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复杂社会结构下的政治发展
谈到印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印象或想象。首先人们想到的是印度古老而神秘,是佛教的起源地,有印度教、伊斯兰教,还有风靡全球的瑜伽;有的人会说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近邻,是金砖五国之一,经历了经济改革,是正在崛起的巨人;还有人会强调印度是个民主国家,存在激烈的政党竞争,有国大党、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有尼赫鲁家族,有高喊“印度大放光芒”的瓦杰帕伊,还有耀眼的政治明星纳伦德拉·莫迪;当然大家也想到印度的贫穷落后,城市里的贫民窟,农民的自杀现象,还有印度社会的各种冲突与暴力,等等。的确,印度是一个万花筒式的国家,上述的印象或者想象在印度都能得到印证,看似不可思议却确确实实地存在,看似混乱无序实际上又是有迹可循。当然,印度远非这些特征的简单组合,印度的存在有其独特的逻辑,只有把握其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基本脉络与逻辑,才可能开启了解印度之门。
印度从独立时即确立了议会民主的宪政体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印度在独立后的头30年,国大党一党独大,尼赫鲁家族执掌政权,从1977年开始,印度的政治经历着显著的变化,政党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权力更为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没有一个政党有能力单独执政的局面,联合执政逐渐成为印度政坛的常态。印度的政治与民主独具特色,需要在深刻了解其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理解。
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印度的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印度,种姓和宗教形成了一种深刻而稳固的社会结构,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逐渐消失或削弱,反而随着种姓政治化和宗教政治化而得以加强。第二,亚洲国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大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并存,这种现象在印度更为突出和根深蒂固。在印度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城市现代结构和乡土传统结构并存的局面,且两种结构之间缺乏融合与转换机制,甚至形成一种发展方向截然相反的反向运动,进一步增加了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纵观印度独立后近70年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印度没有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没有彻底的土地改革,没有激烈的国有化改革,没有威权与民主政权的频繁更替。但是,印度也发生了缓慢的社会变迁,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低种姓和达利特政治觉醒为特征的新民主化运动。这一变化是否会给印度政治发展带来新的未来,是否能给印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这些都是关系着印度未来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