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早期经常账户收支调节理论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古典学派的国际经济理论主宰了国际宏观经济学,认为通过国内价格水平的灵活调整和资金的自由流动,国际收支可以实现自动恢复平衡。大卫·休谟(1752)在《政治论丛》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Price -specie flow mechanism),研究了在金本位制下贸易收支自动实现平衡的原理。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差时,意味着该国进口大于出口,黄金外流;于是国内货币供应量下降,引起国内物价下降,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加强,随之而来出口扩大,同理国外由于黄金流入,国外商品价格上升,故而本国从国外进口减少;如此一来,一国贸易收支便可自动恢复平衡。反之,如果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顺差,伴随黄金流入,国内物价上涨,会减少出口、扩大进口,从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价格—铸币机制”被认为是最早对国际收支调节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
休谟的“价格—铸币机制”主张,在金本位制下,通过黄金跨国流动和物价变动,贸易收支可以自动恢复均衡,无须国家干预。从这个角度来看,休谟的“价格—铸币机制”开了自由主义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先河。但是,休谟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分析属于静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