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之道:无可替代的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毫不夸张地说,1992年发布的第一台ThinkPad,是最早实现那些我们如今觉得电脑理所当然应该能够实现的功能的产品。从那之后,ThinkPad改变了商务世界的工作方式,改变了老师教学的方式,改变了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音乐和视频的消费方式,还改变了现代人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

是一个关于科技领域中最成功的创造者的故事。虽然内藤在正的大名在日本和中国以外鲜有人听过,但他却是ThinkPad笔记本电脑之父。25年来,内藤在正已与ThinkPad和他建立的日本团队融为一体,在快速迭代的科技领域奠定了不朽地位。而那段时间,走向末路的公司足够填满巨大的电子墓地,比如与苹果公司同时期的PC公司Commodore,曾生产电视机、显像管、商用电脑的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以及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后来被LG收购的Zenith公司等。

ThinkPad笔记本,一台改变世界的设备

内藤在正和团队克服了很多足以毁掉技术标签的问题,包括自满、自负、短视以及内部斗争。在科技领域,这些问题常常会引发危机,正如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安迪·格鲁夫是犹太裔美国著名企业家、工程师,毕业于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译者注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中所写的,如果你管好自己,就好像从未遇到过这些问题似的,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受到格鲁夫的启发,内藤在正的团队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并下定决心要解决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打造了一台改变世界的设备。毫不夸张地说,1992年发布的第一台ThinkPad,是最早实现在无线网络下随时随地访问文档、照片并进行娱乐的设备之一,而这些事情在如今看来,觉得电脑理所当然应该都会做。ThinkPad改变了商务世界的工作方式,改变了老师教学的方式,改变了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音乐和视频的消费方式,还改变了现代人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

ThinkPad去过很多地方,上至珠穆朗玛峰峰顶,下至海洋深处。科学家使用它研究雨林冠层的生物多样性,探险家带着它穿越青尼罗河与尼罗河全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ThinkPad的狂热拥护者,国际空间站与和平号空间站里都有它的身影。ThinkPad蝴蝶机还被纽约现代艺术馆永久收藏。

对于那些“空中飞人”指经常旅行的人,特别是出公差的人。——译者注来说,ThinkPad让他们能够与同事或生意伙伴随时随地沟通,不管是在家还是在机场。成千上万的公司职员可以与家人共进晚餐,而不必泡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或者错过与孩子们相处的宝贵时间。他们只需在孩子们安然入睡之后按下笔记本电源键,就可投身工作中。ThinkPad以及与ThinkPad有同样设计理念的设备,让人们有机会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如果你愿意,可以一直保持互联状态。

在谈及ThinkPad的影响上,有一项数据极具参考意义:自问世以来,ThinkPad的销售量已经超过1亿台,预计到2017年10月,ThinkPad上市25周年之际,销量会更上一层楼。能够达到如此销售规模的产品寥寥无几,也许只有苹果、三星电子能做到。诺基亚和黑莓已经日落西山了。

我发现,很难确定ThinkPad推出了多少款机型。自700C发布以后,ThinkPad在2000年至2001年间推出了XTRA这四大系列主要机型。2008年,X300上市销售,2011年X1面世。此外,外形完全不同的单独产品线ThinkPad Yoga以及ThinkPad X1 Yoga于2013年至2016年登陆市场。

ThinkPad型号数量难以确定的另一个复杂原因是,IBM以及2005年收购IBM PC事业部的联想公司,会为大型企业用户定制机型,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ThinkPad也会有不同变化。仅ThinkPad的屏幕,就有12英寸、14英寸和15英寸三种。难道说每一种都算作不同的机型吗?更复杂的原因是,没人追踪记录ThinkPad团队开发了多少款型号,而最终哪些上市、哪些没有。因此,最稳妥的答案是那些实际进入市场的数百款机型。

确定与ThinkPad相关的专利数量也是不可能的。多年来,IBM一直是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公司。一些持有某项专利的人,似乎在联想收购PC事业部后失去了这些专利。IBM会保留部分专利,也会将其他一部分转给购方公司。出于竞争考虑,联想没有披露具体持有的ThinkPad专利数量,但数字显然在数千以上。在撰写这本书期间,我接触到的ThinkPad工程师,每人都持有40~60项专利。总体上说,数百位极有创造力的工程师为ThinkPad奉献了数十年,很容易将专利数字增加到数千之多。

ThinkPad的发展历程涉及了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所有重大技术趋势,比如电脑微型化(过去电脑大到能装满整间屋子),电池在电脑上的首次应用使得移动计算机成为现实,彩色屏幕问世,互联网崛起,包括蓝牙(专为ThinkPad打造)在内的无线通信标准的建立,以及触屏电脑的流行。这些技术变革中的任何一项都能瓦解现有产品以及打造这些产品的公司,但内藤在正和团队能够一直预测这些变革,并将它们融入到ThinkPad中。

因此,以当前一些标准看,ThinkPad在包括苹果产品在内的笔记本电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由于注入了来自中国的新创意,ThinkPad已不再是那个键盘中间镶着小红点的四方盒子。ThinkPad Yoga和ThinkPad X1 Yoga采用了360度旋转铰链,支持4种屏幕姿态观看电影,用户还可以用它在厨房翻阅菜谱。这种被称为“变形本”的产品,同时具备超薄超极本和平板电脑的特性,是PC市场上最热门的销售品类。

内藤在正的团队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率先采用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以下简称OLED)技术。虽然其他公司奋起直追,但内藤在正的团队首先攻克了使用这项突破性技术的棘手难关,并将之应用在ThinkPad X1 Yoga上。与传统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下简称LCD)屏幕相比,OLED是个飞跃,它能提供极亮的色彩和极高的清晰度。同时,OLED也比LCD屏幕更薄,有助于推动笔记本电脑的体积进一步缩小。

ThinkPad X1 Yoga还配备了能在屏幕上画图和书写的手写笔,而且这些图片能够被电脑捕捉,并传输给其他人。这一功能为用户开创了全新的合作方式,用户可以像使用白板一样,用它概略地阐述新创意,同时还能将这一切以电子形式与远程用户分享。简而言之,ThinkPad X1 Yoga不再是父辈使用的ThinkPad。

这本书涉及技术给社会和商业带来的影响,而非特别关注“内部打法”,即详述公司内部的一项特别创造是如何诞生的。我们采用这种风格写这本书,为的是尽可能通俗。你不必是个技术天才,不需要拥有商学院文凭,也可以理解书中的大量故事。当然,技术背景深厚的读者和商学院学生也能在本书中找到心仪的内容。你也不需要是日本文化或中国文化的专家,必要时我们会在书中做出解释。

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我们会带领你走到ThinkPad和苹果产品在大型企业、高校,以及更广泛的消费类市场进行肉搏战的前沿阵地。ThinkPad与MacBook是计算机产品类别中的两个对立端:ThinkPad一般吸引严谨的专业人士,他们要处理文档和电子表格;苹果产品则凭借处理音乐、图片和视频能力吸引用户。但眼下,在这场高风险的战役中,随着设备纤薄化、多功能化,ThinkPad与MacBook开始在中端市场正面交锋。

ThinkPad与MacBook有着截然不同的创新模式。苹果一直依赖于史蒂夫·乔布斯的愿景,不过乔布斯已与世长辞,这令科技领域的每个人都深感遗憾。历史告诉我们,企业很难填补极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走后留下的空缺,很难再创造出全新类别的产品,就如乔布斯打造iPhone和iPad那样。想想索尼的盛田昭夫,他创造了索尼随身听这一全新类别产品,但随后世界变革,缺少了他的索尼没能赶上新浪潮。

现年65岁的内藤在正也会谢幕离场,但他相信,他打造的创新模式并不依赖某个单独个体。在联想麾下,融合了日本、中国以及美国工程师和营销人员的团队,正在不断碰撞出新理念、新产品。内藤在正建立了一支创新大军。在最后一章中,内藤在正将分享他对移动计算未来的愿景。

内藤在正的奋斗与胜利

令人惊讶的是,内藤在正与ThinkPad的故事竟然从未见诸英语世界。此前的书籍和杂志文章均是从美国管理层和营销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忽略了内藤在正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IBM高级管理层忙着争权夺利,而内藤在正却希望ThinkPad不断前行。数十年来,内藤在正初心未改,决心未变。这需要精神上和肉体上拥有双重毅力。他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他取得的胜利和他付出的努力,这些胜利和努力令绝大多数日本人都难以企及。

内藤在正是位不同寻常的日本人,因为他在美国和中国待了很长时间,能以商业领域中少有的方法适应不同的文化和众多期望。与日本工程师或供应商相处时,他是典型的日本人;与西方管理者或者同行在一起时,他又直爽得让人有些惊讶。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很有代表性。在日本横滨,我和内藤在去吃晚饭的路上,我谈到在美国人看来,日本人绝不会闯红灯,即便没有车也不会,他们会耐心等待信号灯变绿,这非常有趣。数十年来我到访日本很多次,从未看到过一个例外。而美国人,特别是纽约人就会闯红灯。我问他对此如何看。“我们尊重规则,”内藤说,“你们不然。”他用简单几个字就解开了一个复杂的文化之谜。这对一个日本人来说非比寻常,因为许多日本人坦承,直言会令他们感到不安,生怕伤害他人的感情。

在工作上,内藤像是一个管弦乐队的指挥家。尽管他是工程师出身,但他并不是很了解电脑应用的所有不同种类的技术。他的本事在于建立团队,将拥有技术背景的人团结在一起,整合组织他们的成就来打造实体产品。这些人总是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圆满地完成工作。

我曾两次前往日本与内藤会面,并与他相处了很多个日日夜夜。他和史蒂夫·乔布斯、迈克尔·戴尔、史蒂夫·鲍尔默、马克·扎克伯格以及埃隆·马斯克等后起之秀完全不同。内藤几乎没有表现力,也没有浮华的生活方式,他有着坚韧的性格,但他创新的风格却谨慎认真,一步一个脚印。与那些科技界的明星不同,内藤能与他遇见的人快速建立联系。在他们解决复杂问题时,内藤会倾听。他会从一开始就凝聚共识,而非从高位下达命令。

说内藤在地缘政治影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他的作用,ThinkPad成了美日合作的独特事例,即使两国政府间关系紧张,也未能阻挡两边团队的合作。大和(Yamato)实验室归属于IBM PC事业部,内藤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工作,第一台ThinkPad也在这里完成开发。我们找不出第二家能为美国母公司打造重要产品的日本研发实验室了。日本消费电子公司,包括东芝、索尼以及松下,与美国同行的竞争十分激烈。尽管这些公司在半导体、传感器、电池以及屏幕等设备零件上仍保持强大地位,但它们很大程度上没能凭借自身品牌主导全球市场。它们成了孤岛,与终端用户失去了联系。与之相反,ThinkPad在全球范围内仍旧是一个标志性品牌,这至少是由于美国和日本两方面的合作一直延续了下来。

当IBM将PC事业部卖给联想时,内藤在保持团队士气以及维护大和实验室完整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和北卡罗来纳的管理层在如何处理ThinkPad团队上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关闭实验室了事?将所有岗位搬至中国?中国人是否会拉低ThinkPad的质量?日本工程师极度害怕这一点。PC事业部能够从美国公司平稳过渡到中国人手上,内藤的贡献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与联想董事长杨元庆建立了良好关系。

成功了!联想视ThinkPad如己出,并且投入资金扩大销售,这远远超过了IBM此前的动作。虽然PC事业部是IBM旗下一个分支,但IBM与ThinkPad的关系却存在根本性矛盾。IBM高级管理层青睐几乎不会损坏的大型计算机,而包括ThinkPad在内的个人电脑却受着早期质量问题的困扰。PC事业部像是个不守规矩的继子,拒绝遵从父母的管教。归属IBM时,ThinkPad销量只有2 500万台,但在联想旗下,这一数字增长到了7 500万台。此时,ThinkPad再一次成为代表着日本、美国以及中国文化融合的独一无二的例子。这是个罕见的壮举,因为中、美、日三国在政治和商业上常常出现紧张局面。现在,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全球前三大经济体,因此理解三国之间的交流,对于那些希望透析全球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已不是欧洲主导的世界了。

研究并撰写本书完全依赖ThinkPad X1 Carbon。我和内藤对这款产品物尽其用——相隔万里,横跨三个时区,合著了10万字。对我而言,这台机器能够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因为它配备了“作家键盘”,非常适合打字。当我采访时,不管是面对面还是通过电话,我的手指能在键盘上快速移动,因为按键经过优化设计,这点是其他键盘不能比拟的。不需要录音或者转录谈话内容等令人头痛且耗费时间的程序,我能快速记录采访对象的所言所谈。同时,ThinkPad X1 Carbon在数秒内开机启动的能力也极其重要。这看上去也许有些老套,但其实不然。数秒内开机极大提升了我的效率,因为我不需要闲坐在那里盯着电脑屏幕,等着它开机运行。此外,我职业生涯第一次大量使用设备的备份功能,将文档上传到云端。在云端,大型服务器存储着海量数据信息。与内藤合著这本书期间,我深信ThinkPad是每一个作者认真工作的绝佳平台。能与创造ThinkPad的关键人物合作,是我莫大的荣幸。

威廉·霍尔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