就秘密签署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个几乎未加修改的最终文本是这样的:

三大国——苏联、美利坚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的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终结后两至三个月内,苏联将加入盟军的一方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1.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

2.恢复俄国于1904年被日本阴险攻击而损害的原有权利,即:

a)萨哈林南部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将归还苏联;

b)大连商港将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利益[the preeminent interests],恢复租借[lease]旅顺为苏联的海军基地;

c)中东铁路和通往大连的南满铁路将由组建之苏中合营公司共同经营,鉴于苏联的优越利益将被保证的同时,中国将保有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将转交苏联。

经谅解,关于外蒙古与上述港口和铁路的协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总统将自斯大林元帅建议后采取措施以获取是项同意。

三大国元首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将在击败日本之后无条件地予以实施。

就苏联一方而言,它表示准备与中国国民政府缔结一项苏中间友好同盟的条约,以便以它的各武装力量帮助中国从日本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约·斯大林

富兰克林·德·罗斯福

温斯顿·斯·丘吉尔[9]

(强调为引者所加)

这短短的十几行字,是美国迫切希望苏联对日参战而囫囵吞下的恶果,其中不少模糊的概念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后世影响巨大。这是美国对俄国殖民主义的实际支持,诚如日后在越南支持法国的殖民统治一样。当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了,华盛顿很快就会为这种草率的决定而感到后悔。早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曾宣布将远征日本,并暗示了其政治要求,罗斯福当时并不热情,他仍希望依赖中国。1944年初,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内部对未来远东地区的构想其实也并不包括中国东北,他们甚至不希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而是消耗美英去击败日本,并与国民政府保持友好关系;苏联在远东的领土要求仅为日俄战争期间被日本割占的南萨哈林岛以及千岛群岛,从而获得太平洋出海口。[10]然而克里姆林宫的胃口要大得多,可能并非白宫永远都愿意满足的。

雅尔塔让斯大林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领土。据莫洛托夫回忆,斯大林用摁钉把一张新的苏联地图钉在墙上,志得意满地欣赏起来:“咱们来看看,我们得到了些什么……北方一切都好……波罗的海,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土地!……”接着,他指向了东方:“这里情况怎么样呢?千岛群岛现在已归我们,萨哈林岛完全属于我们的,你们看吧,这有多好!旅顺港是我们的,大连也是我们的,中东铁路也是我们的,中国、蒙古——这都没问题……”斯大林一边说着,一边用烟斗在中国一带画了一个圈。莫洛托夫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外交部长,我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尽量扩大我们祖国的版图,看起来,这个任务我和斯大林完成得并不坏”。[11]斯大林对雅尔塔非常满意,以至嘉奖了会谈期间担任安保任务的军警1021人。[12]

考虑到可能的不良影响,这个秘密协定被推迟一年公布。国民政府知道协议内容是在一个月之后。罗斯福原本打算在接到斯大林的通知之后,指派某军官作为信使自华盛顿出发经莫斯科赴重庆,再由驻华大使赫尔利向蒋中正通报。[13]岂料3月12日,驻美大使魏道明拜谒罗斯福,直接询问雅尔塔会谈内容。罗斯福承认自己“避免正式提及此事”,但同时也转告了斯大林对远东的三点要求:“(一)维持外蒙古现状。(二)南满铁路所有权属中国,但业务管理宜有一种委托制度。(三)苏联希望在海参[崴]以南,获得一不冻军港如旅顺或其附近之港”。这实际上与三国签署的协定已有不少出入。然而接下来,罗斯福自己解释道:“(一)维持外蒙古现状,主权仍属中国,似无问题。(二)南满铁路要在主权属于中国,业务管理在增进效率”;所谓委托制度“大约由三方组织之,一为中国代表,一为苏联代表,一或为美国代表,均当为铁路专家”;(三)军港问题“完全为一新问题,而在前所谈大连办法之外”,他当时就告诉斯大林说这是“将来之问题,无须太急”,他可以和蒋商量,“中国态度向极合理想,当不难获得适当解决……闻宋部长将赴莫斯科,似不妨与之先谈……或以旅顺长期借与苏联,主权仍属中国”;又谓未与斯大林谈及中共问题。如果魏道明报告无误的话,那么罗斯福无疑在很多地方撒了谎,而且全都无关保密事宜。真正需要保密的是,当魏道明询问苏联是否参加远东对日作战时,罗斯福所给予的明确答复:“时机成熟,一定参加”,而且是在欧战后“即行参加,但坚持需要相当时间运送西方军力至远东,并巩固其海防”。[14]蒋中正直到此时才确信苏联将于欧战结束后对日作战。重庆政治人物也开始风闻雅尔塔有关苏联将由陆路进攻日本的决定。[15]然而事实表明,三巨头对中国人保密的歧视似乎也是多余的。日本御前会议6月才注意到苏联增加了远东军备,并推测“很可能对日使用武力”,鉴于北满作战的气候条件,指出“夏秋以降特别需要警惕”。但当苏联参战的消息传到东京的时候,外相东乡茂德仍在御前惊呼:“苏之宣战完全出乎预料”。[16]连在华的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也表示当时“无法知道雅尔塔会谈的秘密协定内容”。[17]

赫尔利是在2月回国述职的时候,被告知协定内容的,同时罗斯福指示他在未获斯大林信号之前,不得向蒋中正提及此事。4月12日,罗斯福因脑溢血在任上辞世,副总统杜鲁门按照宪法接替他成为第33位美国总统。由于缺乏外交经验,杜鲁门暂时维持着罗斯福的外交路线。当赫尔利4月15日再经莫斯科赴华时,斯大林授权这位美国驻华大使自由决定何时将协议告知蒋,及如何告知。哈里曼觉得应当尽可能拖延。赫尔利谨慎地答复斯大林,他将在合适的时候向克里姆林宫询问,得到允许之后再告诉蒋中正。斯大林则向赫尔利重申了“中共非共”和支持国民政府的态度。未来的“遏制战略”之父、苏联问题专家凯南(George F.Kennan)和哈里曼曾对此表示怀疑,并专门向国务院提出过书面警告,可惜没有获得重视。凯南明确写道:“我肯定莫斯科在此政策框架内尤其旨在:(1)在实质上重新获得沙俄先前在亚洲大陆攫取的所有外交和领土权利,即便没有名义;(2)主宰与苏联中亚边疆接壤的中国省份……(3)充分控制华北所有日占区,防止其他列强重复日本的侵略”。[18]

当赫尔利返回重庆后,在蒋中正询及之时,他们就其内容进行了讨论。当时,罗斯福已然辞世,赫尔利希望继位的杜鲁门总统尽快授权他正式通知中国政府。[19]但杜鲁门仍命他保密。[20]直到6月15日。然而,孙科获悉相关消息后就立即通知了中共方面:苏联即将进入满洲对日作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