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的耦合:以长春市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书研究的内容框架主要由四部分八章所组成。四部分包括导论(第一章)、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二章、第三章)、理论与实践核心(第四章至第七章)以及结论与展望(第八章),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导论部分从确立选题的研究背景与立论依据入手,明确了本书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并提出了本书拟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阐述了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研究的内容框架。

理论与实践基础部分是理论核心部分研究的基础和支撑。第二章对国内外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本书研究的主题与框架;第三章对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对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要素、结构与功能进行辨识,形成我国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体系,同时探讨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研究的基础理论,为本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践核心部分是本书研究的主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演变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状态、结构模式及影响因素,揭示了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结构模式的动态变化规律。第五章对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了长春市不同空间单元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所处的阶段水平,并根据耦合度空间差异,划分了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类型,揭示了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规律。第六章在对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不同力量对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典型地理事实分析,研究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影响因子与影响机制,分析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形成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框架。第七章构建了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调控体系,针对长春及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物质与社会空间“非耦合”问题特征,结合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判断,提出促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与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

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书的总体研究结构与内容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结构与内容框架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书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1)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系统,并构建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概念模型与分析框架;应用系统识别方法,对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系统进行识别和解析。

(2)应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利用多次人口普查数据,确定影响城市社会区域类型的主要影响因子,对长春市不同时期的社会区域类型与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不同时期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结构模式。

(3)选取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评价指标,建立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关联度与耦合度模型,并根据城市不同空间单元耦合度的大小,判断不同地域空间耦合阶段水平。

(4)利用建立的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系统地域类型的判别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考察与定性判断,划分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区域类型,研究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理分布规律。

(5)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长春市单位大院、老工业区、高档社区、棚户区、开发区等典型空间进行了调查,增强了对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现实状态的感官认识;采取深度访谈等社会地理学方法,对不同社会群体行为进行了分析,为长春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制的社会因素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