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由赵江林研究员主持、2011年立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与亚洲地区市场构建”的终期成果。
中国崛起是近年来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中国崛起所具有的全部地区意义至今并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与亚洲地区关系的发展方向。本书将从地区视角对中国与亚洲地区新型经济关系的构建展开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亚洲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世界制造中心,以中国为产品最终加工组装基地的亚洲一直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出口目的地,通过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增长奇迹。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因深陷次贷危机、债务危机而难以在短时期内重回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舞台,这使得亚洲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面向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以此替代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另外,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亚洲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使其有能力依靠自身和区内力量实现下一步的经济发展。
从市场角度看,当前亚洲经济体正处于两类转型阶段:一类是多数经济体需要从依靠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向依靠内外需共同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另一类是如何整合区内市场,以满足未来亚洲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市场规模。本书主要关注后一类转型。如果亚洲内部的市场扩张不足以替代发达国家下降的需求,将有可能延缓亚洲的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在当前亚洲步入群体性工业化进程时更是如此。
中国崛起使中国有能力成为亚洲市场整合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中的新崛起大国。在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地区第一大经济体之后,中国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关系也步入了新的阶段,中国有能力成为引领亚洲走向自主发展道路的领导者。
中国谋求地区市场整合的战略利益主要有:一是延长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发达国家这一传统市场持续不振和中国国内市场尚未完全启动的前提下,积极构建亚洲地区市场,有利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与工业化进程。二是维系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作为地区最终产品的消费者身份日渐明确,也就是说,中国对地区所具有的市场意义开始显现。这意味着中国与地区经济关系从过去以生产关系为主转向以互为市场关系为主,这种转换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亚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三是推动中国对外战略的实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需要亚洲地区市场作为实现地区共同崛起的基础平台。
本书从地区角度出发,主要以未来5~10年为研究时段,对亚洲工业化面临的市场问题以及中国调整与亚洲地区关系的可能性、可持续性进行探讨。同时,本书还运用计量方法,对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市场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
本书的主要结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工业化具有一种地区行为特征,在外部市场约束背景下,建立统一的地区市场成为亚洲经济体共同目标;整合亚洲市场不仅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稳定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未来实施对外战略的基础构建问题;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将成为地区市场构建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但限于经济实力,中国还不是一个对地区经济活动施加影响的塑造者,因而地区市场整合将是一个进程。
本书共划分为九章。参与人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科研人员。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九章第一节与第二节的写作由赵江林研究员承担,第三章的写作由周小兵研究员承担,第五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第三节的写作由王玉主研究员承担,第七章的写作由张中元助理研究员承担。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出版社编辑人员所付出的心血。
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赵江林
2013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