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还是枷锁?“人生赢家”模版争议
“那天,来公司面试的一个小伙子告诉我说,希望能进我们公司,因为他马上就要结婚了,希望能先找份工作。”Tony不忙的时候会和我讲些工作中的事,“我当时就问这个准新郎,如果进了公司,就不能陪妻子了,你还愿意来吗?”小伙子一时语塞。
每年3月起,应届毕业生们就开始寻找就业机会。Tony和很多互联网高管一样,都会收到大量的简历,面试新员工占据了他们很大一部分时间。毕竟,进入互联网企业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
这里有的是机会。这里有一夜暴富,关于“农药团队”120个月薪奖励的传言,令所有人心动。这里更创造人生赢家,关于Facebook的小扎成为千亿富豪、谷歌办公室如何让人玩着上班的话题构成了年轻人对互联网业的憧憬,太多人希望这些梦想也能照进自己的现实。
但现实显然不全是岁月静好,这里有一组数据记录了这些年“离开了我们的互联网人”。
2010年8月,年仅49岁的“神州数码”CFO贺军因心肌梗死去世。
2011年7月,年仅39岁的“凤凰”前总编辑吴征游泳时因心脏病发猝死。
2011年12月,“久游市场”总监刘俊因病去世。
2012年5月,年仅37岁的“腾讯女性频道”主编于石泓因脑溢血去世。
2012年9月,年仅25岁的“金山软件集团”旗下游戏工作室一名运营部员工在北京公司办公室内猝死。
2013年5月,年仅24岁的“搜狐”旗下游戏门户网站的一名网络编辑在上班路上突然晕倒在公交车站台旁,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6月,年仅43岁的“慧聪网”CTO洪广志突因发脑溢血去世。
2013年7月,年仅36岁的淘宝电商品牌“御泥坊”前董事长吴立君因突发脑疾在长沙去世。
2014年9月,年仅28岁的“去哪儿”员工小鲁因心力衰竭去世。
2015年3月,年仅36岁的深圳IT男早晨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而当日凌晨1点时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2015年10月,年仅33岁的广州“仙海网络”总裁张旭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2015年12月,“腾讯”技术研发中心语音引擎组副组长李俊明在陪怀孕的妻子散步时猝死。
2016年5月,年仅41岁的成都“全搜索网”记者江俊因心力衰竭去世。
2016年6月,年仅34岁的“天涯”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而猝死。
2016年10月,年仅44岁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突发心梗去世。
2017年2月,“途牛”副总李波在家中突发心梗去世。
……
一个个曾朝气蓬勃的人生被无情地定格在了花样年华,生命的指针就此停摆。我们无法想象这些人在生前是如何规划自己步步为营的职业梦想,又是怎样向着梦想拼尽全力。显然,光鲜亮丽、所向披靡的背后,是不得不面对的“古来征战几人回”。
据研究数据显示,IT行业因近几年加班现象较为严重成为“过劳死”事件、突发疾病导致死亡的重灾区。在“最影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的行业”分析中,IT行业占比达到23.8%,成为排名第二的高危行业。排名第一的,是占比为29.6%的“矿工及建筑行业”。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约有60万人,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过劳死”发病案例中,以男性居多;IT行业“过劳死”年龄最低,平均只有37.9岁。
每每看到这种数据的时候,都会有人说:“逝者安息。愿天堂没有加班,没有大数据,没有互联网!”
但是,不这么拼,行不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所有的这些都导致了住房消费的比重在十年内翻了一番。
而在医疗保健方面,医疗制度的改革,导致了人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增加。绝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都有上升的趋势。对比十年前的医疗支出,现在已经是翻了两倍。
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成为家庭支出的重头。据统计数据显示,家庭大部分的文教娱乐支出都用在了孩子的辅导书、辅导班、兴趣班上,对比十年前的教育支出现在已经是翻了一番。
所以,从表面上看,不敢生病、必须买房、孩子教育……种种经济上的危机感让人不得不拼,甚至以“死”相拼,但这显然不是引发全民焦虑的全部。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我们怀念那个时代。虽然在那个时代,资源上的拥有绝不会比现在富足,但即使在生活贫瘠、吃不饱饭的年代,我们似乎也没有如此这般的全民焦虑。
所以,如果想要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一定需要我们内省,向内看。有句话虽然说的是道德层面,但用在这里也极为贴切——请慢一点,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这种“心病”,这种庸人自扰,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已经成为一些人价值观的缩影。他们认为只要住着大房子、开着豪华车,就是人生赢家。在得到这些财富之前,一切都是浮云,没有资格享受当下,只有拼足火力向钱看。
第二,幸福是个比较级。攀比之心,虚荣之心给我们套上了枷锁。
第三,无穷无尽的欲望让我们欲壑难填,永不满足,永不快乐。
……
所有这些心病,投射到互联网人身上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一项调查显示,48.99%的互联网从业者认为,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39.91%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有11.1%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前容易了。
正是由于工作上的超负荷、对于自己职业前景的担忧和幸福感的下滑,在互联网产业中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才愈来愈严重。在一份对10000名互联网从业者的调查中得出:对婚姻满意的人,只占到总人数的35%;有离职意愿的人,占到总人数的12%;而有职业焦虑的人,却占到总人数的76%;有沟通焦虑的人,占到总人数的66%;而有过自杀念头的人,占到总人数的60%。
Tony告诉我:“在没进互联网行业之前,感觉这个行业到处都是热点,到处都是机遇,所以年轻人都奋不顾身地往这个行业里冲。当真正进了这个行业之后才知道危机四伏,昨天的热点可能在今天就变成了冰点,大家都想抓住风口,但那只属于少部分人。大多数互联网人都在怕错过、怕失去、怕在盲从的焦虑中迷失自己……”
这也道出了值得所有互联网人思考的话题,所谓的人生赢家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互联网上生活中的真相并对抗它?我们在“升级打怪”的路上,是否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成长?我们在心灵健康上的免疫力该如何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