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40年: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县域发展样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或听说过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和、神州、康宝、万家乐、华宝等著名的家电品牌;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或者听说过碧桂园、顺丰、顺德农商行、大自然木地板等著名的企业;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广东盛产家具,而顺德的龙江正是“中国家具第一镇”,乐从是“中国家具商贸之都”;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如果你是做花卉生意的,就或多或少会听说过陈村,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

在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顺德”二字始终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高频词。对于媒体来说,顺德是一座新闻的富矿;对于学界来说,顺德是一个研究的样本。人们用顺德现象、顺德模式、顺德奇迹、顺德改革等各种各样的词语来透视和描写顺德。

那么,在一系列的经济现象与改革形象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顺德呢?或者,顺德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在中国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中,顺德会如此与众不同?

徜徉在中国第一县(市)的大街上,我们无法想象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在40年前是何等模样;当我们穿梭在一家又一家制造中心构成的小镇时,不得不对顺德巨大的发展潜力心生钦佩。顺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这个不起眼的南国小县如此显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顺德人创造了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商业人文素质、金融与信息中心等优势,正是他们的经验与创造改变了中国商业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与此同时,还深深改变了中国政府的市场经济实践。

从商业角度看,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除了核心技术的竞争外,另一个是比较优势的竞争。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顺德想成为面向全世界的家电生产基地,这样的战略选择是有很大风险的——技术在外,资本在外,市场在外,只有生产在内,仅依靠规模生产优势来参与竞争无疑是缺乏优势的。出乎意料的是,顺德人并没有开展传统的面向核心技术的研发投资,而是果断地联合顺德本地各家企业资源,将顺德自己的竞争性资源转变为竞合性资源,进而向全球化进程迈进了一大步;顺德人对于商业的联合协作思维方式和不拘一格的合作习惯使得这些当地企业将资源合作形成主流,并因此拥有了三个最大的产业集群:家电、家具、花卉。

当顺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后,他们并未满足于这一点,反而开始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品质发展。一方面,顺德人选择了工业设计作为切入口,聘请全球顶级的设计人才来到顺德,美的成为其中领先者并成功拿回世界设计大奖——红点奖。另一方面,顺德人选择了技术创新作为突破口,从引进合作、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引领超越,走出来一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可行之路。更令人惊喜的是,顺德人还选择了品牌塑造作为制高点,从为世界品牌代工转型到打造世界品牌的战略方向,借助于最近20年的持续努力,顺德企业品牌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从市场经济的政府实践来看,顺德的做法与思路很明显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另类形象。因为顺德的发展模式是全新的:“政府重在服务经济,以市场来指导政府的工作”,顺德的巨大成功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工作重心提供了实践经验。如果进一步解析顺德政府的实践内涵,会发现顺德发展的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次又一次实实在在的制度创新。顺德每一次制度的变化,都给资源配置带来新的途径,并无限放大着资源的产出。在初期,顺德的制度创新表现在农村的家庭承包制与股份合作制上;中期制度创新的特点是产权改革,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分离;后期的改变主要放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每一次的制度创新都能给顺德带来新的动力,甚至达到几何级的增长。尽管这之中有些做法招致这样那样的非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政府角色的转变,没有政府甘当顺德的经纪人,顺德绝对不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利用市场的手法来聚集大量的社会资源为顺德所用。

回顾过去40多年来的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顺德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经济发展的单兵突进,使得顺德的土地失去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可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与格局让顺德失去城市推动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外部环境的问题,顺德已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宠儿位置上退了下来,在与其他兄弟区域享受同样阳光的时候,顺德的推动力明显减弱……发展期间不时传来的质疑与追问,总让对顺德怀有美好情感与期望的人为顺德捏一把汗。

顺德长盛与否,取决于顺德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能否胸怀足够的使命感,这是一个企业和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地区能否立足的关键因素。对于顺德人来说,尤其如是,因为他们往往敏于行而讷于言,重实干而轻理念;顺德的长盛与否还取决于顺德人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新技术剧变的时代,就要以应变能力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顺德的长盛与否更取决于顺德能否检视自己的优势,培养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全世界谈论最多的就是“金融危机”。同样是冬天来了,我们会看到,顺德和其他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种情形。在其他地方听到的,大多是“挑战”“衰退”;而在顺德,人们谈论最多的却是“机遇”“机会”。当大家还在高谈阔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的时候,顺德人已经开始敏锐地做好过冬的准备,并且谋划好要在冬天中开始发力超越对手。当人们有一阵子还在怀疑“顺德还能可怕多久”的时候,2008年,在冷冷的寒冬中,顺德人再一次用行动回答了这一命题。

2012年开始,全世界谈论最多的就是“颠覆”。同样是实体经济受到挑战,我们会看到,顺德和其他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种情形。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大多是“焦虑”“无所适从”;而在顺德,人们开始了彻底的转型与升级。当大家还在谈论虚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顺德人已经开始采用智能机器人,构建新产业集群,打造工业设计重镇以及构建城市化全新社区。到了2017年,顺德已经拥有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并保持着一贯的发展势头。

说起改革开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北上广的摩天大楼、高铁、通信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文件。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所波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除了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宏观认识之外,还需要中国广大基层的层面,进行局部的触摸与细节的展现;除了个案的解剖之外,还需要梳理出一些在时代大潮中日益呈现的基层大众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基因。顺德40年,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端,一直保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既带领了区域经济的腾飞,又融入了世界。如果总结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顺德无疑是最具有内涵和特征的样本。基于此,本书的主题集中于三点:

一是改革开放作为最宏大的国家战略,如何在一个县级区域得到成功实践。这是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执行力的一把尺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在距离上,顺德离北京2000多公里,顺德为什么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听到北京的声音,并且以最快的速度付诸实践?这是本书探寻的第一个主题。

二是对顺德企业集群出现以及持续稳健发展进行梳理和寻根。从乡镇企业到股份制企业,再到进入全球领域展开竞争的国际化企业,顺德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代工工厂到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领先企业。为什么顺德一个小小的县域经济体,可以诞生出如此多的企业,可以形成如此巨大的产业集群?这是本书探寻的第二个主题。

三是对“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中国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每一步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创新。顺德的实践正是过去40年中国实践的生动写照。特别是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探索勇气,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品质。这样的精神品质从何而来?它在民间有何根基?这是本书探寻的第三个主题。

我们通过亲历实践、阅读文献、收集史料、实地访谈以及切身感受,向人们展示我们所理解的顺德发展模式,那就是:转变政府角色、明晰保护产权、龙头企业带动、尊重市场规律、敢为人先精神。顺德的价值,不仅仅是贡献令人惊讶的GDP,更是贡献基层政府智慧和商业智慧。顺德辉煌的背后,是曾经凤凰涅槃的迷茫和彷徨,是曾经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是曾经摸索的创新和变革。

顺德,以顺德人持续不断的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成为践行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