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形成当前格局,此后美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在诸如埃及和约旦这样重要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石油储藏丰富的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重要的能源供应者,也是美国的工业盟友和美国商业与军事设施的主要购买者。这些纽带都帮助在美国和中东友好国家间创建团体关系的、官方关系的和私人关系的,以及双边经济、军事委任和联合商业的网络。而美国也在该地区收获了三大主要利益:获得了去谋求石油利益的准入证;阻止了苏联在中东地区称霸的企图;保卫了新成立国家以色列的安全。对这些利益的追求促使美国在中东事务中成为一个活跃分子,随着其承担了更广泛的世界责任,时而采取一些引起该地区憎恨的冲突政策,其在中东地区最低限度的参与宣告结束,尤其美国在1948年以色列成立中的角色引起了大多数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公开谴责。
美国政治学家沃纳·费尔德(Werner J. Feld)将一国的对外政策定义为:“对他国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和国际环境中的各种关系,有意无意地给予影响的公共政策。”美国学者杰里尔·罗塞蒂(Jerel A. Rosaiti)将对外政策定义为:“由政府政策制定者所选择的国外介入范围以及目标、战略和手段的综合。”我国学者俞正梁、陈志敏等认为:“对外政策是一国的外交决策者依据对国家利益的认知所决定的一系列处理对外关系的政策和方针。”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利益关系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就认为:中东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及拥有的丰富石油资源是遏制苏联的关键战场。1954年的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就谈到了美国于20世纪50~60年代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动机:近东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于自由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地区储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在对抗共产主义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苏伊士运河是天然的防御壁垒;它还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世界的共同圣地,因此实施着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如果近东落入苏联的影响和控制中,美国的安全利益将受到很大的威胁。
冷战期间的中东,热战接连不断。为了扩张势力范围或维持势力均衡,美国和苏联都向中东投入了大量的军备和金钱,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财富急剧膨胀的推动下,几个全副武装的地区强国和野心勃勃的地区强人逐渐坐大。在此期间,中东已被纳入美国的大战略范畴。一方面与其他大国争夺中东的石油资源控制权;一方面使得中东成为与苏联抗衡的前沿哨所。美国先后出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肯尼迪的平衡政策、尼克松主义、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和里根政府中东和平计划等等。其中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实质是要求国会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以与苏联争夺中东。肯尼迪的平衡政策是对阿以采取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以改善美国同埃及的关系。根据尼克松主义,美国拟在中东扶持能够维护并帮助实现美国利益的国家,其中列入计划的伊斯兰国家是伊朗。而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则是为调停阿以冲突在中东各国间穿梭访问并取得一定成效。1982年里根政府提出了中东和平计划,该计划主张通过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来谈判解决耶路撒冷的归属。总之,这一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是以遏制和抗衡苏联为根本出发点的,在维持中东现状的基础上扶持亲美势力,以在中东地区最大限度实现美国的现实和战略利益。
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包括地缘战略利益、石油利益、友邦的稳定与安全(以色列、土耳其、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以及经贸利益等。这一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是“稳中求变”。布什总统于1990年8月2日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此后提出建立“中东新秩序”,作为“世界新秩序”的“实验”和“样板”。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提出了“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主张。这些都是美国维护在中东主导权的同时,力求跨越“倾斜的和平”与“强硬的遏制”间的矛盾。
“9·11”事件后,小布什总统先后提出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与“大中东民主计划”,其用意均是要重塑中东地区的新秩序、促进民主和自由。奥巴马执政后,发表了开罗演讲,向伊斯兰国家表示友好。国务卿希拉里也频繁出访中东伊斯兰国家,如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国。每到一个国家,希拉里不仅和所到国家的领导人会晤,还与这个国家的妇女、儿童,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进行交流。这种亲民的交流方式是希拉里独特的沟通手段,但也体现出美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政策除了强硬之外软的一面。表明美国愿与这些国家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从而改善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形象,加强美国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美国在早期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中,按照上文所提到的1919年叙利亚国会一名议员所表示的,是“远离殖民的思想,对我们的国家没有任何的政治野心”的。确实如此,在这一时期相比欧洲国家,美国在该地区拥有更好的形象。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以及美国出台的一系列中东政策等,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反美情绪经常容易被触怒。在穆斯林的眼中,美国重走了欧洲列强的殖民老路,对伊斯兰国家进行了政治上的压制与经济上的剥削。“阿拉伯人在线”称,美国一直在苦心经营中东,但收效甚微,甚至多少有些事与愿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并没有改变对阿拉伯人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霸权心理。在许多经历过“阿拉伯之春”的伊斯兰国家,普通民众依然视美国为威胁。普通人心目中,美国就是一个“魔鬼”,不是什么好东西,在他们的心里,这个情结无法通过传统外交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