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从政箴言】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左传》
【以史为鉴】
子产,原名姬侨,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他与孔子同期,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他于公元前544年任郑简公的卿,次年正式执掌郑国的国政。他执掌国政之后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好事,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其中的几件:
郑国的百姓一直都有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的为政得失的习惯。郑国的大夫然明很看不惯这种情况,就对子产说:“您看把乡校给毁了怎么样?”子产问:“为什么要毁掉呢?百姓们干完活之后到这里聚一下,聊聊天,议论一下政策的好坏,这不是很好吗?他们喜欢的,我们就认真地去推行;他们反感的,我们就积极改正,他们其实是咱们的老师啊!这样看来我们有毁掉乡校的理由吗?我听说应该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却没听说过倚仗权势来防止怨恨。想要制止百姓们议论政事是很容易的,可是这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堵得越厉害,决口后伤害的人也就必然会越多,这样的情况我是无法挽救的。所以我们不如开个小口去疏导洪水,将百姓的这些议论当作治病的良药。”听了他的话,然明非常感慨地说:“从今天起,我才知道您确实是个可以成大事的人,我的确没有才能,居然会想出这个馊主意。如果真的按您说的那样做,不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获得好处,恐怕郑国从此之后就真的有了依靠!”
当时晋国是中原地区的霸主,很多诸侯国都要向晋国缴纳很重的贡赋,郑国也不例外,而郑国的百姓被这沉重的贡赋搞得很苦,子产决心为百姓做点事。
有一次,郑国的君主郑简公到晋国去参加会议,子产就托随行的子西给晋国执政的范宣子带了一封信,信上说:“您辛辛苦苦地治理晋国,为了晋国的富强而夙兴夜寐。可是四方的诸侯却没有听说您的美德,都说您征收的贡赋太重,我对此感到非常困惑。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庭事务的,不会因为没有财货而担忧,而会为了没有美名而担忧。而且诸侯的财货都聚集在晋国国君的宗室手中,那么诸侯就会离心离德;如果您太过看重财货,那么晋国的百姓就会离心离德。诸侯离心,晋国就会垮台;晋国的百姓离心离德,那您的家族就会垮掉,您仔细想想,如果真是这样,您要财货又有什么用呢?到了那天,就算是再多的财货您又能守得住吗?而美名是传播德行的工具,德行又是国家和家室的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不至于垮台,您不也应该努力去做这件事吗?有了德行后就会快乐,快乐才能长久。因此用宽恕的心来显示德行,美名就会载着德行向四方传播,这样远方的人就会闻风而来,而近处的人也能安下心来。所以,我们宁可让人说‘您的确养活了我们’,而不能人让人说‘您压榨了我们来养活自己’。”
范宣子看了信之后深有感触,他觉得子产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主动减轻了各诸侯国的贡礼。这样一来,郑国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子产一生都主张薄葬,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临终前叮嘱家人要薄葬,他一贯廉洁奉公,去世后家里居然没有钱为他办理丧事,家人在无奈之下,只得用竹筐背土,在今天新政市西南的径山山顶上埋葬他。这个消息传到郑国臣民的耳中,大家纷纷捐献珠宝玉器,帮助他们办理子产的丧事。
可是因为子产遗训要薄葬,所以子产的儿子不接受大家的馈赠,于是大家只好把所捐献的大量财物,抛到子产封邑的一条河中,以此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那些珠宝在碧绿的河水中放射出了绚丽的光彩,泛起了金色的波澜,从此这条河就被称为金水河(这就是现在郑州市的金水河)。
孔子听到子产去世的消息后,流着泪说:“子产,古之遗爱也。”此外,郑国的国民都非常伤心,他们为了悼念子产,三个月不听音乐,不举办宴会。
【延伸阅读】
子产受骗
有一次,有人送了条活鱼给子产,子产就叫主管池塘的官吏将鱼放在池塘里,可是那个人却把鱼给吃了。他回来向子产报告说:“我刚把鱼放进池塘的时候,它还一副懒懒的不愿动的样子,可一会儿就悠闲地游走了。”子产听了之后说:“它找到适合它的地方了!它找到适合它的地方了!”那个人从子产那里出来之后,就对别人吹嘘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熟吃了,可他却说‘它找到了适合它的地方了’。”
子产铸刑书
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公元前536年阴历三月,郑国的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它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认知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