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河南省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与产业集中度
一 骨干企业不断壮大
从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河南省处于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区域,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多年来,河南省以占全国1/6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1/4的小麦产量、1/10的粮食产量、1/7的油料产量、1/6的棉花产量,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大都居于全国的前列,发展食品工业的原料非常丰富与充足。经过长期发展,河南省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达303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851.2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6%,居全省工业各行业之首。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191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88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食品制造业67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9.7%。河南省食品工业涌现出我国第一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河南省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目前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的河南中烟工业公司,以及华英集团、大用集团、众品食业、三全公司、思念公司、白象集团、科迪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的规模优势也越来越显著。从河南省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来看,截至201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909家,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082亿元,2006年以来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山东省,在中部六省中居于首位。
另外,继康师傅落户郑州马寨、加加酱油落户新郑之后,越来越多的食品行业巨头落户河南省。如2007年长春大成集团粮食深加工项目投资中牟郑汴产业带,建设中国生物化工基地,首期投资120亿元。2008年5月,世界四大粮食加工企业之一的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合作意向协议,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粮食物流配送中心、食用油中小包装灌装线及2000万吨面粉加工线。2008年7月10日,河南省政府与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协定:未来5年,中粮集团将在河南投资100亿元,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并配套发展粮油贸易、食品研发、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及商务服务业等。7月16日,河南省政府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在郑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五丰行与河南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签订协议,在河南省成立新的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成立之初,将具有年出栏生猪19万头的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为食品工业骨干企业的发展确定了两个重点:一是围绕三大精深加工产品链,重点建设粮食和畜禽两大加工基地;二是积极培育四个高成长性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围绕三大精深加工产品链,重点建设粮食和畜禽两大加工基地
1.小麦—专用面粉—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
突出专用面粉、工业化主食、速冻方便食品、饼干烘焙食品等4个发展重点,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培育强势产品群,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强的面制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新乡五得利公司60万吨专用粉、大程42万吨营养专用面粉、白象64万吨中高档方便面、思念50万吨速冻食品、健丰6万吨中高档饼干等规划项目53个,总投资92亿元。
在小麦—专用面粉—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中选择了4个发展重点:其一,加快发展专用面粉。实施差异化产品战略,突出发展多品系专用面粉,提高小麦麸皮、胚芽的综合利用水平,使全省专用面粉比重由10%提高到40%以上。推进行业整合和企业重组,鼓励骨干面粉企业与小麦主产地、粮食储备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支持日处理小麦1000吨以上的企业加快发展,形成品牌、成本和服务综合竞争优势。其二,推进面制主食工业化。采用面粉改良、保鲜防霉新技术,加快专用面粉与传统主食品的融合,发展高附加值的营养强化挂面、速冻面团、冷冻面、鲜切面、调理快餐面等产品,提高工业化主食的生产规模和水平,满足家庭、学校、餐饮和旅游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其三,提升方便速冻食品的规模和档次。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改良配方,改进工艺,继续增加方便速冻食品总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方便面、速冻面制品向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方向发展,将中高档产品比重由目前的30%调整到70%以上,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品牌优势突出、知名企业聚集的方便面、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其四,扩大饼干生产规模。发挥河南省面粉生产优势,吸引省外企业向河南省转移生产基地,扩大中高档饼干产品的生产规模。依托健丰、梦想等骨干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多品种生产,使中高档饼干比重超过50%。
2.玉米(小麦或薯类)—淀粉—生物化工精深加工产品链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以玉米、小麦、薯类淀粉规模化生产为龙头,以变性淀粉、生物化工为重点,积极推进淀粉生物产业发展。重点延长淀粉深加工产品链条,集中发展变性淀粉、淀粉糖、糖醇、氨基酸、有机酸等深加工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发展新的优势产品。依托天冠、莲花、金丹等企业,巩固提高河南省燃料乙醇、味精、乳酸的生产优势。重点建设新瑞生化92万吨玉米深加工、天冠50万吨玉米综合深加工、益海37万吨变性淀粉、莲花5万吨麦芽糖醇等规划项目18个,总投资50亿元。
3.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
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和产业带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巩固猪肉加工优势,重点增加牛、羊、鸡、鸭等畜禽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3大类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大、加工精、名牌多的肉制品生产基地。开发方便快捷的调理肉制品、家庭消费的生鲜肉类半成品,推动家庭厨房工业化。扩大低温熟肉制品生产规模,发展酱卤、熏烤、腊制等中式肉制品和添加肉类方便制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皮、血、骨、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清洁生产。重点建设双汇30万头黄牛屠宰加工和100万吨高低温肉制品、皓月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华英1万吨清真鸭肉和6万吨熟肉制品、大用15万吨调理鸡肉制品、邦杰120万只槐山羊屠宰加工和2万吨中式菜肴调理食品等规划项目45个,总投资171亿元。
(二)积极培育四个高成长性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乳制品行业
以“一带一片”奶牛养殖基地为依托,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产业整合,重点加快郑州、焦作、洛阳、商丘等市乳制品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纯奶、酸奶、配方奶等主导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焦作蒙牛50万吨液体奶、三鹿花花牛36万吨液体奶、科迪20万吨液体奶等规划项目15个,总投资27亿元。新增鲜奶加工1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
2.果蔬行业
创新流通方式,提高果蔬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地方名优果蔬、加工专用菜、食用菌等原料基地建设,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持三门峡湖滨、开封汇源、河南众品等骨干企业加快规模扩张,重点发展果蔬饮料、速冻蔬菜、脱水蔬菜、果蔬罐头和特色果蔬制品等主导产品。
3.油脂行业
发挥河南省大豆和花生、棉籽、油菜籽、芝麻等油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精制油、专用油、大豆蛋白和大豆异黄酮、皂甙等精深加工产品,推进行业整合。支持周口益海、河南爱厨、河南万富等骨干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综合加工水平。积极利用桐油等廉价植物油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实现生物柴油产业化。
4.调味料、食品添加剂和休闲食品行业
依托双汇、驻马店十三香、河南立达、安阳丹尼斯克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复合香辛料、方便汤料、骨素、木糖醇等产品,扩大优势产品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突出营养功能和风味特色,依托金丝猴、恒达等企业发展膨化食品、糕点、糖果、果冻、肉松等产品,形成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二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河南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市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制定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优势企业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工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形成原料生产与精深加工上下衔接、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在此指导精神基础上,通过重点做好5个食品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带动产业密集区加快发展。
(一)漯河食品工业产业密集区
在巩固提高畜肉制品生产优势基础上,推进面制品、休闲食品、蔬菜加工快速发展,建设以双汇、汇通、南街村、龙云、北徐、澳的利、中旺、恒达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密集区。
(二)郑州食品工业产业密集区
在巩固提高面制食品生产优势基础上,推进乳制品、啤酒快速发展,建设以白象、三全、思念、胖哥、金星、奥星、三鹿花花牛、郑州顶新、郑州统一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密集区。
(三)许昌食品工业产业密集区
在巩固提高畜肉、小麦、大豆加工转化优势基础上,推进蔬菜加工快速发展,建设以山花、众品、湖雪、许昌华龙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密集区。
(四)周口食品工业产业密集区
在巩固提高畜肉和粮食加工转化优势基础上,推进油脂、果蔬加工快速发展,建设以莲花、周口益海、邦杰、金丝猴、志元、金丹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密集区。
(五)鹤壁、安阳食品工业产业密集区
在巩固提高禽肉加工优势基础上,推进粮食加工和食品添加剂快速发展,建设以鹤壁大用、永达、健丰、汤阴华龙、安阳丹尼斯克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密集区。
通过这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河南省食品工业已经呈现出集中、集群、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漯河、郑州、许昌、周口、安阳、鹤壁等6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占全省的61.2%,遂平食品工业聚集区、新郑薛店食品工业园区、永城面粉产业集群、淇县禽肉加工基地、灵宝苹果加工基地等叫响省内外。临颍县、淇县、新郑市等14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遂平县、汤阴县、武陟县等23个县(市、区)被确定为省级食品工业强县。2012年,河南省明确提出努力打造10个超百亿元食品产业集群的目标。这10个超百亿元食品产业集群分别是: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郑州马寨工业园区、郑州航空港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鹤淇产业集聚区、遂平县产业集聚区、浚县产业集聚区、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和延津县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