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心理学与信念力
第一章 强大的内心催生信念之力
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环境,而是依靠我们内在的信念。要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就必须形成自己的信念。只要我们能主控自己内在的信念,我们就能主控自己外在的生活。所以,请把让自己感觉快乐、幸福和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的观念变成自己的信念,而把阻碍我们达到目标,让我们感到不快乐和痛苦的观念抛到九霄云外。
1.正视困难,才能解决困难
在人生旅途中,若你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你会将它视为无法逾越的泥潭,还是个人获得新生的起点?人在困境中,内心是否强大,直接决定了其所能展现的才能。若在面对困难时,你只是一味地选择逃避,那么,你的一生将会如同深海中的一叶孤舟一般,永远飘摇在人生的汪洋中,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大学毕业以后,比尔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当地《明星报》,成为一名正式记者。入职后的某一天,上司交给他一项重要的任务:采访当地大法官克里斯。
这是比尔第一次接到如此重要的任务,这样的重担压在身上,比尔有些愁眉苦脸:自己任职的报纸并不是当地的一流报纸,自己又只是一名刚出道、毫无名气的小记者,大法官克里斯怎么会接受自己的采访?同事汤姆知道了他的苦恼以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想你有些多虑了。让我来打个比方吧!这就如同你躲在阴暗的房子里面,然后想象外面的阳光有多么炽烈一般。事实上,想要判断阳光的强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向外跨出第一步。”
汤姆拿起比尔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法官克里斯的办公室电话。很快,他便与大法官的秘书通了话。接下来,汤姆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是《明星报》的一名新闻记者,今天奉命对法官进行采访,请问,他今天是否有时间接见我?”坐在一旁的比尔被吓了一大跳。
汤姆一边接电话,一边不忘向坐在一边吓得目瞪口呆的比尔扮鬼脸。一会儿后,比尔听到了他的答话:“谢谢你,我将在明天1点15分准时到达他的办公室。”
“看,与其坐在一边空想,不如直接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不是更加管用、更省力气的方法吗?”汤姆对着比尔笑了笑,“明天下午1点15分是你与大法官约好见面的时间。”一直坐在旁边观看整个过程的比尔此时才放缓了面色,略有所悟。
在多年以后,昔日羞怯的比尔早已成为《明星报》的著名台柱记者。在回首往事时,他依然会有种刻骨铭心之感:“从那时起,我便学会了正视困难,也许未必次次都能将困难解决,但是却对我的人生极有用处。”
有时候,凭空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想象、放大一百倍,还不如切实地迈出一步——当你走出了第一步之后,你便会发现,那些所谓的麻烦与困难都只是自己想象出来吓自己的。
困难对于世人而言不仅是一种危机,更是一种挑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若可以勇敢向前,便能够获得成长;若畏惧退却,便会退化。”很多时候,人生中所有危机与困难都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的机会,只有积极地应对挫折,你才有可能将困难转化为机遇。
想要从容应对困难,首先应该学会让自己正确地看待困难,正确地认识困难。现实生活中,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人总是认为生活中的所有困难都是可怕而消极的,从而在过度夸大想象的过程中,形成悲观抑郁的想法,甚至就此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事实上,也许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你鼓起勇气,敢于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你便有机会将问题顺利解决。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自己的“ABC理论”中阐述了自己对不合理信念的看法:困难是否会引发个人的挫折感,关键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本人是否对困难拥有合理的认识。人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而且,个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与心理问题都是源自个人不合逻辑或者非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而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会导致挫折感倍生。
一般而言,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要求过度绝对化:这种不合理信念在人生中最为常见,是指个人以自我意愿为中心,对某一事物怀有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的绝对化信念,此类信念往往与“本应”“必须”一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过分概括化:个人总是以一概十、以偏概全,此类人在看问题时容易走入极端,从而导致对自己或者他人产生不合理的评价。一遇到挫折与困难,便会对自己进行彻底否定;拥有此类信念的人要么过度自责、自罪,要么一味将问题归结于外界环境,从而使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敌意。
认为一旦某事发生,便必然会走入可怕的结局,并会导致个人不幸。一旦被这种信念所控制,便会产生悲观、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体验,使自己无法走出情绪恶性循环。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产生不合理信念,但是若个人可以意识到自我信念的不合理性,并积极主动地调动自我看法与态度,便能使挫折感大大降低。
心理学启示
面对挫折时,个人在勇敢迎接以后,应该试着向自己询问以下问题:我所遇到的困难与烦恼是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能怎么办?现在,我要做的是什么?我什么时候去着手解决问题?当个人可以冷静地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寻找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便已经开始向着更新的高度成长了。
2.坦然地面对不幸
一位智者曾说过:“幸与不幸之间,只隔了一层薄纸,而你本身就是那层薄纸,你认为那是幸福便是幸福,你认为那是不幸便是不幸。”幸福与不幸在不同人的心里,有着不同的概念,而所有不幸也都只是个过程。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总是会荆棘与荒原,失去了千锤百炼的磨难,便不会有来日成功的辉煌与璀璨。
于格·德·蒙达朗拜尔出生于法国贵族世家,少年时,他便已经博览群书,精通绘画。在大学时,他进行了法律专业的学习。从25岁开始,于格抛弃了优越的生活,独自一人闯荡世界,并逐渐成为才华横溢的画家与导演。
在1978年的一个深夜里,于格在自己位于美国纽约华盛顿广场旁的家中遭遇了不幸:两名入室抢劫的歹徒将硫酸泼向了他的眼睛,在巨大的疼痛烧灼中,“世界开始变得如同上帝一样不可见了……”那一年,于格才35岁。
疼痛的煎熬、巨大的愤怒、对黑暗世界的恐惧、对未来的焦虑与迷茫,一直困扰着于格。在遭遇不幸以后,朋友们各奔前程,他的社交圈大大地缩小,就连独自出门都无法做到,只好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待着。
在经受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时,这位双目失明的艺术家开始回味过往的人生岁月:“在受伤以前,我四处绘画,整日写生,却忽略了对人生、对生命深义的思考。”面对生活的惨剧,在经历了大半年的痛楚时光后,于格开始对“生而为人”的意义进行反思。
随后,他渐渐地发现,其实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生活中,还是有许多可以让人大笑的理由”,从此以后,于格将努力做一个正常人当成自己人生的目标,并立志要让生活再次充满阳光。
与不幸的命运展开顽强抗争的过程中,于格接受了各种各样的“再教育训练”,在手杖与指尖的帮助之下,他不断地锻炼自己去学会写作、驾车、授课、攀岩……他努力地去寻找新的空间,不断地展示自我生命的张力,以全部的身心去适应周围的生灵与事物,让自己尽力去倾听城市的发展气息,让自己去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此后,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开始了更铿锵有力的跳动,于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遭遇不幸后对人生产生的思考告诫世人:“对一个人而言,失去光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将挂在心中的灯盏熄灭,从此再也无法点燃。”
是不幸成就天才,还是天才热爱不幸?对这个问题,恐怕连最富有人生经验的哲学家也无法说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被称为西方文艺史“三大怪杰”的弥尔顿、贝多芬和帕尼尼,竟然一个失明、一个失聪、一个变成了哑巴。或许,这正是上帝所谓的“搭配论”早已算计好的。在这场算计中,不幸成了一架梯子,对于强者而言,它通往成功的殿堂;对于弱者而言,它连接黑暗的地狱。
的确,有时候我们根本无力改变我们的人生道路,但是,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树立自己的信念,以怎样的信念去面对人生,便会获得怎样的人生轨迹。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曾离开过苦难,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已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经历幸福与不幸的考验中。如何去面对不幸,是人生哲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一般而言,突如其来的不幸总是会令人陷入恐惧、绝望之中。可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苦难更是人生中常有的旋律。
在不幸发生时,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坚持活下来要比毅然赴死需要更大的勇气与更强的内心承受力。严酷的外在环境固然是可怕的,但是,更令人可怕的是内在的勇气与个人健康心态的匮乏。只有哀怨,却不敢去勇敢面对未来未知的生活,便无法在不幸中发现个人存在的意义,更无法将消极的不幸转变为积极的生活动力,并从中汲取人性的滋养。
生存的勇气只有希望才可以给予,正如十字架殉难的真实意义来自神圣之爱与希望一般,不懂得希望的重要性,便无法理解个人存在的意义。在遭遇不幸时,让自己抱有希望,即使一次次地经历了失望,也不应让自己放弃寻找希望。人生的不可预期性,本身就是笼罩在人类头顶无法驱散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向往,而这种期待在遭遇了不幸之后也不应消失,因为希望往往就会出现在全力以赴的自我创造中。
在直面不幸时,让自己坚守对明天的期望,这绝非廉价、自欺欺人的乐观主义,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不幸、特别是那种个人力量一时无法扭转的苦难时,让自己保持平和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并非盲目的乐观,而是内心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相信生命中总会有美好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幸本身并不一定会让我们变得坚强,它也有可能会令我们更加消沉、更加愤怒、更加狂躁。令我们变得坚强的,是我们面对不幸时的心灵,当我们可以正视不幸、明白不幸的真实含义时,我们才有机会从不幸中学习到更多,并逐渐获得成长。
心理学启示
不幸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纯粹否定,悲叹哀求毫无作用。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将会承受多少不幸,本身并非一件感人的事情,感人的是他如何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苦难:个人是否可以坚定信念,不断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是他能否重拾幸福的关键。
3.遭遇不公,也应全力以赴
引领、加速了信息时代到来的IT精英比尔·盖茨曾经说:“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不公正的竞争,习惯它、接受它,是你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当你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俯视人生时,你便会看得更加清晰:人生的本质就是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遍布每个人发展的每一个细微而又渺小的阶段。但是,若你未能认清这一现实,只是一味地抱怨与急躁,那么,你将始终生活在不公之中。
1939年,20岁的卡普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但是,在他继续申请进入医学院进修时,却连续遭到了5所著名学校的拒绝。在自己的自传中,卡普兰如此描述那一段回忆:“我是一个犹太人,我上的是公立大学,这些都是他们拒绝我的理由,对于我来说,这真是祸不单行。”他感觉非常不公平:他认为,只要医学院同样需要入学考试,他便可以向校方证明,自己这样一个从公立大学毕业的学生丝毫不输于那些私立大学的毕业生。
当时,犹太人在美国教育中备受歧视,社会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太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唯一留下的突破口便是考试。犹太人依靠聪明的头脑与优异的成绩大量挤入了常青藤学校,这些“低等生源”引起了美国教育界的惊慌,大家甚至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才能将“犹太人”的问题解决掉。当时,美国大学中专门主管录取工作的录取办公室便是在这种氛围中成立的。
这便是卡普兰所处的时代:整个犹太民族受尽了白人的排挤,而他恰恰是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卡普兰面对不公,并没有埋怨,更没有屈服,而是将精力放在了犹太人唯一可以依赖的武器——考试上。从1946年开始,卡普兰开始针对美国大学重要的入学考试SAT展开研究,并专注于如何才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SAT分数上。
虽然所有的考试机构都试图告诉学生,参加卡普兰的系统培训完全是在浪费金钱,但是,当越来越多接受了卡普兰培训的学生取得出色成绩以后,联邦行业委员会终于决定对卡普兰展开正式的调查,以期望可以证明,这个“品格败坏的犹太人”在做虚假广告。
1979年,调查报告正式公布,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卡普兰的培训竟然可以使学生在SAT中的各科成绩提升至少25分!这一报告成为卡普兰培训机构的最好全国性广告,从此以后,卡普兰的事业一发不可收拾。
随后,卡普兰所引发的考试革命被称为教育民主运动,他迫使整个美国对人才的选拔机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被称为“现代美国教育之父”。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公平与公正,也许,它给别人的全是鲜花与掌声,而给你的却是刺人的荆棘。可以理解并热爱生活的人绝对不会强求生活带给自己玫瑰,而是会将自己手中的荆棘变成玫瑰。在这个过程中,挣扎与呻吟在所难免,但是却并不会令人流淌下痛苦的眼泪。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你抱怨还是不抱怨都一样,关键在于你为这个世界中的不公平做了什么。若我们的世界完全公平,那么,我们下一步便只能按照剩下的这一公平方式来生活,这样,生活便只剩下无趣。从这一角度来看,不公平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好契机,更是生命提供给我们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的信念。
不管生活对你是否公平,你都应坦然地学会接受与面对,不管生活给你的是什么,你都有权利将它打破,也许你不能控制生活,但是,你却可以与它做斗争。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承认生活中充满着不公平这一事实的另一好处在于,它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地竭尽所能去改善自我处境,而不是继续自我伤感。明白让每一件事情变得完美并非“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应该面对的挑战,当我们拥有这个信念,我们也将对生活充满期待。
在成长过程中,在面对现实、做出决定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自不同程度的难题,每一个人都有感觉到自己变成牺牲品或者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但是,面对现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变现实、去改变生活,恰恰相反的是,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努力去做。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公正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更是个人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那些已经存在的现实,并依照现实进行自我调整。一味的抗拒不但有可能毁掉自己的生活,更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精神崩溃中。因此,在无法改变不公与不幸的厄运时,我们应该学着让自己去接受、去适应。
在不公平的社会中,那些出身不好、社会条件不佳的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地认识自我,规避自我短处与劣势,发挥优势与长处,你才有机会真正迈向成功。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罗列出来,找到自己所擅长、所感兴趣的发展方向,并进行自我竞争优势的提炼,同时,结合自我条件,做出初步的分析:哪些缺点是需要改进的,哪些优点是需要继续保持的。坚持这样的做法,你便有机会让自我力量始终保持凝聚状态,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心理学启示
社会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那种妄想通过不断的抱怨与指责来实现自我期望中的公平举动,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想要获得自己理想中的公平世界,你所面临的方法只有一个:积极地奋斗、规避弱势,努力驾驭自己的生命之舟,用持续的努力为自己创造出公平的世界。
4.人生低谷处才是你最可贵的所在
有一个美国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曾经遭遇了两次惨痛的意外事故。
第一次不幸发生在他46岁那年。当时,一次意外的飞机事故烧坏了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在多达16次的手术中,他的脸由于多次的植皮而变成了一块彩色板。在这次事故中,他失去了十指,双腿也变得极为细小,而且无法行动。医生告诉他,他终身只能以轮椅为生。
谁曾想到,在6个月以后,他竟然亲自驾驶着飞机飞上了蓝天!
4年以后,命运之神再一次让这个不幸的男子经历了一场常人无法想象的挫折:在一次驾驶飞机的过程中,他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之后突然摔回了跑道,他的12块脊椎骨无一例外地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呈现为永远的瘫痪。
但是,他却并没有将这些灾难当成自己消沉的理由,他说:“在瘫痪之前我可以做1万种事,如今,我可能只能做9000种了,但是,我依然可以将目光与注意力放在这能做的9000种上。虽然我的人生经历了两次这样的残酷,但是,我依然愿意选择不把挫折当成自己放弃努力的借口。”
这位生活中的强者便是美国人米契尔,也正是因为永不放弃的持续努力,他最终走出了人生低谷,成为一位企业家、公众演说家,同时还在政坛上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就如同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生长出美丽的花朵一样,在贫困的黑暗土壤中,美丽的信念之花也会绽放、生长。哪里有困难需要克服,哪里有不顺的境况需要改善,哪里便会放射出信念中最耀眼的光彩。
适当经受一些挫折并非坏事,挫折会成为个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的动力与精神催化剂。生活中,许多的优秀人物都是在挫折中历练成熟并在困境中崛起的。相反,若一个人从未经历过困难与挫折,便会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般,经不起风霜雨雪的考验。因此,可以说,挫折也是一种机会,只要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坦然地面对挫折,树立起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便一定可以让自己在任何环境中坚强生存。
没有人愿意承受挫折与失败,但是既然挫折已然发生,又何必让自己沉浸在痛苦的深渊中。就如同莎士比亚曾说过的那样:“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自己的损失而叹息,而是会不断地寻找方法去弥补他们的损失。”所以,在面对挫折时,你不需要让自己过分忧虑,更不需要悲伤、流泪,让自己放眼向前看:一切都会过去,生命有低谷也会有高潮,而我们依然有重新开始的资本与精力。
你不应该因为一时身在困境之中便对自己过分抱怨,而是应该尽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在遭遇挫折以后,你更应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并逐点地将这些优点用笔记录下来,你也可将它们分类记录,如个人专长、曾经做过的建设性的事情与有益的事情、他人对自己的称赞、受过的培训与教育、家人与朋友对自己的关怀等,这些都是提升个人勇气的一些关键点。
对自我能力进行肯定。每天至少找出三件自己做的成功事,不要因为遇到了失败便将成功看得过于艰难。成功可以是顺利地为自己买到一件合适的衣服,也可以是在图书馆借到了满意的书籍,更可以是为家人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一天顺利地完成了至少三件事情,你又怎么能一味地责怪自己一事无成呢?
不断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兴趣。你应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找出一样来,不断地培养与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而你所拥有的专长并不需要有多么艰深与复杂,可以是简单的游泳,更可以是织毛衣,等等。有了专长,你便有机会做主角,自然能够重新感受神采飞扬。
挫折总是与目标受阻联系在一起,许多人之所以会遇到挫折,就是因为受到了有目的的行为干扰。目标对于个人行为存在激励作用,一般而言,目标越高,个人的行为动力便越大,能够获得的成就感也就越高,但是,若个人的目标定得过高的话,一旦超过了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人们的行为动力反而会减少,并会导致直接的失败。
所以,在遇到挫折时,你应该重新对自己的目标水平进行审视,看它是否设置得当,得当的目标应该是具有较大的实现把握,又需要在一定的努力之下才能够实现。
尽量让自己摆脱是受害者或者是被压迫者的错觉,克服内心的缺点,不要再做自己的奴隶,彻底抛弃那些自怨自怜的负面想法与行为,一旦让它肆意对你的心灵进行侵蚀,你将永远也无法获得更有意义、更全面的人生。让自己铭记这样的人生准则:内心世界决定个人视界。如此一来,你便不会继续在困境中沉沦。
在人生低谷时,对自我内心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与审视,你便会在永恒的基石上建造起自己的人生大厦,获得幸福与安宁所需要的一切,从而让自己顺其自然地获得更美好的人生经历。
心理学启示
身处人生低谷中无须抱怨,挫折的经历会让你体会到别样的风景。拥有坚定的信念便可以把挫折当成挑战,把挫折化为自己锐意进取、执着冲向梦想的前进动力。不如意是人生常态,在挫折面前你如何选择,决定了你未来将会走向何方。就算挫折一直徘徊在你的身边,你依然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应该如何面对。
5.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珍妮特·李是台球赛场上最抢眼的女星,曾经多次蝉联世界第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独领风骚的女性,却一直生活在残缺之中。
珍妮特在4岁便患上了肿瘤。11岁时,她的腿上生起了脓肿。12岁时,她患上了可怕的脊柱收缩症,当时,她不能站立、不能走路、不能弯腰,只能整日躺在床上。在13岁那年,医生为她安装了一个放置于背部的金属支架,两根焊在一起的钢条令她得以重新站立。之后,她又因为肩膀二头肌肌腱炎、颈部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经历了多次的手术,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较量。
珍妮特一直在黑暗中默默地寻找出路。在18岁那年,她第一次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事物——台球。这个要强的女孩很快沉醉于这项运动中,每天都会坚持练习超过10小时。为了让自己掌握最完美的架球杆手型,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使用塑料胶带将自己的手按照标准姿势进行固定,就连起床与洗澡时也不例外。
疯狂的训练让她的生命在那一刻成功转弯。在三年以后,珍妮特入选美国女子职业台球联盟,并在当年便获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接下来,她赢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比赛,捧回了一座又一座的奖杯,并很快荣登世界第一的宝座。
她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一个背部需要金属支架支撑才可以直立、才能行走的人,一个完全未经过专业台球训练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迅速地超越许多的健康人,在世界球坛一举夺魁!
在赢得世人赞扬与瞩目的同时,她给出了自己成功的答案:“没有人可以完美,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我首先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卸掉,之后,才努力将背上有形的十字架最终卸掉。”
生命赋予每个人的,并不是只有欢笑,还有痛苦、失意、泪水与贫穷,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生命的不完美,在面对上帝之手造就的残缺时,你会如同珍妮特·李一样,选择傲视痛苦与残缺,还是会以必胜的信念,勇敢地接受并改变这种残缺?许多人往往会在过分追求完美的现实中,过度地求全苛责,让自己失去了奋斗的勇气。
有坚定信念的人,一定是内心强大的人,这种强大不是外表上的,也不仅仅是在知识层面上的,而是包含了深厚情感、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广阔的视野。这种内心的强大,常常意味着他极其自信,而这种自信常常就来自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以及对自然、对人的生命的深深敬畏,因为敬畏,才使他没有恐惧感。因此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都能够认真听进去,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再想一想,对自己自信的东西仍然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去听一听、想一想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他的内心的强大,他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就立即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在不同的声音面前,学会用逻辑、常识、常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重新检验一次。事实上,这样的检验不会是第一次,而是反复多次,并且成为一种常态。
内心里真正稳固的东西多了,人就强大了。因此,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不再改变,而是不再需要改变自己处于信念内核中的东西。一个人信念中内核的东西如果经常被改变,那么,他的心灵世界还是无形的,他的精神世界还是迷茫与混沌一片,这样的人即使著书立说,也是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立场不坚定,逻辑不一贯,对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毫无主见。
信念内核究竟是什么?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怎样认识人生,你怎样看待幸福与意义,这些东西在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那里是完全圆通自洽的。在这里,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生命感受,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理性认识,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不会在逻辑上产生冲突与分裂。不会言不由衷,不会所做的事与所说的话互相矛盾。
内心强大的人,也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或者说真正有思想的人,也是内心强大的人。这样的人,即使身处世俗世界里的所谓逆境,他的内心也是平和的、自信的,且是充满快乐的。因为,他的世界不再只是世俗世界,他还有自己独有的完美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有自己的幸福标准与快乐标准,在这个王国里,他享受着别人无法享受也无法理解的幸福与快乐。丹麦思想家戈尔凯廓尔一生一贫如洗,生命也很短暂,但是,他的内心很强大,一生充满快乐。这样的人的幸福,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
内心强大的人,其实是精神贵族。他意识到人肉体生命的有限性,同时也意识到思想生命的无限性。他知道怎样摆正自己的肉体生命与自己的思想世界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认识到世俗世界的物质标准与自己精神世界的另类坐标。因此,内心强大的人不焦虑、不急躁,随时随地做人生中最坏的打算,却往最好处追求。他们活得纯粹而坦荡,他们不攀比,不虚荣,也不自傲与自卑。他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不会依靠无度猜测来度日,更不会为了别人的一个眼神而患得患失。这样的人会因为没有心理负担而活得轻松,因为不焦虑而活得快乐。
心理学启示
人生在世,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这一切终究会过去。遇到麻烦的事,不要一味地逃避或是自责,甚至牢骚满腹,这只会让你陷入悲观和绝望中无法解脱。所以,凡事要往好处想,只有这样,内心才会变得强大,信念也会跟着慢慢坚定起来。
6.树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心像”
缺乏自信的人想要找回迷失的自我,重新建立自信,需要向自己的童年去找根源。这一点在心理学上是有根据的。我们童年的经历影响了“自我心像”的形成,就像老虎从小就以为自己是山羊,即便长成了强壮的身躯,内心却仍然十分柔弱。
人的思想,在15岁左右成熟,15岁以前,思想处于形成阶段,又以0~3岁期间最为重要。这一阶段,环境影响思想,而且这个年龄的人没办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教育很重要。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15岁前,慎重为孩子选择环境,包括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以及要孩子做的事。
15岁以后,思想决定环境,也就是说,你接受什么样的刺激,取决于你的思想,进入思想选择环境,环境影响思想的一个循环。15岁以后,要改变生活的结果,就只有改变思想,也就是“自我心像”。
“自我心像”是指人的潜意识中对自我的描述,在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我是谁”的认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如容貌、智商、能力、性格、事业、前途等)对自己有一个认定,由无数的信条组成了一个决定人的行为的“自动导航系统”,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它是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是根据自己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而不自觉形成的。
“自我心像”侧重于对自身价值、自身能力、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的估计和评价。而童年的经历和经验是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童年的那些经历或经验在潜意识当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而且一旦形成,我们就依据它去判断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很少怀疑它的可靠性。
所以,“自我心像”对一个人的人生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的童年过得并不愉快,经常受到别人的批评,或者即使没有受到却害怕受到别人的批评或指责,那么你的自我心像很可能就是一个低能者,你就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那块屏幕上,经常看到一个无所作为、不受人重视的平庸的小人物。而且,遇到困难时你会对自己说没有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你就会感到自卑、沮丧、无力。
相反的,如果你从小形成的自我心像是一个正面积极、多才多艺的,你就会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屏幕上,经常看到一个受人尊重、进取向上、博学多才的自我。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对自己说:我可以做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你就会有自尊、愉快、热情等良好的心态,也自然更容易获得成功。
“自我心像”是在人们没有发觉的时候自动形成并保存下来的,形成之后对人们的一生影响非常巨大,可是要改变却又非常困难。如果是正面的自我心像自然是好的,也不需要我们大费周章地去调整;可是如果你的“自我心像”是负面的或者不高的,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快乐,那我们就有必要去对它进行改造了。改造并树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心像”对于我们重拾自我、坚定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我心像”形成过程的特点:长期、自然、轻松。“自我心像”从思想形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形成,一直到现在,当下这一刻。你听到的每一句话,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对“自我心像”有影响。自然就是不强迫、不勉强,就是你是愿意接受的,才能沉淀下来。这也就是潜意识的防御机制。轻松就是没有压力,就是在你放松的状态下形成。所以,改变“自我心像”,也要符合这三个特点。重塑“自我心像”的具体方法如下:
(1)描绘清晰的图像。用文字详细描绘出你想要的“自我心像”,用正面肯定的语言。
(2)放松。让自己的身心都放松。
(3)观想。自然地把你描绘的图像引到大脑。
(4)行动配合。记得平常每日生活中,牢记你观想的画面。依照它采取行动。
(5)反复练习。坚持上面4个环节21天以上。
想要成功的人尤其需要调整的是自卑的“自我心像”,因为它会阻碍你的发展。当你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别人时,就应当主动修改“自我心像”了,你需要做的是树立这样的信念:我是造物主的独特创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跟我完全相同的第二个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一定有存在的价值,我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如果你的“自我心像”过于高大,也就是经常高估自己,或者对任何事物的期望值都过高,那也需要做出调整。因为对自己估价过高,不仅不利于客观地设计进取目标,还会破坏人际关系,使人际环境恶化,给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设置许多障碍。
心理学启示
之所以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复制自己父母的命运,就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心像”对下一代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不要以为“自我心像”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它如果毁了你的一生,也就会毁了你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快乐继续扩大,或者不想让自己的痛苦延续下去,那么就请先去看清楚自己的“自我心像”吧,你要做的是保持它或者改变它!
7.大声说出信念并持续下去
有些人经常说:“如果这是天意的话,我也只能听天由命了。”用这种态度对待事情的人,很少能最终成功,因为一开始的怀疑态度已经破坏了他的积极性。很少人知道,当我们长期向往并执着于某个信念时,那种热情中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力量。
由于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肯定性力量,这种力量足够支撑着你成就伟大的事业。事实上,你对自己的信任度,与你未来的成就是成正比关系的。
1894年9月,法国军官德雷福斯被控向德国驻法武官出卖了有关新式武器的秘密。当时军事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判处德雷福斯终身监禁,押解到法属圭亚那的魔鬼岛服刑。有一次,他们误以为德雷福斯要逃离,就将看守的狱卒数量增加了一倍。那个时候,每天晚上他都被绑在铁皮木板上,腿部已经溃烂得血肉模糊,而且生了坏疽。精神恍惚的他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奉命要将自己折磨致死,但他在内心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活下来!”
数年后,法军情报处皮卡尔上校发现真正的罪犯是出身匈牙利贵族的埃斯特拉齐少校。此时人们以为遭受冤狱折磨的德雷福斯一定已经不在人世了,结果却令所有人感到震惊——德雷福斯还活着。最终,法庭判定德雷福斯无罪,为其恢复名誉并授予少校军衔。正是这种对生存的强烈渴望,造就了德雷福斯超人的意志,让他在如此残酷的折磨中活了下来。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让一个懦弱的灵魂强大起来,能让一个总是贬低自我、漠视自我的人重新找到自信。大声喊出来:“我的精力充沛得像朝阳,我的信心十足!”只有这样讲出来并持之以恒下去,你才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你可以把自己渴望的目标当作既成现实,你要学会反复强调一些积极的理念,比如:我很健康,我充满活力,我拥有力量,等等。这样的强调有利于我们将它们在生命中尽情展现。
大声说出自己的信念,可以让其在你心中留下更持久的印迹。这些词语通过你的声音再次进入你的大脑,给大脑更强烈的刺激。甚至你可以将它们写下来,读出来,这样你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这是一种听觉和视觉上的自我激励,能够克服自卑的弱点,让你获取强大的信念。其实,谈论自己的缺点和优势,是一种提升信念的良好方式。和自己交谈的要领在于,你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而且你对他或者她相当感兴趣,并愿意给他或者她良好的建议。
在与自己交谈的时候,要注意远离他人,这样你就不会被他们干扰,专心和自己展开对话,甚至可以和自己开展激烈的争辩。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不少,而且由于之前完美形象的暗示,你的现实形象也一步步趋于完美,信念随之越来越强。
除了激励你自己,这种自我对话也可以对抗恶习对你的侵蚀,当你总结出自己目前拥有哪些恶习的时候,你对自己大声说:“我知道这些恶习正在消磨我的斗志,我需要做的就是消灭它们!”与此同时,你还需要积极地肯定自己克服这些恶习的能力,你接下来就要对自己说:“我的人生不能受这些恶习摆布,我拥有强大的信念,我能将它们一一消灭,我具备这个能力。”这些恶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失,所以,如果你没有立即摆脱恶习,不要失望,继续你的自我交谈,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
心理学启示
我们的身体里藏着巨大的能量,你要大声说出你的信念,坚持你的梦想,这样可以将这些能量唤醒,逐渐形成自己的信念。到时候,你的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