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权与日本未来(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论丛(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日本正徘徊在危险的“战略十字路口”,中日已滑近“新冷战”的边缘。日本向何处去已成为中国和世界不得不面对的紧迫战略课题。

日本正在成为“麻烦的制造者”“危险的策源地”。以“开明的保守主义者”自居的安倍,实质却是“强硬的国粹主义者”“极右的国粹主义者”“极右的历史修正主义者”。否认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质疑慰安妇史实、更改宪法的政府解释、放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限制等一系列行为,已使日本站在了“军国主义的门槛”前。安倍的行为,已经突破了中日关系的底线、人类良知和国际正义的底线、战后国际秩序的底线。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有句名言: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人,注定重蹈覆辙。这句话是对日本和安倍的最好警告。

日本的转向,再次将中日关系置在了极其复杂与微妙的历史和未来之间。安倍渲染“中国威胁”,影射中国是“军国主义国家”,将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宣扬“中日必战论”等,以此“丑化”中国形象,构筑“围堵”中国的包围网。由此,中日关系正在滑向一个“危险的水域”,中日“新冷战”的种种预测不绝于耳。

安倍向何处去?日本向何处去?安倍制定的“日本复兴战略:日本回来了”,到底是“日本回来了”还是“日本回去了”,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不知常,妄作凶。这是对当今日本行为引起国际担忧的最好解释。如何对待日本的变化,如何应对日本的转向,不但是中国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邓小平曾说:“中日对立,会塌下半边天来。”那么,假如真的发生这样的激变,究竟首先深受其害的是“个子大”的美国,还是中国和周边国家,这依然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更为严重的是,安倍掌舵的日本正在巧妙地利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这种忧虑,最大限度地逼近战略红线,将中国推向了战略两难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出版《安倍政权与日本未来》一书,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现实政策的需要,更是战略设计的需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更好地研究,才能寻找出更好的方法。当前,对安倍经济学的成与败、安倍历史观的新与旧、安倍主义的名与实,以及安倍政权长期还是短命、日本走向复兴还是继续衰落等问题的回答,对于中国的战略设计极其必要,也极其重要。当本书的书稿摆在面前时,令我欣慰的是,我发现我们的学者已经对安倍经济学、安倍历史观、安倍政治和安倍外交进行了极其深入的探讨,对日本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对中日关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尽管这十几篇分析可能不足以找出一个明确的路线图,却勾勒出了一条安倍政策运行的清晰轨迹。这些深入的研究、细致的分析和清晰的解答,证明了他们正行驶在寻求答案的正确道路上,也体现着这些学者对解决中日难题的时代责任意识。是以,欣然提笔作序。

书为庭院,序乃壁影。为《安倍政权与日本未来》一书作序之际,不由得勾起些许遐思。吉林大学1964年成立日本问题研究室,1979年成立日本研究所,是研究日本问题的重镇之一。2011年吉林大学又响应国家号召,恢复组建了新的日本研究所,以强化日本研究。这些年来,研究得越多,时间越长,就越感中日关系的复杂与微妙。过去的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日强中弱”的前提下研究日本。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两强并立”成为中日关系研究的前提。时至今日,这种“实力上相互接近、关系上彼此疏远”的状况,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研究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尽管学者怀抱“赤心事上,忧国如家”之责任,为中日困局寻求破解之良策,但深感“日本转向”所造成的战略危局之危险、中日战略和解之艰难。正因如此,日本研究所的新团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强化基础性、战略性的研究。《安倍政权与日本未来》一书就是“日本研究论丛”的开篇之作,今后还将陆续出版这样的著述,以飨读者。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这是我坚信的一个理念。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相信日本研究所的新团队会不断推出新成果,为吉林大学的日本研究注入新元素。同时,更希望这一系列丛书对中国的日本研究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