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的地缘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琉球群岛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 行政区划

(一)“冲绳县”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对于琉球群岛的管辖权被剥夺,这些岛屿被置于联合国的托管制度之下,由美军实行军事占领。冷战时期,美国与日本签订《美日关于琉球群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于1972年5月将这些岛屿“归还”给日本。日本恢复统治后,将这些岛屿划入“冲绳县”的行政管辖区内。

目前,这些岛屿的行政区划由10个市、12个町、23个村构成。其中,冲绳诸岛(包括庆良间诸岛)的行政区划为:那霸市、宜野湾市、浦添市、名护市、丝满市、冲绳市、丰见城市、宇流麻市(冲绳岛);嘉手纳町、北谷町、西原町、东风平町、南风原町、佐敷町、与那原町、金武町(冲绳岛),久米岛町(久米岛);具志头村、玉城村、知念村、大里村、北中城村、中城村、恩纳村、宜野座村、国头村、大宜味村、东村、今归仁村、读谷村(冲绳岛),伊江村(伊江岛),渡嘉敷村(渡嘉敷岛),座间味村(座间味岛),粟国村(粟国岛),渡名喜村(渡名喜岛),伊平屋村(伊平屋岛),伊是名村(伊是名岛)。大东诸岛的行政区划为:南大东村(南大东岛),北大东村(北大东岛)。先岛诸岛的行政区划为:石垣市(石垣岛),宫古岛市(宫古岛);本部町(水纳岛),竹富町(竹富岛),与那国町(与那国岛);多良间村(多良间岛)。

(二)鹿儿岛县部分

琉球群岛北部的吐噶喇列岛和东北部的奄美诸岛在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时被割让与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对于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的管辖权被剥夺,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被置于联合国的托管制度之下,由美军实行军事占领。冷战时期,美国出于扶持日本、对抗中苏的需要,于1952年2月首先将吐噶喇列岛“归还”给日本。之后,根据《美日关于奄美诸岛的协定》,美国于1953年12月又将奄美诸岛“归还”给日本。日本恢复对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的统治后,将吐噶喇列岛和奄美诸岛划入鹿儿岛县的行政管辖区内。

目前,这些岛屿的行政区划由1个市、9个町、3个村构成。其中,吐噶喇列岛的行政区划为十岛村;奄美诸岛的行政区划为奄美市,濑户内町、龙乡町,宇检村、大和村(奄美大岛);喜界町(喜界岛),天城町、伊仙町、德之岛町(德之岛),与论町(与论岛),和泊町、知名町(冲永良部岛)。

二 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类型

1.第一产业

地处亚热带的琉球群岛,农业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甘蔗、蔬菜等种植业,花卉、水果等园艺农业,肉用牛养殖业等独具特色,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琉球群岛的农业以粮食自给为目的的红薯、水稻种植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1959年的糖业振兴计划为背景,琉球群岛的农业转型为甘蔗种植,并逐渐发展成为琉球群岛农业的主要部门小川護:“沖縄県における農業の地域的特性”,沖縄県庁,井出策夫、澤田裕之:《地域の視点》,東京:文化書房博文社,2004,第120-138頁。

琉球群岛的林业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以廉价的木材和薪炭林生产为主,战后逐渐向地板材、集成材、家具材等附加价值较高的木材生产转型。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日元升值,受进口廉价木材的冲击,木材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混凝土住宅建设的普及也导致了木材需求的减少。近年来,琉球群岛的木材生产呈现低迷趋势。

琉球群岛传统的渔业以鲜鱼捕捞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冲绳岛以及主要离岛沿岸的近海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海藻养殖、对虾养殖和鲣鱼、金枪鱼等捕捞成为琉球群岛渔业的主体。

2.第二产业

琉球群岛的矿产资源贫乏,原材料工业仅在冲绳岛北部有少量分布,有以珊瑚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制造业和分布在冲绳岛南部用于道路铺装以及建筑业的砾石加工业,但规模偏小。作为第二产业核心的制造业在琉球群岛的发展深受地理位置偏远和市场规模有限的影响,企业的规模小,且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偏低。由于缺乏竞争力,近年来制造业的发展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钢铁工业、运输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工业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但是,一般机械制造业,食品、饮料、饲料、烟草等制造业,石油、煤炭等化学工业的产值有所增加。据统计,2010年,同比增加了5.1%,产值达到6477亿日元沖縄県企画部統計課:“平成21年版沖縄県統計年鑑》,沖縄県庁,2010,第23頁。。目前,一般机械制造业,食品、饮料、饲料、烟草等制造业,石油、煤炭等化学工业产值占琉球群岛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7.5%,成为琉球群岛制造业的主力。

3.第三产业

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流通结构的变化,琉球群岛的批发商业和零售业很发达。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后,批发商业的店铺数量、就业人数以及年销售额都在稳步增加。但是,1994年有所减少后又呈增加趋势。2002年又有所减少。目前,批发商业的店铺数量、就业人数以及年销售额分别为3289家、29702人、14638亿日元。琉球群岛批发商业的企业规模较小,就业人数1-9人的企业约占全体的76%。琉球群岛零售业的数量,从1982年最多的23696家逐年减少到2002年的16834家。就业人数、年销售额以及卖场面积直到1994年持续增加,但在1997年有所减少。在2002年,就业人数增加了4.9%,达到78784人,年销售额也增加了4.4%,达到10282亿日元,卖场面积增加了11.6%,达到1396000平方米。单位面积的年销售额减少了6.5%,为737000日元/(年·平方米)。此外,从企业的规模来看,就业人数1-2人的企业约占全体的60%沖縄県企画部統計課:“平成14年版沖縄の商業·卸売·小売業——平成14年商業統計調查”,沖縄県庁,2002,第27頁。

琉球群岛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外,古代琉球王国的历史和文化也独具魅力。琉球群岛独特的地域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进下,琉球群岛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琉球群岛“归还”日本之前,来旅游的人主要是冲绳战役牺牲者的遗族亲属,他们为抚慰其逝世亲人们的灵魂而来访。据统计,1971年的入域游客数量只有20.4万人。1972年5月,琉球群岛“归还”日本后,由于不必申请签证以及日本人对“归还”后的琉球群岛的关注,琉球群岛的入域游客数量激增至前一年的2倍,达到约40.4万人。之后,由于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的举办,团体旅游折扣制度的实施,以及各航空公司的琉球旅游宣传活动,海洋娱乐设施的建设,首里城的复原,以及NHK电视连续剧《琉球的风土》《水姑娘》等的放映,掀起了琉球旅游热。1991年,琉球群岛的入域游客数量达到了300万人,1998年,达到了400万人。受“9·11”恐怖袭击的影响,2001年的入域游客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很快开始恢复。2003年入域游客数量突破了500万人,2010年达到了572万人,旅游收入达到了4033亿日元沖縄県観光商工部:“観光要覧 平成22年度版”,沖縄県庁,2012,第32頁。

(二)产业结构

琉球群岛的产业结构呈现第三产业膨胀的特征。据统计,在2005年的GDP构成中,第一产业占1.8%,第二产业占8.1%,第三产业占90.1%。

琉球群岛的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小。2006年的产值仅为906亿日元。从第一产业的产值构成来看,林业占8.1%,渔业占17.1%,肉用牛养殖占18.0%,肉食猪养殖占12.7%,甘蔗种植占16.9%,花卉种植占14.2%,蔬菜种植占13.0%。近年来畜牧业的生产有增加的倾向。

由于地理位置处于边缘、资源有限以及市场规模小等,琉球群岛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欠发达,主要工业制品全部依赖进口。近年来,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较快,成为琉球群岛第二产业的一个亮点。在琉球群岛“归还”日本后,由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需求,建筑业曾经是支撑琉球群岛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近年来,建筑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目前,琉球群岛的支柱产业是旅游关联产业的第三产业。近年来,琉球群岛入域游客数量超过5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日元。

三 人口与城市

(一)人口构成及变迁

1879年,琉球群岛“废藩置县”时的人口规模约有32万人,1902年至1903年土地改革结束的时候人口规模大约为37万人,之后人口逐年增加,1921年,人口规模达到58.9736万人,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1926年,人口规模为56.255万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口缓慢增长,人口规模一直维持在57万人至59万人。从性别构成上看,在1886年之前琉球群岛的男性人口比重还是大于女性人口,但是,1886年以后女性人口的比重开始高于男性人口太田朝敷:“沖縄県政五十年”,那覇:おきなわ文庫,1957,第267頁。。从城乡人口结构上看,据1873年的《琉球藩杂记》记载,当时的总人口约为105000人。其中,首都——首里(那霸)的人口只有5000人,构成今天那霸市主要地区的旧那霸、久米、泊三个地区的人口约为11000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15%,其中,统治阶层的士族、商人和市民各占5%,农民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85%小川徹:‘協同組織が支えた生活——米作を轴する農耕儀礼 御嶽に守られた村’,週刊朝日百科:“世界の地理日本西部·沖縄”,東京:朝日新聞社,1984,第240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琉球群岛约有20万人(包括65000名日本士兵、30000名冲绳出身的士兵、94000名普通市民、约10000名从朝鲜半岛强掳的军夫、从军慰安妇等)死于战乱新崎盛暉:“現代日本と沖縄”,東京:岩波新書,1996,第6頁。,使得琉球群岛的人口锐减。1946年的总人口减少到50. 9517万人。1947年以后,随着海外遣返人口的回归,琉球群岛的人口开始增加。据统计,1947年,琉球群岛的总人数约为53.7051万人。之后,随着20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的来临,琉球群岛的人口急剧增加。1950年,总人口达到69.8827万人,1955年约为80万人,1962年约为90万人,1974年约为100万人,1980年约为110万人,1987年约为120万人,1999年约为130万人。2009年达到138.5729万人,为历史最高纪录。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男性牺牲人数过多,琉球群岛人口的性别构成呈现出女性人口比重大大高于男性人口的现象沖縄県教育委員会:“沖縄史别巻 沖縄近代史辞典”,沖縄県教育委員会,1977,第33-34頁。

(二)“基地城市”的出现

琉球群岛的大部分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冲绳战役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4月,美军在冲绳岛登陆后,在冲绳岛中北部地区的知念、胡差、前原、石川、田井、濑嵩、汉那、宜野座、古知屋、大浦崎(久志)、边土名、平安座等地设置了收容所,收容避难百姓,使得这些地区的人口一时暴增,奠定了战后“基地城市”发展的基础。

美军为了永久占领琉球群岛,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着手军事基地的建设,因此产生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导致了琉球群岛其他地区的人口开始向冲绳岛集中,围绕美军基地的建设,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于是在美军基地周围形成了“基地城市”。这些基地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冲绳岛中部的边野古、金武、嘉手纳、读谷、普天间等地区。“基地城市”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琉球群岛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三)“冲绳集合都市”的形成

以那霸市为中心的“冲绳集合都市”位于冲绳岛中南部地区西海岸,该地区一直是琉球群岛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霸市由琉球王国时代的城下町首里和作为首里外港发展起来的那霸组成。那霸市的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初,中山王尚巴志统一了琉球群岛后,便将其政治中心从浦添迁移到首里。从15世纪到16世纪,尚真王将各地的按司集聚在首里,将首里作为城下町进行建设。在14-16世纪的大贸易时代,琉球王国就已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来自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的商船聚集在那霸港从事贸易。在17世纪末,那霸市西町、东町、若狭町、泉崎町等那霸四町的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宮野賢吉:“首里城の起源を探る”,那覇:那覇出版社,1999,第50-52頁。。如今,那霸市的城市人口规模约30万,是琉球群岛规模最大的城市。那霸市拥有琉球群岛对外交通联系的那霸国际机场和那霸港,是琉球群岛的重要门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霸市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1月,那霸难民收容所的难民开始在那霸市郊区的壶屋地区聚集,从事陶瓷制造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1946年1月3日,设置了壶屋区行政管理机构,同年4月4日,壶屋区升级为那霸市管辖行政区。1947年,佐敷村(现南城市)又并入那霸市,那霸市的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之后,当地政府将那霸市定位于商业性国际都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那霸市的城市复兴堂前亮平:‘南島の島嶼中心都市——那霸市’,平冈昭利:“九州 地図で読む百年”,東京:古今書院,1997,第169-174頁。

在冲绳岛中南部地区,随着“基地城市”的形成和那霸市的发展,城市化地区连片分布,形成了以那霸市为中心城市的“冲绳集合都市”。“冲绳集合都市”成为琉球群岛的首位城市堂前亮平:‘沖縄におけるコナーベーションの形成と都市構造の変容’,立正大学地理学教室:“地域の探求”,東京:古今書院,1985,第333-343頁。。2005年,“冲绳集合都市”由7个市(宇流麻市、冲绳市、宜野湾市、浦添市、那霸市、丰见城市、丝满市)、6个町(金武町、嘉手纳町、北谷町、西原町、南风原町、与那原町)、1个村(读谷村)构成。“冲绳集合都市”的人口为1016874人,占冲绳岛总人口的81.8%。

(四)地方中心城市的发展

除“冲绳集合都市”外,琉球群岛其他地区的城市也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地方中心城市。例如,冲绳岛北部的中心城市——名护市,奄美诸岛的中心城市——奄美市,宫古诸岛的中心城市——宫古岛市,八重山诸岛的中心城市——石垣市等。

1.名护市

名护市是冲绳岛北部地域的中心城市,市域总面积为210.37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61080人(2013年3月31日)。名护市的历史悠久。早在琉球王国统治时期就已经成为冲绳岛北部重镇。早在“三山时代”就是山北王国的都城。尚巴志1416年征服山北王国后,于1422年在名护城设置北山监守,负责冲绳岛北部地区的管理。这一体制一直持续到15世纪末。近代,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后,名护城的行政、商业、交通、教育等各项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近代化的城市建设使得名护市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军的空袭中名护市遭到严重破坏。约有1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被美军的田井、濑嵩、大浦崎、久志等收容所收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名护市开始重建,1946年1月实施的土地区划整理形成了今天名护市城市路网的骨架。1970年8月,名护、屋部、羽地、屋我地、久志等町村合并成名护市。

2.奄美市

奄美市是琉球群岛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由位于奄美大岛中部的名濑地区和位于奄美大岛北部的笠利町地区组成。市域总面积305.9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45076人(2012年10月1日)。奄美市的历史悠久。早在琉球王国统治时期就已经成为琉球群岛东北部重镇。1416年,尚巴志征服山北王国后,琉球王国开始向东北部的奄美诸岛扩张,并于1537年和1571年两次出兵征服奄美大岛。1572年,琉球王国在名濑设置“大岛奉行”,负责奄美诸岛和吐噶喇列岛的管理。这一体制一直持续到17世纪初。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强迫琉球王国割让奄美诸岛,并在赤木名、名濑等地设置“代官所”和“奉行所”,名濑作为奄美诸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矢崎義召:“鹿児島県風土記”,東京:旺文社,1995,第236-237頁。。近代化的城市建设使得奄美市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奄美市只遭受到美军的小规模空袭,城市未遭受严重破坏。2006年3月20日,名濑市、住用村、笠利町合并成奄美市。

3.宫古岛市

宫古岛市是琉球群岛西南部的中心城市。位于琉球群岛西南部先岛诸岛的宫古岛,市域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55215人(2012年10月1日)。2005年10月1日,由平良市和宫古郡伊良部町、上野村、城辺町、下地町合并而成崎浜靖:“宮古平良市調查報告書”,那覇:沖縄国際大学南島文化研究所,1998,第87-104頁。。宫古岛市是宫古列岛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4.石垣市

石垣市是琉球群岛西南部的中心城市。位于琉球群岛西南部先岛诸岛的石垣岛,市域总面积222.63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46922人(2011年10月1日)。石垣市是八重山列岛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