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艺术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谁被唐太宗称为“书法知音”?

人们一说起书法界有名之士,最先想到的就是王羲之了。可是,古来书法家那么多,出现了“柳体”“颜体”等各种派别,可谓是各有千秋,为何单单王羲之被人称之为“书圣”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唐太宗了。要知道,他们既不是一个朝代,也不是师徒关系,怎么会有联系呢?其实,唐太宗和王羲之的关系,就像是伯牙与钟子期、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原来,唐太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所以在位期间大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据记载,唐太宗还亲自为王羲之在《晋书》中写了传记,甚至要求死后将《兰亭序帖》陪葬入昭陵。由此可见,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十分喜爱,也正是因为身为唐朝领导者的如此作为,上行下效,才能使唐代诸多文人开始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使唐朝书法成就成为历史的一个高峰!

唐太宗为王羲之所立传记虽然只有短短三百余字,但他却在其中对唐朝及之前的汉字书写艺术进行了总结。在唐太宗看来,汉朝以前的字“不足为观”,只能说是书写,还算不上书法一谈;直到进入了汉朝,文字书写才逐步进入了艺术化的追求之中,主要的书法家有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人,都自带“去朴归华”的特点。

王羲之的《兰亭序》

在这四个人中,唐太宗又认为钟繇的字虽然有一定成就,但是“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还够不上“尽善”的境界;王献之虽然得其父真传,但个人悟性有限,达不到“新巧”一步。唯有王羲之,才真正做到了尽善尽美,故而值得推崇。

唐太宗将王羲之引为知音,是因为他在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也就是说,与其说唐太宗在夸赞王羲之的字,不如说他是从字中找到了惺惺相惜之感,借此来夸奖自己的军事能力和治国能力罢了。

唐太宗认为写书法是为了“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是为了能找到一种可以穷极一切变化而合于自然的道法,是对于人性的修炼。看到唐太宗有着如此高的精神境界,又怎么能不相信他是王羲之的知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