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研究报告由四个部分和结束语构成,其中第四个部分是研究报告的重点,也是对课题重要观点的集中阐述。
第一部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新的时代课题和必须在实践中解决好的艰巨任务。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经验总结,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精神文化条件,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引领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主张、巩固执政地位、维护统治秩序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维护我国现代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强大的保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提供合法性解释、合理性辩护和价值性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助于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鲜明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最科学、最进步的价值体系。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传承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结合时代特征创建的新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人民性的特征,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功能、明确的导向功能、凝聚人心的功能、提供道德规范的功能和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和实践魅力。因此,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特质和能力,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一面鲜明旗帜。
第三部分:深入研究社会思潮,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针对性。
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中流行,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是以一定的理论作为主导,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观念文化和学术理论而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思想潮流的总和。社会思潮就其社会作用来看,积极的、进步的社会思潮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消极的、落后的思潮对人们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正确的社会思潮对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思潮一旦流行,就会对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当前,在我国正确思潮和错误思潮并存,国外思潮向国内思潮不断渗透,旧的社会思潮沉渣泛起,表现为潮来潮去的相互变动。社会思潮呈现出更加关注现实利益、更加重视话语权的争夺、更加平民化、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多元等许多新的特点。
在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中,尤其需要对几种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引起高度重视,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分裂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论”思潮、愚昧迷信、伪科学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等。要深刻认清这些社会思潮的实质与危害,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它们的界限。
第四部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1)思想理论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关系,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自觉划清自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宣传教育途径。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专题学习和教育。建设理论宣传队伍,扩充引领社会思潮的涉及面和影响力;提高理论宣传教育的艺术水平,发挥宣传教育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巨大作用,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宽宣传教育的渠道,完善理论结构,注重层次性、全面性,提高实效性;党校要发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引领中的主阵地作用,高校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宣传文化部门要自觉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职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贴近大众的实际,讲求实效,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真学、真懂、真信”。
(3)媒体传播途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引领的“宣传机”“播种机”“发动机”, “舆论导向正确,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国误民”。
新闻媒体是传播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新闻媒体要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注重正面引领,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声音和舆论强势;电视媒体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应以弘扬主流价值观为天职,坚守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道德主旋律的弘扬者和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努力为公众奉献格调高雅、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性、开放性、广泛性、隐匿性、参与性,使其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因此,网络媒体要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平台。要建立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通过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空间。
各级各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引领的主流声音、正面导向和舆论强势,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引领的大合唱。
(4)实践融入途径。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就必须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实践,成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自觉遵循。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筑实践载体,使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提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使其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中,用好的文艺作品鼓舞人、教化人、引领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思想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政治社会建设和日常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和各方面。
要以理性的思维、多维的视角、得力的举措,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实现融入和贯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精神导向与精神纽带。
(5)体制机制途径。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不可能单凭理论说教发挥作用,它必须依托一定的制度安排才能切实发挥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稳定社会、引领大众的效能。相对于宣传引导,制度建设是一个相对规范的硬性约束手段,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有效性、持续性的重要保障。要想使一种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在社会中确立起来,能够为人们所认同接受,自觉履行遵守,就必须按照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软硬结合,虚实结合,科学地进行制度设计,积极引导,使大众的道德自觉始终得到制度的规约。
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许多创新成果,需要通过制度建设,以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形式将其固化起来,使道德价值得到制度的规约。目前,必须按照核心价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地进行制度设计,一是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分析预测机制,二是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疏通引导机制,三是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协调机制,四是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整合机制,五是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榜样示范机制,六是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驾驭机制。
“制度中蕴含着文化基因,是人们的伦理关系、价值关系及其评判尺度的现实凝结物。”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制度管理和道德推广的力度,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顺利推进。
(6)心理认同途径。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成败。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除了发挥理论宣传的灌输作用外,还要努力促进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层次向社会心理层次的转化,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握人民群众的心态和需求,凸显人文关怀,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不断夯实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群众基础。
当前,在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融入人民群众的意识中,由一个外在灌输、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渐进生成、批判性反思以及自觉的主体性建构的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广泛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持久地支配和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行动。
(7)特殊群体途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思潮发生和传播的主体。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抓住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大学生等特殊社会群体,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
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客观上要求他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以自身的价值行动和价值人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标杆和典范;知识分子群体既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体,也是传播社会思潮的主体。知识分子要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通过辛勤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取得的丰富科研成果,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发挥特殊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教育机缘和条件,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用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他们旗帜鲜明地分清善恶、辨别美丑、知晓荣辱,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8)国际经验借鉴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但是,这决不等于说我们要闭门造车、闭目塞听于全球化的世界。人类存在着对公平、正义、幸福等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又要树立世界眼光,将国内与国外结合起来,将独立自主与开放创新结合起来。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大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以及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保持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吸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先进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增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度,承担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