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饪”及“烹饪”
“饪”为“熟”义。《说文·食部》:“饪,大熟也。”[3](P107上)《广韵·寝韵》:“饪,熟食。”[11](P330)《仪礼·士昏礼》:“其实特豚合升,去蹄,举肺脊二,祭肺二,鱼十有四,腊一,肫髀不升,皆饪。”郑玄注:“饪,熟也。”《论语·乡党》:“失饪,不食。”何晏注:“孔曰:‘失饪,失生熟之节也。'”“失饪”谓烹调生熟失宜。又有“饪餗”指鼎中煮熟的佳肴美味。如唐王翰《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饪餗调元气,歌钟溢雅声。”
可见,“饪”是形容词,本为“熟”义;又有“饪熟”同义连言,表“烹调”义。如《魏书·赵琰传》:“饪熟之节,必亲调之。”《方言》卷七:“胹、饪、亨、烂、糦、酋、酷,熟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郊曰胹,徐扬之间曰饪,嵩岳以南陈颍之间曰亨。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气熟曰糦,久熟曰酋,谷熟曰酷。熟,其通语也。”[12](P68)可见,“饪”作“熟”义是徐、扬之间的方言,而“熟”是通语。此外,“饪”更多的是用来表示食物的“熟”,而“熟”则是泛称,含“成熟”之义。
“烹饪”连用在《易经》中已经出现。《易·鼎》:“以木巽火,亨饪也。”此“亨饪”是两个词,谓“亨之使饪”。“烹饪”连用表“烹煮”义,大概在魏晋时期也已出现,如《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注引《魏略》:“盖鼎之烹饪,以飨上帝,以养圣贤,昭德祈福,莫斯之美。”晋陆机《羽扇赋》:“夫创始者恒朴,而饰终者必妍。是故烹饪起于热石,玉辂基于椎轮,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鲜未若兹羽之为丽,固体俊而用鲜。”唐宋以后“烹饪”的用例逐渐多了起来,如唐孙逖《唐济州刺史裴公德政颂序》:“蔬食以同其烹饪,野次以同其燥湿。”宋陆游《食荠十韵》:“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明史·乐志二》:“烹餁既严,登俎惟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湘裙》:“俄而肴胾罗列,烹饪得宜。”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个常用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
“烹”是个常用的表示烹饪方式的动词,而“饪”作“熟”义于典籍中少见,可能正如《方言》所说,它是个方言词。故“烹饪”连用,“饪”的含义隐而不显,其重点在“烹”。后来“饪”受到“烹”及“烹饪”的影响,也逐渐沾染了动词“烹”或“烹饪”的意思。如“饪鼎”谓烹饪的鼎,比喻朝廷大政。《魏书·咸阳王禧传》:“元弟禧虽在事不长,而戚连皇极,且长兼太尉,以和餁鼎。”“饪鼎”又可以倒作“鼎饪”,喻治理国政或治国的大臣。如唐康骈《剧谈录·刘相国宅》:“虽谪居累年,再升鼎饪,奸邪之口不能掩其善。”《旧唐书·贾耽传赞》:“元靖吁谟,真谓纯儒,手调鼎饪,心运地图。”宋叶适《寄李季章参政》:“已著鼎饪利,不共水火争。”
由食物的状态“熟”诱发,“饪”又可以转指名词熟食,有“茵饪”指寝食。如宋楼钥《送王木叔推官分韵得锦字》:“愿君疎药裹,一意护茵饪。”又有“调饪”谓喻任宰相之职,治理国家。如《旧唐书·陆贽传》:“贽居珥笔之列,调饪之地,欲以片心除众弊,独手遏群邪。”
然而“饪”的动词及名词用法都较为晚起,且用例不多,当是“饪”形容词用法的衍生。故“烹饪”的结构当为动补式,即“烹(动词性语素,‘煮’义)+饪(形容词性语素,‘熟’义)”。
表“熟”义,“饪”是方言词,“熟”是通语,故表示食物被煮熟,一般用“熟”(古用“孰”)。如“亨孰”谓煮熟。如《礼记·祭义》:“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现在还有“煮熟”“做熟”“蒸熟”“烤熟”等说法,很明显,这些词语均为动补式,这也可以看做是“烹饪”一词的结构为动补式的旁证。然而“烹饪”又与“X孰(熟)”不同,“X孰(熟)”重在结果“熟”,而“烹饪”则重在动词“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大概是“饪”的“熟”义并不为人们所熟知,故“烹饪”成词后,转而成为“烧菜做饭”的统称,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