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统计研究新动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标准分类研究的国际新动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章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新动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统计分类是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无论是数据的采集、处理还是进一步的核算和分析都需要良好和完善的统计分类标准作为理论支撑。所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及世界各国官方统计机构都十分重视统计分类的科学建立、及时更新和有效实施。

可信赖和可比较的国际统计信息无论对商业、金融机构、政府,还是对所有其他在国际市场上的运营商都非常有用。当然,这必须以共同的统计标准为基础。相对产业分类而言,在世界范围内,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设计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缩写为ISIC,简称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无疑最具权威性,为各国的产业分类标准提供了标准模板,其进行的改进更新也是世界经济活动发展方向的风向标。循着ISIC的变化轨迹,可以准确捕捉到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也就是研究ISIC更新的意义所在。

从理论上讲,清晰地掌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产生发展脉络,对比研究其各版本在分类原则及具体方法方面的异同点,有助于深入全面地理解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框架,同时也可预测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在今后修订的方向。而就中国情况而言,中国于2011年11月1日起执行新的国家统计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取代之前的版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在对国际权威分类有了充分的认识与分析后,对比中国新的国家标准,可以提供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在理论方面的创新与不足,促进其向更合理和具有可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从更加实际的角度考虑,研究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更新有助于中国确立、发展新兴产业。2011年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念,而循着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变化轨迹,可以准确捕捉到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在新兴产业的确立和投资发展方面占有先机,这也是研究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更新的另一意义所在。

另外,由于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难免缺少针对性,也不够细致,这时某些发达国家的先进分类经验便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而且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对一些新兴产业分类的设置比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更具前瞻性。这一方面,本书主要参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派生分类——欧盟内部经济活动一般产业分类(NACE),以及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相关分类——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研究主要来自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成立于1947年,致力于发展国际统计系统,它收集和发布国际统计信息、发展统计活动的标准规范并支持各国加强统计系统的建设。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网站发布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各正式版本及相关索引,其中详细说明了行业分类中各大中小类的定义和包含内容。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网站分类登记项记录了关于未来版本的规则、改正、解释和提案方面的信息。对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四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于2012年1月公布更正大类51的解释性注释,2010年5月增加了有关电话卡材料的解释,2009年3月更改小类1811的解释性注释。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将统计工作视为其整个分析工作的基础,它不仅收集发布统计数据,而且还与成员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开发国际性的标准,以改进统计工作的质量和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因此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也是其关注的一个方面,于2004年就公布了关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四版的展望,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修订过程也有来自经合组织的专家参与。

国内学者对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及各地区的产业分类也做了相关研究。在各地区产业分类的产生演化方面:袁勤俭(2004)论述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产生、分类原则和符号体系的演化;邓尚杰(1999)介绍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特点,袁勤俭(2005)在简要介绍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后,分析了北美产业分类体系2002版与之前版本的不同;崔维军、袁勤俭(2006)介绍了欧盟产业分类体系的产生基础、演化过程,同时分析了该体系与其他产业体系的关系;袁勤俭(2011)描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产业分类体系,并阐述了其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关系。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具体行业的分析方面:康同辉、袁勤俭(2011)详细剖析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的食宿服务业的分类演化,并对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食宿服务业的修改和调整提出了改进建议,崔晓红(2008)就中国服务产业分类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了比较;李国秋、吕斌(2010)分析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最新版中新设的信息与通信门类,并对信息部门进行了总体定义,给出了一个信息产业的全面分类体系;向铁梅、黄静波(2008)在制造业方面比较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异同点;彭慧梅、赵琪、廉同辉(2010)剖析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金融业分类演化和最新变化,结合中国现状对中国分类提出修改建议。目前国内的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对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细致,关于具体行业的分析也没有结合国际上较权威的地区性分类给出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