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真的可以控制吗
前面我们讨论了情绪和情绪控制,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情绪真的可以控制吗?正如詹姆斯·格罗斯教授所说,人们有时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有时则不表达;有时人们真的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其他时候则会任由情绪驰骋。关于情绪是否可以控制,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詹姆斯·格罗斯教授针对这两个观点做了很多努力,试图证明到底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不哭,就不会伤心
观点一:情绪的表达是“拥有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你把情绪封存起来,情绪便会减弱、消失,这便是表达的重要性;你不表达,情绪会自然消失,这与被称作“面部反馈假说”的理论相统一。“面部反馈假说”理论指出,你的面部表情会放大或缩小你内在的情绪,具体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取决于你的面部表达方式。这和“因为笑,所以开心;因为哭,所以悲伤”的观点比较相似。
观点二:如果你拒绝用面部表情表达情绪,那么情绪会从其他渠道释放出来。如果你抑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其他的东西则会上升。詹姆斯·格罗斯教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一个水压模型,你阻塞了自我表达的这一渠道,那么情绪就会从其他渠道冒出来,比如你的血压会直线上升。
基于以上两个观点,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即“表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表情是情绪表达的外部表现形式,是表现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情绪。它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面部肌肉活动的模式,它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人的不同情绪,是鉴别人的情绪的主要指标。例如,高兴的时候嘴角会上扬,紧张的时候会咬嘴唇,害羞的时候脸会红,生气的时候眼睛会外凸等。
身段表情是指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例如,愤怒的时候会握紧双手,得意的时候会摇头晃脑,紧张的时候会抓衣角,伤心的时候会低头,害怕的时候会发抖等。
言语表情是指情绪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例如,紧张的时候声音会发颤,生气的时候声调会提高,伤心的时候语速会放慢,高兴的时候语速会加快,自卑的时候说话会吞吞吐吐等。
按照观点一,如果你拥有情绪,就会进行表达,高兴的时候就会嘴角上扬,手舞足蹈;生气的时候就会两眼外凸,大口喘气。但如果你把所有的这些情绪都封存起来,不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声调变化表达出来,你就不会高兴,也不会生气,这些情绪会逐渐消失。而你的情绪的强弱,也会受到这些表情的影响,如果对这些表情的幅度进行控制,或放大或缩小,那么我们的情绪也会跟着变强或变弱。
按照观点二,即使你把所有的情绪都隐藏起来,情绪也不会随之消失。不论你是高兴,还是伤心,如果不能通过表情来表达,那么它们就会寻求其他通道,比如会引起各种生理反应。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更倾向于采取抑制的方式控制情绪。下面这则寓言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春秋战国时代,齐王喜欢斗鸡,一天有人献给他一只很威武的斗鸡,为了取得胜利,齐王专门派人到纪国请来出身于驯养斗鸡世家的专家,让他来负责养这只鸡。十天过去了,齐王问专家,“我的那只鸡可以比赛了吗?”专家告诉他说不行,因为这只鸡“虚骄而恃气”。又过了十天,齐王又去问:“我的那只鸡现在训得怎么样了?”专家告诉他还不行,尽管它的气势开始收敛了,但是外面的其他鸡一有响动,它立马就有反应,还想争斗。又过了十天,齐王第三次去问:“我的那只鸡训得怎么样了?”专家告诉他说再等等,它现在虽然对外面的反应小了很多,但是它的目光还太锐利,一有响动,眼睛就转过去了。转眼又过了十天,齐王再问的时候,专家告诉他说可以了,这只鸡的样子“呆若木鸡”。等到齐王将它带到斗鸡场的时候,没有一只鸡是它的对手。
中国人崇尚含蓄和内敛,就像故事中“呆若木鸡”的斗鸡一样,那些不苟言笑、面无表情、出言谨慎、三思而后行的人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显得更有内涵和修养。但抑制自己的情绪表达真的是正确的情绪管理方式吗?
詹姆斯·格罗斯教授的实验
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认为,这两个观点肯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人们不可能在把所有事情都压抑下去的同时,又让这种压抑导致某些东西上升,这不可能同时发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内容:詹姆斯希望通过电影作品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这些样本可以轻微、中度以及强烈地引起许多具体的情绪。他使用一个多通道评价程序来证实这一切,之后选定恰当的刺激源,即外科手术的电影片段。他把人们带到实验室里,随机地分配为两组,一组要做的是“请看这部电影,并给予正常的反应”;另一组要做的是“请看这部电影,在看的同时努力让观察你的人看不出你的感受”。
关键问题:如果让人们抑制自己的情绪,也就是绷住自己的脸,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任何表情,这种抑制会像第一个观点那样降低情绪体验以及生理反应,还是会产生其他反应?也就是说抑制会把所有反应都压下去,以至于所有代表情绪的指标都会下降;还是会更像水压模型,面部表情控制住了,但其他方面会有反应。
实验结果:从面部表情来看,压抑组的人面部表情较少,也较少触摸面部,还减少了身体上的动作。从生理反应来看,在规则介绍的这段时间内,二者没有区别;在观看影片的两分钟时间内,心血管系统和交感神经活化指数(综合了血压、心率以及皮肤温度)告诉我们:抑制组的人看上去很平静、很潇洒,但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感到了恶心,产生了更强的生理反应!也就是说,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当然,这个结论不是绝对的,根据其他实验的结果,控制表情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情绪,但不是全部。
情绪真的可以控制吗
从詹姆斯·格罗斯教授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简单来说,我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但它也告诉我们,你可以压抑自己的情绪,把表情从脸上抹去,但它不会让你的心情好起来。即使你很平静地坐在那里,生理反应也是会放大的,你的生理指标会直线上升。
在心理咨询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求助者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在求助信中这样写道:“别人的灵魂是自由的,而自己的灵魂被一张网缠着,这张网对别人来说一触即破,可自己只能在网中挣扎,得不到解脱。”经了解得知,求助者在两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下,发现父亲手机中有一条暧昧短信,是父亲在与一个女人谈情说爱。当时他感到非常震惊,因为自己对父亲非常崇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想到父母非常相爱,又为受父亲欺骗的母亲感到痛苦;想揭穿父亲的“罪行”,又没有勇气。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孩子,而且内向,又十分迷信,相信做坏事是要受到惩罚的,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做睡前祈祷,明知没有作用但还是不能克服,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上面案例中的男孩在知道父亲的出轨事件后,既想要揭露父亲的行径,又没有勇气,内心非常纠结,而由于自己以往对父亲的敬重和现在对母亲的同情,他的内心非常矛盾、痛苦。然而他的这种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表达,所以他试图通过祈求神灵获得帮助。长时间抑制的最终结果是他自己变得神神道道,学业也受到了影响。
正如詹姆斯·格罗斯教授的实验所证实的那样,通过抑制来控制人们的情绪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情绪会累积起来并借助其他渠道释放出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案例中的男孩也是使用了抑制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然而两者都证明这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情绪的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控制情绪呢?下节我们会继续讨论。
心理视窗
现在的网络聊天工具五花八门,日益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年轻一代对网络聊天的热衷已经近乎迷恋。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快,沟通时间少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网络聊天能够很好地承载人们的情绪。探讨网络聊天的时候,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表情包”,人们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表情来传递自己的情绪,让对方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比如,当对方聊了一些不开心的内容时,你可以发送一个“伤心”的表情,以表达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也可以发送一个“太阳”以示安慰。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善于表达感情,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及时地传递我们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聊天,使用那些丰富多彩的表情符号来展现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可见,“表情包”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表情”作为情绪表达方式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