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转型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比较优势动态化能力

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与发展充分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属性,比较优势是动态化的。那么,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是怎样的,动态化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一 比较优势动态化过程

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是伴随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的,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理论两个角度分析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过程。

(一)传统理论框架下的比较优势动态化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均衡贸易理论中,生产函数表现为使用资本K和劳动L两种投入要素生产一定的总产出Y,即Y=FK, L)。因为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和边际收益递减的特征,可以将生产函数表现为人均产出的形式,即y=fk)。这时人均产出的变化反映经济增长,并且表现为人均资本或资本劳动比率k的函数。人均产出y将随着资本劳动比率k的提高而增加,随着k的下降而减少。由于k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和劳动两个因素,因此从动态角度看如果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的增长速度,k就会提高从而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如果资本的增长速度慢于劳动的增长速度,那么k就会趋于下降从而使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k不仅决定着经济增长的快慢,而且决定着比较优势的变化方向。在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的增长速度从而使k趋于提高时,表明经济中资本变得越来越充裕,根据贸易理论。这将导致资本要素的价格下降,因此有利于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相反,在资本的增长速度慢于劳动的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将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通过k可以将增长理论和贸易理论结合起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假设是经济自始至终保持充分就业,即在长期内新增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意味着资本和劳动市场保持均衡状态,只要要素供求出现不平衡,经济自动做出调整使之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充分就业是均衡增长理论和均衡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它保证要素增长速度、资源禀赋、人均产出和资本劳动比率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如果出现非充分就业,资本和劳动增长速度的差异就不一定全部转化为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均衡贸易理论中劳动力的增长被看作是一种外生变量,它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用n表示,因此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只能由资本的增长速度来决定。由于资本存量的变化取决于投资(这里不考虑折旧的情况),而投资又取决于储蓄率和人均产出水平。因此,当产出中的一个固定部分被用作储蓄时,投资的增长速度就是储蓄率,用s来表示。如果sn,资本劳动比率就会提高;如果sn,资本劳动比率就会下降。因此,可以得出储蓄率是动态比较优势变化的重要决定因素。经济的稳态增长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均衡贸易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稳态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路径,其中各种经济变量都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在稳态增长条件下资本的增长速度将等于劳动的增长速度,即s=n。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稳态增长是因为当生产函数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性质时,资本劳动比率k与产出资本比率呈反方向变化。当sn,也就是资本的增长速度慢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时,资本劳动比率将趋于下降,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数量相对减少。这将导致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从而使单位资本的产出水平或者说产出资本比率趋于提高。产出资本比率的提高会加速资本的增长,促使资本劳动比率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并收敛于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当sn,也就是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时,资本劳动比率将趋于提高,生产中使用资本数量相对增加,这将导致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少,从而使资本的产出水平或者说产出资本比率趋于下降。产出资本比率的下降会减缓资本的增长,促使资本劳动比率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并收敛于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速度。因此,在长期中无论资本的增长是快于还是慢于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速度,产出资本比率的调整总会使资本的增长收敛于劳动力的增长,从而使经济在稳态中增长。

经济的均衡增长对于动态贸易理论或者说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长期内经济的增长不会改变一国资源禀赋的相对拥有数量,从而不会改变在经济增长之前的比较优势。所以,以充分就业和稳态增长为基础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在充分就业和稳态增长的条件下,一国在经济增长起点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将会继续得到保持而不会变化,因此静态比较优势是动态有效的。第二,如果贸易双方在长期中坚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贸易,彼此都会从贸易的扩大中获得好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会扩大相互的贸易规模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福利。第三,在一定条件下动态比较优势也会朝反方向变化,但由于违背了比较利益的原则会伴随福利损失。比如,劳动相对充裕而且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在长期中要促进本国比较劣势部门也就是资本密集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因贸易量的缩减而招致福利损失。

总之,以均衡分析为基础的贸易理论认为,如果经济保持充分就业和稳态增长,静态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在长期内就不会发生变化而且会得到加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动态比较优势发生了逆转,这种变化就一定会带来福利损失从而损害一国的经济增长。

(二)现代理论框架下的比较优势动态化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努力和国际贸易现实之间的不一致表明了均衡贸易理论框架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可能产生于均衡贸易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充分就业和稳态增长以及需求偏好相同的假设。由于这些假设与经济现实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并使贸易理论更接近实际,应该放弃充分就业和稳态增长的假设。

非均衡贸易理论是以非充分就业为特征的。非充分就业指资本和劳动力的非充分利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力的闲置或过剩;一种是资本的闲置或过剩。从现实情况来看,失业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比较明显,而资本的过剩是发达国家经常出现的。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主要受到资本不足的限制;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经常受到劳动力相对不足的限制。因此,考察两种类型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和比较优势相对变化时,经常面临的情况是一方或双方非充分就业。

在资本或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资源禀赋的相对变化与资本劳动比率k之间的相互关系会变得复杂。对一国来说,如果劳动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存在失业的情况,那么资本的增加就不会同比例地提高资本劳动比率k,因为增加的资本会全部或部分地被剩余劳动力所吸收。这时,经济能否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将取决于资本能否持续地按照快于劳动的速度增长。同样,如果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存在闲置,劳动的增加可能根本不会降低资本劳动比率而只会减少闲置的资本数量,这时资本能否最终实现充分利用取决于劳动能否持续地按照较快的速度增长。所以,当经济处于非均衡增长状态时,经济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相对稀缺资源的增长速度。

在非均衡条件下经济的增长虽然是收敛的,但不是稳定的。经济增长具有这种非稳定性是由于在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稀缺资源的增长并不会使其边际生产力趋于递减,或者至少递减的速度十分缓慢。因此,在非充分就业现象消失之前,经济的增长将持续地处于非稳定状态。比如,在资本相对稀缺的经济中,如果资本的增长快于劳动力的增长,经济中的闲置劳动力就会逐步得到充分利用。虽然资本的较快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劳动比率,但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并不一定会产生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存在失业的条件下资本劳动比率的部分提高可以克服生产中劳动过度使用的状况,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对于劳动相对稀缺而资本相对过剩的经济来说,当劳动的增长速度快于资本的增长速度时,相对过剩的资本会逐步得到充分利用,由资本过度使用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状况将得到逐步改善,虽然这时资本劳动比率会有所下降,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可能会上升或至少维持不变。在资本劳动比率保持相对稳定或者缓慢变化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会使经济持续地扩张,从而表现为一种非稳定的增长。

由于在非均衡增长中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不完全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相对增长速度,因此资本和劳动的不平衡增长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下去,并持续地改变经济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拥有量。在这种条件下,由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必然发生变化。如果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的增长速度,那么资本就会变得相对充裕,比较优势就会向资本密集型部门倾斜;如果劳动增长的速度快于资本的增长速度,比较优势就会向劳动密集型部门转移。

因此,在长期内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只要保证经济的较快增长就可以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促进资本密集部门的发展。由此可得出结论:在非均衡贸易模型中经济增长与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兼容的。

从福利结果来看,非均衡增长条件下比较优势的变化不仅可以免遭经济福利损失,而且当生产和消费结构同方向变化时还可以增进福利。这是因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经济的增长或生产的扩张在改变比较优势的同时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没有引起资源重新配置和扭曲。因此,当新增资源的边际产出与其消费支出保持一致时就不会引起贸易量的缩减,不会带来贸易利益的损失。相反,如果消费支出偏向进口品,贸易量就会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就会提高。

总之,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发生动态变化及其增进一国净福利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这表明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工业化利益和贸易利益是可以兼得的。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不损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二 比较优势动态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比较优势虽然具有动态性,但也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比较优势这一动态情况,因此在贸易实践中有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转换,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和更有利的贸易地位,即贸易条件改善,而有些国家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转换,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减少和贸易地位下降,即贸易条件恶化了。因此,国家之间存在比较优势的体现和转换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影响比较优势动态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而引起的。因此,根据比较优势动态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和这些影响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提出比较优势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DCCA),正是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使比较优势动态能力存在差异,进而使得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体现和转换存在差异。比较优势动态能力是一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比较优势升级、转换和创新的综合能力。当一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动态能力时,就意味着该国的比较优势动态化程度相对高,贸易品的技术含量会增加,贸易品的差异性会提高,贸易品的市场容量会扩大。这一能力是由影响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因素所构成的,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动态的决定因素变动来测定比较优势动态能力。

在影响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要素积累因素中选取劳动力数量、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以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比率对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劳动力数量这一指标值的变化反映一国比较优势中劳动要素的变动情况,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的变化反映一国比较优势中资本要素的变动情况,劳动与资本要素比率的变化反映一国劳动和资本作为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说明哪一个更具有比较优势。在影响比较优势动态化的技术进步因素中选取劳动生产率、R&D投入指标(人力物力总投入及比重)、发明专利数对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反映一国技术进步的实际产出效率,劳动生产率提高越快,说明技术进步越快;R&D投入指标从投入的角度反映一国技术进步的基础情况,R&D投入指标值越高,技术进步也越快;发明专利数说明了一国技术进步的直接产出情况,发明专利数越多,说明技术进步的效果越明显。在影响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规模经济因素中选取边际劳动产出率、边际资本产出率和专业化率对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进行评价,边际劳动和资本产出率从产出效率的角度反映规模经济实现情况,边际劳动和资本产出率的提高,说明规模经济得以实现;专业化率从专业化的角度反映规模经济情况,专业化率越高,越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在影响比较优势动态化的人力资本因素中选取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万名劳动力科学家和工程师对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进行评价,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从人力资本增加的角度反映人力资本变化情况,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从存量的角度反映人力资本变化情况,万名劳动力科学家和工程师从存量比率的角度反映人力资本情况,通常情况下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万名劳动力科学家和工程师越多,人力资本积累就越丰富。在影响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贸易政策因素中选取关税税率、汇率这里似乎存在一个矛盾的地方:前面分析随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汇率对贸易条件影响的不断收敛性,但后面分析时又说汇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现实中国的汇率市场化程度还非常低,属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此汇率反映的贸易政策倾向还是会比较明显。和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率对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进行评价,这三个指标分别从进口、出口和贸易方式的角度反映一国的贸易政策倾向,关税税率越低说明自由贸易的倾向越明显,汇率越高(本国货币越贬值)说明出口导向的政策越明显,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比率越高,“两头”在外的格局越明显,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突出(见表2-1)。

表2-1 比较优势动态能力的评价体系

上述评价体系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i指影响因素的指数化数据,k为对比较优势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个数。

其中,Yij为选取评价影响因素的指标值指数化数据,l为评价第i个影响因素时选取的指标个数。

其中,yij评价影响因素指标的具体指标值,对于指标值中最小值的处理并没采用式(2.3),而是采用与最接近指标值指数化数值乘以其变化速度的方法,这样可使最小值指数化后不为“0”,同时还能保证其最小。式(2.3)只适用于正指标的计算,对于所选取指标为逆指标,则要采用指标值的倒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