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对策建议和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这项成果除导论外,共分11章:第1、2章分别对19世纪美国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和美国学派的产生背景、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讨论,第3~5章是对美国学派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第6~10章则是关于美国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直接具有借鉴价值的问题研究,最后一章则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对美国学派和美国工业化道路从借鉴的角度做出总体评价,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如下。
美国的经济崛起是在内战后依靠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实现的,这对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林肯以及后来几届共和党政府在美国发动了一场系统的经济革命,对外的关税保护政策、对内的自由市场竞争、国家信用本位货币的发行、美国科学院和农业部的建立等一系列措施,使美国制造业利用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机会窗口成功实现了快速崛起,依靠先进技术和设备武装起来的农业也彻底摆脱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束缚。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学派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理,可将其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以动态、发展和乐观主义的眼光观察人类社会;历史归纳与理论逻辑分析紧密结合;借鉴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探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一套非马克思主义的“美国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美国学派的价值、分配和资本理论构成了美国学派学说体系的基本原理部分,可被提炼为“再生产成本的价值理论—阶级利益和谐的分配理论—资本的生产性作用学说”这样一条主线。
在我们看来,保护主义和内向型工业化道路是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而美国学派则为之提供了由“生产率立国、保护性关税、国内市场、利益和谐与国民银行”所构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学说和政策方针。这是一种有关落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如何实行经济赶超的经济学说,对德国和日本的崛起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美国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化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重新发掘美国学派关于美国经济崛起的经济学逻辑,对于我国启动内需、重新审视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得失和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美国学派是生态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先驱。亨利·凯里提出了“从土地取走的东西要循环回土地”的循环经济思想;提出了“使消费者居住在生产者旁边”的城乡平衡发展学说,建立了以科技为基础的土壤资本理论并开启了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亨利·凯里这些先驱思想对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地区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循环经济和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美国学派提出了一种比英国古典经济学和现代新古典经济学更宽广和更具动态性的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经济理论,美国学派的这些闪光思想至今仍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6章是对19世纪下半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美国钢铁业的案例研究,本章研究说明,美国依靠关税保护、限制外资、促进人才培养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等一些贸易保护及工业促进政策,以国内对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需求为基础,大力发展钢铁冶炼等第三次技术革命创新浪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落后于英国的情况下,依靠扶植民族产业的战略方针、独具特色的国家创新体制、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高质量资本设备的密集使用、高工资工人的生产率优势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等,美国成功地利用第三次技术革命创新浪潮的机会窗口,实现了工业化的崛起。对于我国以内需为战略基点,大力发展当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美国钢铁业的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7章是对美国经济崛起时期自主创新成功经验的研究。与“华盛顿共识”把自由贸易、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推荐为发展中国家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截然相反,美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经济崛起却是在高关税保护、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和内向型经济的条件下实现的,突出的标志是美国领导了1875年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1908年开始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技术创新是经济崛起的基础,但在工业和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美国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为什么反而铸就了自主创新的辉煌?这主要归功于四个主要的因素:扶植和保护民族产业的基本国策;以收入均等化为特征的广阔国内市场规模;以内部改善、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性作用和农业创新体系等为特点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新技术经济范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组织创新。自主创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所在,美国在经济崛起时期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统一国内市场是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切入点和攻坚点,第8章试图通过对美国工业化时期成功经验的历史研究为我国这一战略提供借鉴。19世纪的美国通过司法集权、交通建设和监管、工商业兼并以及产业平衡发展的“四位一体”的政府和企业的联合构建,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而统一的国内市场。借鉴美国经验,我们应该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共同着力,推进我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就外在途径而言,我国应该通过司法体系改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市场统一的产业政策以及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等方式从外部推进我国国内市场统一;而就内在途径而言,国家应该积极培育和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有针对性地组建大规模企业联合体,促进其产业链前后向整合,从而使其能够有效地整合初级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以及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从内部推动我国国内市场的统一。
自然资源开发——尤其是矿产资源利用在美国工业化和经济崛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经济史研究大多将资源丰裕看做是美国的先天优势,并使用“上帝偏爱美国人”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而不予以认真解释。这项成果运用最新的史学资料说明,矿产资源丰裕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主观努力和“社会建构”的结果,正是美国企业、大学和政府的协同努力才使美国在19世纪末从一个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矿业生产第一大国,资源内生性揭示了美国资源丰裕的真正来源。美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成功既驳斥了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资源诅咒”论,又为我国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供给短缺、优势资源潜力挖掘和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
货币制度是一国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制度,而本位币的确定又是货币制度的重中之重,它对于整个货币体系能否与经济运行相适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关于这一点,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货币本位之变,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佐证。南北战争期间,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信用货币:绿背纸币,这实际上是对美国金本位货币制度的突破,自此,美国开始了一段信用本位和金本位两种货币本位制度激烈斗争但是却“奇妙地”长期共存的货币历史。在激烈的货币本位斗争中,以“第三党”为代表的主张国家信用本位的金融改革派,在批判金本位、主张建立主权货币体系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真知灼见,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货币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当前,我国的主权信用货币制度受到了美元霸权的侵害,货币体系的运行也受到了干扰,这与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货币体系有许多类似之处,在重新发掘和梳理了这段货币斗争史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如何促使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廉价融资这一问题,本书提出了三条重要的政策建议:首先,摆脱美元霸权,捍卫货币发行的自主权;其次,回击国内存在的中国要参与推动黄金重新货币化、人民币要黄金化的呼声,坚定维护人民币的国家信用货币地位;最后,针对我国目前货币分配的不均衡,以及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在某种程度上的侵害和支配,提出了破除金融垄断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成果认为,美国学派的经济理论对美国的崛起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代和第三代美国学派的经济理论比李斯特经济学更丰富和更完善,与后者一样,美国学派是后发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理论的先声,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仍具有重大借鉴价值。这个项目研究还说明,在经济思想史中,美国学派是阿林·杨格“迂回生产”思想的先驱;更有意义的是,作为美国学派的政治领导人,林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就直接来自林肯的“民有、民治和民享”的三民思想。美国学派的主要理论缺陷就在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因此无法提出利益和谐实现机制的理论和政策,因此,在美国工业化晚期出现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和政府腐败等社会问题就成为其工业化模式的重要教训。
19世纪末美国经济的崛起是在产业间分工的旧国际分工格局下实现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为特征的新国际分工得到迅速发展。那么,美国学派有关国家崛起的国民经济学说是否还成立?美国内需主导型的工业化道路对我国是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这个项目研究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一般来说,对于我国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说,独立自主的工业化、以结构转型为目标并抓住高端产业以及内需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是美国工业化成功经验中最值得我国借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出了美元霸权支配之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严重缺陷,内需主导型的工业化道路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跳跃式发展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提供了以下重要的启示: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会窗口;发挥巨大国内市场规模在跳跃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使民族产业独享巨大国内市场所提供的技术创新租金;高工资战略;弘扬创造主义新文化,使发明创造和企业家创新精神深植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历史史实说明,美国是通过贸易保护、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和内向型经济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崛起的。美国工业化的成功经验说明,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自由贸易、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和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甚至也许将是不成功的道路。目前,我国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世界各国针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的保护主义日益增多,全球化面临着逆转的可能。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们迫切需要从比较和借鉴的角度重新探讨外向型与内向型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需要重新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崛起的工业化逻辑及其历史经验,这个项目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