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工业化进程比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研究概况与问题缘起

第一节 工业化的概念

研究工业化进程问题,首先必须对工业化的概念进行分析,本书将工业化分为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

《说文解字》有解: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凡工之属,皆从工。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否则目巧也。巫事无形,失在于诡,亦当遵规矩。故曰,与巫同意。(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第100页。

《辞源》对“工业”一词的解释:用自然物资制造物品的各项事业。汉武梁祠堂画像:“伏戯仓精,初造工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资料来源:《隶释》十六。《隶释》,宋代金石学著作。中国现存最早集录汉、魏及西晋石刻文字的专著。《隶释》共27卷,南宋乾道三年(1167)正月成书。参见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第二册),1915、1931、1939,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修订第1版,第953~954页。这应该是“工业”一词最早的出处之一。《汉语大词典简编》则将“工业”定义为: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半成品等进行加工的事业。《汉语大词典简编》(上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第767页。

关于“工业化”,《汉语大词典简编》解释为“使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为占主要地位的过程”。《汉语大词典简编》(上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第767页。从英文“工业化”的词义来看,industry(trade or manufacture)一词有工业、产业、生产之意;industrial则为工业的、产业的含义。张芳杰主编《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第591页。Industrialization意为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资料来源于中国百科网(http://www.chinabaike.com/)。

关于工业化的定义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狭义的工业化就是指第二产业及相关就业人口所占比例提高的过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将工业化的内容阐述为:“工业化是一种过程。其基本特征首先是国民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除外。其次是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增加了。”王慧:《中日农村工业化比较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2010年1月9~10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了由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中日工业化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工业化概念及中日工业化进程比较等问题展开研讨,其中日本学者加藤幸三郎提交的论文《关于日本产业革命的展开》专门对工业化的概念加以阐述: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产业革命时期机械大工业的发展,工业逐渐形成了取代农业的功能。所谓资本主义工业化,资本家为获取利润,首先从发展生活和消费资料的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产业开始,接着转向发展生产部门(重工业部门)的煤炭产业、钢铁产业、机械工业。在此基础之上,工业化进程又逐渐向铁路交通运输业和海运业发展。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独占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新兴的电子电器产业、化学工业、石油产业得到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石油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中日工业化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工业化按照其所选择的不同的发展路径,可以简单分为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两部分。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看做是传统工业化的开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完成是传统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孙孝科、吴怀岗:《信息化、传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意蕴及其关联》,《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第5期。由此可见,传统工业化是指以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诞生与完成为标志、以蒸汽技术与电气技术等主导技术为武装、以电能与磁能等能源为支撑的机器化大生产工业。而新型工业化是与传统工业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孙孝科、吴怀岗:《信息化、传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意蕴及其关联》,《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第5期。。由此可见,新型工业化既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又是一种靠信息化带动、同时支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而言,也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新型工业化”的解释,见智库百科http://www.mbalib.com/。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New Type Industrialization),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依靠信息化的带动,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损失惨重。我们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应引以为戒,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并由此引发了一些失业问题。而我国人口众多,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要着眼于扩大就业,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赵承:《十六大解读: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2002年11月23日,新华网:www.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