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课题组
ZB2013(0625)-0036/0124-DT010/002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速只有9.2%,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投资和出口增速都出现回落,1~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由1~4月的20.6%降至20.4%,5月份出口增速更是由4月份的14.7%大幅降至1.0%,只有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4月份略有回升,达到12.9%。但同比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由于进出口差额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8.3亿美元,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当月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档消费特别是餐饮业消费的增长。5月份,餐饮收入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1.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3.7个百分点,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5个百分点。不过,这种影响已经比前4个月明显减小。
第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降低,弱化了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2013年第一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6.7%,比2012年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降低了3.1个百分点。据此估计,2013年5月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乃至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也都有一个明显的放缓,从而影响了居民消费总额的增长。
第三,劳动力就业人数增速一定程度的放缓也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了342万人,比上年同期多增加了10万人,就业并没有明显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然而,从增速来看,第一季度城镇新就业人数同比增长了0.3%,还是低于上年同期0.9%的增速。劳动力就业人数增速的放缓,仍然对拉低居民消费总额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四,部分商品价格增速回落,降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速。例如,5月份石油制品消费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7%,但CPI构成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9.6个百分点,即主要是石油制品的价格导致了其消费增速的明显下降。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比上年同期有所降低,对食品消费增速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5月份消费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乏力,除了中央有关规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外,主要还是受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的影响。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加速度虽然略有降低,其影响也是相对微弱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受2011年9月1日个人所得税调整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还是由同期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经营活动效益和工资性收入降低导致的。
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收入增长受到抑制是必然的,难以通过短期政策进行有效调控。促进消费仍然要从长期着眼,通过对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消费偏低的问题。
一是尽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补贴型发展模式向消费带动型发展模式转换。在经济发展之初由于要素资源丰富、资金缺乏和收入水平较低,只能通过生产补贴型发展模式完成资本积累。但是,当前我国要素供给已经趋紧,而收入水平也已提高,应该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资源和能源价格市场化等改革,抑制过度生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的“三高行业”的过度生产,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增长和经济转型。
二是明确社会保险改革思路,尽快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养老与医疗保险的资金压力日益增加,以个人账户来实现个人对风险的自我保障,是降低社保基金压力与财政支出压力的必由之路。所以,短期来看,克服强制储蓄的着眼点是尽可能降低个人因养老与疾病风险而自发进行的预防性储蓄。
三是继续推进税费改革,合理调整和降低居民支出负担。我国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无论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收入状况如何,都要负担同样数额的税收。应推动流转税制改革,逐步建立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特别是要减免部分服装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应缴纳的增值税,并坚决杜绝乱收费,同时加快物流领域改革,持续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加强国内市场管理与品牌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国内市场目前伪劣和污染产品泛滥,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满意度。应加大对伪劣产品的打压和惩处力度,营造一个放心和舒心的消费环境。未来,居民会更加重视科技产品和品牌产品的消费,应加大对这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和鼓励,避免市场过度被外资品牌垄断。
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电子商务具有营业面积少、雇用劳动力少的特点,在房地产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时期,电子商务可以在节约资源使用的同时,提供更多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应制定和完善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市场监管、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引导电子商务较快有序发展。
六是将促进中小城市发展作为推动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降低城市化的成本,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中小城市具有承载空间宽裕、要素成本较低的特点,中小城市居民在房地产和交通等方面不必要的消费较少,将更有能力消费那些能够带来较高满意度的产品。当前,需要积极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税收和金融等优惠政策,逐渐在中小城市形成产业和人口聚集,推动中小城市发展。
上述方面之外,还应在教育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带薪休假制度、收入分配体制、阻止富人资本外流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全方位地营造公平消费、健康消费、敢于消费的环境,逐步推动我国由储蓄生产型社会向消费福利型社会转变。
(执笔人:吕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