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园区一般是指在统一规划的指定区域内,执行一定的特殊政策,聚集某类特定行业和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特定要素集聚的一种区域发展形态。中国园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城市—西部地区的全国整体开发的发展历程,园区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多功能化。本书的园区概念泛指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改革试验区、城市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业现代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阶段,园区的发展都为中国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蛇口工业区、90年代的浦东新区、21世纪初的滨海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正在建设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园区都发挥了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经验示范等重要作用。从各项指标来看,园区已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版图中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在对外出口、创造就业岗位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等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看到中国园区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园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当前,我国第三次大转型已经拉开序幕,园区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时期,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即从“千区一面”向“特色发展”转型,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从追求数量和规模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型,从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型,从高碳发展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向区域科学发展转型,从“单兵作战”向协作发展转型,等等。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园区仍然可以扮演“先锋队”乃至“主力军”的角色。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连高新区调研时指出:“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经营,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的筐子里。”园区的“筐子”里该装什么“菜”?如何完成园区的转型发展?这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围绕这一课题,本书通过考察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园区转型发展的紧迫性;首次提出了园区转型发展的“车型理论”框架,初步构建了园区转型发展的评价体系;从特色发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等七大领域,剖析了园区转型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对策措施;选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各类园区转型发展的经验。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本书旨在提出园区转型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园区转型发展的操作性对策,为各类园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首次将园区发展与转型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园区转型发展的独特意义;首次提出了“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空间优化发展为承载,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协作发展为支撑”的园区转型发展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形象地比喻为“特色发展是车头,产业发展是车轴,空间优化发展是底盘,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协作发展是车轮”的“车型理论”,力图为我国园区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将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第二章虽然提出了园区转型发展的评价体系,但因受数据来源等限制,故不做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指数排行。

本书由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组织编写,作者主要是各部委、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其特点是:学历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专业广,横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专业;经验多,大多参加了多年实际工作,在园区规划、政策研究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可以说是一群对区域发展、园区发展和城乡创新发展具有浓厚兴趣的中青年博士向园区决策者和研究者献出的一份礼物。

本书只是我们对园区转型发展的初步探讨,错漏之处定有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出版,特此致谢!

李佐军 魏云

201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