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神探:破案专家的超神奇记忆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破案专家的强大记忆系统

一、破案专家大脑潜能

人们经常会好奇,破案专家们究竟有何不同于凡人的本领?他们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或者他们根本就是天才?其实,破案专家除了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之外,还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记忆力。破案专家大多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记忆力超人。

因为记忆力超凡,破案专家总是能够顺利地窃取情报,准确地找到目标人物出没的地点,而在各种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各种各样的画面、细节、证物,长串无规律的数字、字母,甚至是嫌疑犯的姓名、长相、衣着特征等信息,破案专家在短时间内便可以牢牢记住并在关键时刻从记忆库中调出有效信息。

如此非凡的记忆力难道是天生的吗?并不是,这都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据了解,想要成为破案专家,记忆力考核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并且在培训那些有潜力的破案高手时,记忆力培训也是一项艰辛而又充满挑战性的课程。

记忆力是人人都具备的一种潜能。那些记忆力超强的人只不过是充分挖掘了这份潜能,而总是抱怨自己记性不好的人则还没有找到提升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蕴藏于人类大脑中的记忆潜能是超乎想象的,唯有通过科学的记忆规律和方法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并且每个人的大脑基本上都是由大概1000亿个细胞构成。换句话说,在你的大脑中蕴含的细胞数量和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乃至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名人比起来,相差无几。但由于每个大脑细胞之间都会因为五官的刺激而生长出最多可达两万条“树状突”或“细树枝”,所以,决定记性好坏的关键并非大脑细胞的数量,而是这些脑细胞之间的联结数。

很多人将破案专家的大脑比喻成计算机,迅速、机敏、灵活,随便一搜索,有用的信息就会跳出来。其实这种说法还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大脑都比这个世界上顶级的计算机要巧妙和复杂得多。

斯坦福大学罗伯·奥斯坦教授曾说:“人类大脑细胞间的树枝状联结数,或许要比整个宇宙的原子数量还多。”假如人类能够发挥50%的大脑天赋才能,便能顺利学会40种语言,完成36个大学学士的必修课程,牢记大百科全书的每一页内容。爱因斯坦曾说:“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对大脑无限潜能的认知。”

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潜能只发挥了3%,也有其他的观点认为大脑潜能发挥了5%或9%。尽管这些说法并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大脑的大部分潜能尚处在休眠的状态。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当属爱因斯坦,在他去世之后,科学家对其大脑进行了解剖,发现他是世界上使用脑细胞数量最多的人,但也仅仅使用了脑细胞的三分之一而已,而其余三分之二仍旧处于休眠状态中。因此,只要将人脑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将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记忆能量。

二、人类记忆力的探究

汤姆是一家汽车修理店的店长,每天他都会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日程来安排工作。十年如一日,他勤奋而真诚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开店20年来,他已经拥有了一大群老客户。但最近,他却因为一件小事而与客户起了争执,要知道这在20年的时间里还是头一次。

原来,上周日吉普森先生把汽车留在汤姆的店里,汤姆承诺会给他换好车轮并为其加满汽油。一周后,吉普森来领车子,却在半路上发现车子没有油了,他想一定是汤姆给忘了,就在附近的加油站重新加了油。隔日,他将这件事告诉汤姆,不料却遭到汤姆的否认,汤姆坚持认为自己给汽车加了汽油。吉普森先生反复要求他想想清楚,结果汤姆说:“好吧,如果你认定了我没有给你加油,那就改天把车子开过来,我再给你加满满一箱总可以了吧!谁会在乎那一点油!”自然,两人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吉普森先生没有去,因为汤姆的话令他很不舒服。又过了一个星期,汤姆在给另外一位老客户换轮胎时,忽然记起那天在给吉普森的车换好轮胎之后,自己因为急着上厕所而忘记给汽车加油,后来又有客人光顾,汤姆就完全忘记加油这回事了。

或许,类似汤姆的经历你或你的朋友都曾经历过,记忆力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抱怨的问题。

我完全没有印象了……

我到底把钥匙放在哪里了呢?

那天莉莉究竟说了些什么,我怎么一个字都记不起来?

我忘记了给雪儿买狗粮……

我忘了去医院复诊……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擦过这块玻璃了……

我见过他,但忘记了他的名字……

……

以上这些记忆力问题在破案专家眼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无论对于处在哪个年龄段的破案专家都一样。记忆力是一种能力,牢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线索是破案专家必备的本领。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记忆力高手都是破案专家,但破案专家必须要有超强的记忆力。

事实上,人类的记忆力要远比我们想象得好。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说过:“谎言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谎言,一类是可恶的谎言,还有一类是数字、统计学的谎言。”而对数字和统计学的谎言,人们却常常信以为真。比如,统计数据显示,我们每个人每个月使用钥匙有150次,如果你每个月有10次忘记了钥匙放在哪里,问题看起来就有点严重了;可是,反过来看,你有140次都是记得钥匙的位置的。好记性的概率是95%。

也就是说,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其实是没有看到成功率,而总是被那么一点的失败率吓倒了。这类统计学谎言让人们只看到5%的失败率而忽略了95%的成功率,进而认定自己的记性不好。

和“钥匙在哪里”类似的还有“忘记人的长相和名字”。或许你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你记得他们各自的长相,却在见了面之后尴尬地喊不出对方的名字。一两次之后,你便会认为自己记人名的能力比较差,之后就索性不再去记人名,并为自己忘记人名而寻找借口,“我记人名的能力确实不好”“我昨晚没睡好”“最近工作太忙了”……所以,记性没有好坏之分。那么,记性与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生理因素,人的身体状况日渐下降,记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而随之出现衰退现象。但是,对于大多数记性不好的人来说,年龄都只是一种借口。当一个50岁的人抱怨说“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年纪大了,记忆力就不如从前了”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其实10岁的孩子也会忘了把饭盒带回家,只不过他们不会轻易地抱怨自己记性不好而已。所以,不要用这样的口吻去抱怨自己的记性,年龄对记忆力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只要你相信并依赖有效的记忆方法,好的记忆力会成为你最亲密的伙伴。

人类的记忆力是没有极限的。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而不少人都会梦见一些好几年,甚至是好几十年都不曾会面的人,而且梦中的场景却如此熟悉,与真实生活几乎一模一样。这就说明,在人脑的某一个区域势必存储着一些不会因时间而淡忘的信息,并且只要有“似曾相识”的画面出现,记忆就会像被按下了开关一样回放起来。

俄罗斯一位名为雪伦雪夫斯基的记者曾经在参加一次编辑会议时被质问:“为什么你不做笔记?”这个问题让他觉得困惑,因为不需要记,所以就不记,就是如此简单。但人们还是不明白,不记笔记难道还能记住编辑所说的话吗?但是,雪伦雪夫斯基居然将编辑的整篇演讲一字不漏地重述了一遍,其中还包括每个音调的变化。

人们也许很难相信,但他确实做到了。后来,俄国心理学家兼记忆力专家亚历山大·鲁瑞尔对其进行了测验和检测,并证实了雪伦雪夫斯基与其他人并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只是他的记忆力确实很好。雪伦雪夫斯基之所以拥有如此好的记忆力,与其从小就养成的增强记忆力训练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习惯也早已成为了他的本能之一。鲁瑞尔表示,其实在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都有类似的记忆高手,他们大多从小就懂得记忆力训练的原理。

1974年,加州心理学家兼神经生理学家马克·罗森斯威格教授经过多年实验得出结论,假如在一个正常人的一生中,每一秒钟都向其大脑灌输10种新信息,那么,这些信息的总量加起来还占据不了大脑总空间的一半。也就是说,人的记忆能力和大脑容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自我管理的无限容量相关。

加拿大怀特·潘飞教授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人类记忆容量的真相。当时,怀特教授正在做研究癫痫症的实验,却在用小电极棒刺激个别脑细胞时发现患者忽然回忆起了以往的经历。而更让怀特教授感到惊讶的是,患者还特意强调了这些回忆并不仅仅是一瞬间的记起,而是再度经历了整个事件,其中还包括了气味、颜色、动作、声音等。这样的经历有发生在40多年前的,也有发生在实验进行前的几个小时的。

由此,怀特教授指出,在人脑中隐藏在每一个脑细胞或每一束脑细胞之中的,是一些对过往事件的真实记录,只要找到了刺激源,便可以将整个“记录”“播放”出来。基于此,我们回想一下,是否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想起之前所做过的事或遇到过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联结到了刺激源——那些熟悉的气味、颜色、动作、声音等,我们以为自己早就忘记了的东西都会在一瞬间如同潮水一般涌出来。可见,大脑一直为我们存储着这些记忆。

此外,在人的记忆力模式中还存在一种叫作照相式的记忆。这是一种可以把人们所见到的任何事物都记得非常清楚,但通常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特殊现象。虽然记忆时间短暂,但却足够让一个人在看过了一张布满1000个黑点的白纸之后,清晰而完整地将其复制出来。

可见,人类大脑不仅有深刻而长期的存储记忆的功能,还有即时而短暂的照相式记忆能力。相关专家指出,这种照相式记忆能力在孩童时期已经具备,并且是其心智功能的一部分,但大人们往往迫使孩子们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逻辑和语言方面,对其想象力和心灵却视而不见,导致这种照相式记忆能力逐渐消失。

在破案专家记忆力训练课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者给受试者播放图片,以每秒钟一张图片的速度,直到受试者看完1000张图片为止;随后,实验者从别处找来100张没有出现过的图片混在播放过的1000张图片之中,然后要求受试者把自己刚才没有看过的图片找出来。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们对自己的正常记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评价,而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准确地挑出没有见到的图片。受试者对图片出现的顺序未必都能清楚地记得,但却对图案记忆犹新。换句话说,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擅长记住长相而不是名字。当然,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记忆力训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