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法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尾声

徐子冬在网上写到,“我一直都在想,两代人之间,怎样才能通过沟通,达成和解。一方是千方百计为了子女好,粗暴地把自己的决定强加于子女身上,却没有考虑过子女的感受;另一方却总是认为父母控制欲过强,把太多私念强加于自己身上,以爱的名义对自己进行‘非爱性掠夺’。但无论怎样,他们不是祸害,即使他们犯了错。”

◎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八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律师说法

1.关于少女喝农药的原因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她个人的原因,从她的社会面来看,在外面吸毒,赌博,交友不慎,负债累累,迫于现实的无奈,走上这个极端;也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的管教、环境,迫于家庭的压力,喝了农药。

2.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有两大因素:死亡,过失,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已经预见却不采取措施。父亲拿出农药的行为,虽然并不一定真正有主观上的意愿希望女儿死亡,却是能在客观上造成其死亡的后果。

3.关于父母教育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关爱是很重要的,在本案中,父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孩子好,但父亲爱的方式是错误的,教育的手段是单一的。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应该付出更多的关心,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 心理咨询师心理分析

1.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伴生的、共同的。但是生理发展具有显性的特征,而心理的成长却往往以隐性的方式潜行发展。

2.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皮亚杰、科尔伯格等均在其心理学理论中仔细阐述了人类年龄在10岁至20岁、生理上出现了生殖器官趋于成熟,生殖系统日臻完善的阶段时,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倾向、社会价值标准等日趋大众化的规律性现象,从而得出这一时期对于人的一生将产生更大影响的结论。

3.人的健康发展既不能一味溺爱、百般迁就;也不能一无是处,棍棒侍候。

(1)一味溺爱、百般迁就,会使人避罚服从、威慑忍受的心理无从发育和成长,同时,又过早地滋养出自我意识,进而发展成个性唯我和独我的特征,最终会在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轨迹上愈行愈远。

(2)一无是处、棍棒侍候,会强化人的避罚服从性、摄威忍受性。同时,又催生出相对功利性和寻求认同性的行为举止,进而又较容易在性格上逐渐形成对规矩、规则、法则的服从,以及对上级、权威和领导的归依并希望获得嘉奖和赞赏,最终会在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和社会价值上更趋于大众化和世俗化。个性中的自我意识渐渐淡漫,独立的个性特点也逐渐淡化。

4.结合徐冰冰以及其父徐文强的心理活动,笔者分析的基本脉络为:

(1)徐文强自幼少读书、少学习,注定其所具有的科学教育手段是极其匮乏的。其对前半生人生经历的自我感受,是肤浅的、也是功利的,殊不知失败乃成功之母。试想,徐文强若没有其所谓“前半生的挫败”,岂有今天酒店经营的红火?

(2)徐文强的火爆脾气并非源于当兵时期的历练,而是其在宣泄情感方面不具备多样性。单纯以发火、吼叫、咆哮、咒骂等方式发泄不满只是其情感平衡手段单一化的表现。正是由于其不能以多样途径宣泄和平衡情感冲突,而只是单一地、唯一地、简单地使用单纯性的发泄。所以,徐文强只能在单纯性的发泄道路上愈行愈远、愈走愈极端,从而酿成惨剧。

(3)徐冰冰的生长环境不言自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造成两个子女在生理上吃喝温饱均得以满足,但在心理上的学习和引导极其缺乏。加之动辄打骂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暴、粗糙,使得两个孩子在心理上均烙上了不良印迹和难以磨灭的伤痕,这也为其今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

(4)徐冰冰从幼小时期起就渴求关爱,而这一渴求将伴随其一生。在她进入青春期发育之后,其自我意识的加强、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又本能地将她向异性强力地推动。独立的自我人格要求和强烈的自我人格塑造,本来应交织成为人一生中最为灿烂的乐章,但是徐冰冰却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环境的重大影响,逐渐变异、盲目追求。最终她认为找到了爱的真谛和归宿,自她所认为的真谛与社会普遍价值观格格不入,她所认为的归宿也与其家庭的基本认知相悖、相异。这样的差异性究其根源,在于其家庭教育的错误和缺失、生活的环境以及早期的心理引导和教育的偏失。

徐冰冰的人生经历最后使其无法自拔、外力难以改变,她固执地坚持一点而枉顾其他,使她个性的发展步入了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另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