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
前面我们已经探明了企业的演进与内涵以及战略的演进与内涵,于是我们就有可能提出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
一 企业发展战略学是研究企业战略决策的一种学问
毛泽东说过:“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学来说,“某一现象的领域”就是“企业发展”这一现象领域。企业发展这一现象领域的“某一种矛盾”,就是指企业有一定战略决策指导的发展和无一定战略决策指导的发展即盲目发展的矛盾。这一矛盾是人们对企业发展控制能力与管理水平不同的特殊表现,解决这一特殊矛盾的办法,是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用战略决策指导来克服无战略决策指导的不良后果,从而促进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我们可以将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企业在软硬实力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主导性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企业发展战略学同产业发展战略学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相并列,都是经济发展战略学的一个分支。
为了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还需要澄清以下若干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
1.企业发展战略学不是研究企业发展中对任何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的是企业决策的理论与方法。也就是它是研究企业如何进行决策的。所谓决策就是谋划、谋略和策划。它和操作不同,操作是具体办事情,而决策则是出主意。但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的,不是企业从事任何活动进行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而是研究企业发展中对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主导性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所谓企业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及主导性问题,就是企业发展中的战略问题。所以,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的,只是企业发展中对战略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因而它不同于对企业日常经营中有关制作、销售、借贷、结算、劳动组织、客户管理等具体运作事务进行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2.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的内容不限于企业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是指企业实力的发展,而企业的实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的不仅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市场开发、投资方向、资本运作、跨国经营等生产经营方面即硬实力方面的发展战略问题,而且还包括企业凝聚力、吸引力、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等软实力方面的发展战略问题。企业软实力是由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企业决策力、企业执行力、企业历练和企业名人效应等元素形成的。所以,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范围是超经济的。
3.企业发展战略不同于企业经营战略
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常常混为一谈。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应该使用“经营战略”的地方而使用“发展战略”;同样,在应该使用“发展战略”的地方而使用“经营战略”。这两个概念之所以时常被混用,一方面是因为两者确有相近之处,因为不论是经营战略,还是发展战略两者都是要统揽全局的,也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和相应的对策等;当然更多的原因是人们对两者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界定。
严格区分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这两个概念是完全必要的,它有利于企业决策层真正树立企业发展的战略意识,提升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水平,同时又有利于切实做好改善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
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区别在于:
第一,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经营战略追求的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发展战略追求的主要是资本最大化。
第二,从两者运用的基本对策来看,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的主要是培育和不断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第三,从两者谋划的对象来看,经营战略谋划的是企业供、产、销的循环和周转;发展战略谋划的则是企业发展中的发展定位、目标确立、模式选择、战略对策等全局性、长远性、主导性和关键性的战略问题。
第四,从两者战略覆盖的期限来看,经营战略着眼于现实利益的获取,因而战略期很短暂;发展战略着眼于企业长远利益的获取,因而战略期是比较长的,短则5年左右,长则50年左右。
第五,从两者参与决策的人员层面来看,企业经营战略的决策,需要企业高层、中层甚至基层人员共同参与;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则主要是企业高层人员的职责。
由上可知,企业经营战略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经营策略,是战术和对策层次的一种决策,而企业发展战略才真正是企业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主导性问题的战略决策。企业发展战略是统领企业经营活动的。企业经营策略是服务于和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所以,绝不可把企业经营决策同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混为一谈。
二 企业发展战略学同相关学科的关系
在我们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的涵义之后,还应进一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学同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企业发展战略学同企业管理学的关系
企业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企业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由经验管理逐渐升华形成的。企业管理由最初的经验管理阶段上升为科学管理阶段以后,又逐渐进入现代管理阶段。同现代管理实践发展相适应,20世纪40年代以后,涌现出许多现代管理学说的流派,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学派:管理科学派和行为科学派。企业管理学逐渐成为大学里产业经济专业必修的课程。
企业管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行。因此,它以一个生产企业为背景,按照“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程序,遵循生产要素配置的要求,分别阐明企业的物资技术(原材料)供应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劳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的管理要求与方法。到了当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和新管理理念的提出,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又增加了信息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研发管理、客户管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等。
由上可见,企业管理学和企业发展战略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其联系在于两者的研究都关系到如何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两者的研究都涉及如何使企业的发展要素和企业的管理职能完善化、科学化;两者的研究都涉及企业人员理念的先进性、专业的精湛性和敬业负责精神。两者的重大区别在于:第一,企业发展战略学着眼于未来,而企业管理学则着眼于现实;第二,企业发展战略学只研究关系企业前途的具有主导性的重大问题,而企业管理学则必须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第三,企业发展战略学主要是为企业领导层进行长远发展的决策服务的,企业管理学则是为企业全体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可见,企业管理学和企业发展战略学可以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但不能相互替代。
(二)企业发展战略学同战略管理理论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肯尼迪·R.安德鲁斯(Kenneth. R. Andrews)教授发表了《公司战略思想》一书,首次对企业战略思想的相关问题作了理论阐释。1972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另一位教授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经营政策》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概念;1979年,安索夫又出版了《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战略管理模式。此后,名为“战略管理”的著作蜂拥而出,并已成为全球工商管理硕士的核心教材之一。
关于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说至今尚无定论。比较流行的是全美工商管理权威教材——亚瑟·A.汤姆森(Arthur. A. Thomson)和A. J.斯迪克兰德(A. J. Strickland)所著的《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一书中,对战略管理任务所作的概括:“1.提出公司的战略展望,指明公司未来的业务组成和公司前进的目的地,从而为公司提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清晰地描绘公司将竭尽全力所要进入的事业,使整个组织对一切行动有一种目标感。2.建立目标体系,将公司的战略展望转换成公司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标准。3.制定战略,达到期望的结果。4.高效、有效地实施和执行选择的公司战略。5.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采取完整性措施,参照实际的经营事实,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调整公司的战略展望,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公司的目标体系,公司的战略,以及公司的战略执行。……总起来说,这五个要素很清楚地说明我们对战略管理这个术语的界定。”
由上可见,战略管理同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任务最为相近,两者都是要统揽企业的全局、都是面向企业的未来,服务于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但两者虽然相近但并非完全相同。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部分,它是从如何管理好企业出发,对企业的战略问题进行管理的。它回答的问题是:做没做?做得怎么样?企业发展战略学则是决策学的一部分,它是从谋划好企业的发展出发,对企业的战略问题进行决策的。它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决策?决策的效果如何?所以,绝不能以战略管理来代替企业发展战略学。
(三)企业发展战略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同企业发展战略学都涉及企业行为,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从整体上来说缺乏可比性,因为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如何选择消费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在预算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互作用的市场中,如何确定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显然,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问题,而不是未来的发展问题;是局部问题而不是全局问题;是经济现象而不涉及超经济现象。而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的则是企业未来发展中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对策等全局性、长远性和主导性问题的谋划。所以,微观经济学同企业发展战略学看似相近,实则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四)企业发展战略学与企业生产力经济学的关系
生产力经济学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与政治经济学并列的一种理论经济学,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延伸到企业经济领域,已出现了企业生产力经济学。企业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揭示生产力要素和因素在企业中结合的客观规律性。为选择和实现生产力要素和因素在企业中的最优结合提供理论指导原则。
企业生产力经济学要研究企业生产力系统与中观、宏观生产力系统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企业与企业之间分工、协作、横向联合等属于生产力方面的相互关系。为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原则。企业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国际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企业生产力经济学要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企业生产力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的规律性。……企业生产力经济学要为企业生产力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原则”。
企业生产力经济学与企业发展战略学有着比较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一,两者都研究企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其二,两者都要研究企业生产力发展战略问题;其三,两者还都要研究企业的发展环境状况。
但是,两者也存在着不可相互替代的差别:第一,前者研究的是企业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结构、规模、布局及运动时序,而后者则只是研究企业生产力长远发展中的战略问题。第二,前者研究的领域只是企业中的生产力,而后者研究的领域则不限于企业的生产力,还包括企业中的生产关系,如劳资关系,决策层、管理层与操作层的关系、借贷关系等,也包括企业的上层建筑,如企业的信念与理念,企业内党、政、工、团等组织之间的关系等。第三,前者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只定位于企业生产力发展中的一个侧面,而后者则是从企业发展的全局来研究其中的战略问题。第四,两者的学科归属不同,前者基本上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后者则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新学科。
由上可见,企业发展战略学与企业生产力经济学,两者既有多方面的共同点,又是具有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的两个学科。
(五)企业发展战略学同决策学的关系
决策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很明确的。“决策学是研究、探索和寻求得出正确决策规律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的主观能力和客观实践这个矛盾对立统一之中,人的主观能力如何正确地认识、驾驭和控制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并使之给人类带来某些利益,同时又能防止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的理论与方法。”由上可见,决策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科。从学科的外延及应用范围来说,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及相关学科。它要探索和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军事等重大领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和生产、分配、消费等各种重要问题的决策理论与方法。也就是说,决策学所研究的范围涵盖了人的行动所能涉及的一切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尽管如此,企业发展战略学和决策学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就是两者都要研究决策的理论与方法,不过两者研究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所涉及的范围和层次具有如下区别:
其一,决策学研究决策的范围,涵盖人的行动所能涉及的一切领域,而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决策涵盖的范围,仅限于各类企业的发展。两个学科的外延相差甚大。
其二,决策学研究的是对各种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而企业发展战略学研究的仅限于对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的决策,两种学科研究决策的层次是不相同的。
(六)企业发展战略学与企业经济学的关系
与企业发展战略学似乎更接近一点的是企业经济学。但后者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作者看到的仅有美国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教授撰写的,由七篇论文汇编而成的名为《企业经济学》的著作。只可说,它是一本有关企业中的经济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与企业发展战略学没有可比性。
由以上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确认,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主导性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它既不同于经济发展战略学,也不同于企业管理学、战略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企业生产力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更不同于决策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应用型发展战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