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推动祖国进步作为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和行动准则。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核心是对国家、民族的政治认同和情感皈依(房宁、王炳权、马利军,2002)。爱国主义并不是一种静态的思想感情和意识倾向,而是随着社会变迁过程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意识。它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下,呈现出具有连续性的继承与持续性的变迁双重特征。而关于变迁,即爱国主义在新的背景下呈现出新的问题、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特征。正因为此,如何在继承连续性的基础上把握“爱国主义”的这种变迁,特别是有关青少年和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一直是学者们颇为关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变革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原来对世界封闭的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而同时期在世界上已广为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的方方面面,其结果就使得“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危机成了一个全球的现象”(亨廷顿,2005)。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强化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成为每一个强势、弱势国家共同的话题(袁久红、陈培永,2006)。那么,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们,在没有经历改革开放的阵痛,却接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的情况下,其价值观念应该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是怎样理解爱国主义的?他们的国家意识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或者,像许多研究全球化的学者所说,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导致了国家认同的危机,而这些挑战和危机真的会减弱或消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或是形成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理性的新型爱国意识吗?这些正是本项研究得以形成的基本背景,而用经验的研究结果给出答案,则是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