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深圳经济结构的调整
深圳的经济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显著不同。
2013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产业10.0%,第二产业43.9%,第三产业46.1%。过去几年第一产业几乎不再起重要作用,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深圳市GRP的0.1%, 2013年第一产业产生的5.25亿元附加值为GRP贡献了0.036%的份额。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占GRP的47.2%跌到2013年的43.4%,同期第三产业的份额从52.7%增长到56.6%。
尽管如此,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仍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调整当地经济增长模式中主导着大方向和主要趋势。然而,因为三种制造业(支柱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分界很模糊,因此难以搞清近几年深圳制造业确切的组成部分或者发生的变化。单一产品总是列入所有三种类型中,因此难以从统计中剔除重复部分。不过,这并不妨碍客观地描述深圳当前的制造业情况(见表2)。
表2 深圳支柱制造业(根据年附加值)
资料来源:《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10)》和《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12)》。
各种电子设备及元件制造业是制造业中的主力军,其附加值在2011年达到20%。2013年行业产出比2012年增长了12.8%,达到3160亿元。机械工程次之,大陆架海上石油生产位列第三。近年来,深圳工业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43.8%增长到2011年的46.6%。
然而,最近几年6类新兴战略性行业得到优先发展。2013年它们为深圳GRP贡献了34.5%,总附加值达5001亿元,其中包括生物技术的附加值228亿元、互联网经济590亿元、新能源336亿元、新材料310亿元、新一代信息设备2180亿元、创新文化产品1357亿元。
至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深圳发展了10年以上。深圳引领了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深圳还是200多家工业设计公司的所在地,占全国数量的49%,控制着该产业60%的国内市场。
到2010年底,深圳有2467家印刷厂,成为全国高质量印刷品的生产中心。来自众多主题公园的收入占文化创意产品的很大一部分。
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显而易见。在21世纪头10年,高科技产业的增长超过10倍,从2000年的106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近12000亿元。重点是,深圳的高科技板块甚至在世界经济危机高峰的2009年仍然总体保持着正增长,在危机后发展步伐显著加快(见表3)。
表3 深圳高技术产品制造业
资料来源:《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10)》和《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12)》。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和出口主要依靠本身的研发项目。根据不同的统计资料,总产出的40%~60%是在深圳。国家鼓励和奖励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升级。例如,从2008年开始,深圳和其他经济特区设立的生产新型高新科技产品的企业从创立开始免除两年的所得税,随后3年按照正常税率25%的一半纳税。
显然,具有模范作用的创新发展集群在深圳已经形成,主要得益于政府对高科技产业强大且多样化的支持,仿外的和值得资助的国内科学和工程创新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值得注意的另一个情况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帮助某些新型产品赢得市场地位。比如,比亚迪公司生产的售价为36万元的电动汽车可以获得国家6万元的补贴和深圳政府6万元的补贴。这种补贴推广政策使深圳2009~2012年的电动汽车生产每年翻一番,使其成为城市中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依照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深圳均属先进经济体,其服务业分量显著。典型的是,服务业在深圳还没有作为本体出现,严格来说,服务业是深圳现代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设施的副产品,但服务业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今天,深圳主要有四类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产业。
首先是由银行、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组成的开放的金融服务综合系统。深圳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在各省会城市设有办事机构。深圳证券交易所是国内三家证券交易所之一(另有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拥有一个交易创新型企业发行的证券板块以及另一个交易中小企业股份的板块。2013年中,涉及创新型企业证券的交易约占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的1/4。
其次是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包括港口和机场(新机场已在2013年底投入运营)、三个免税海关区(福田、沙头角和盐田)、两个出口加工区、一个免税港口区以及超过60个免税仓库和海关出口保税仓库。深圳港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货物转运港口(2013年为2300万标准集装箱)。
再次是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支持和现代通信系统。
最后是实现科学工程创意的体系。深圳从1999年开始举办新型高科技展览会。
总的来说,现代服务业为深圳服务业贡献了2/3以上的收入(2012年为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