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1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指标解释

所有指标分为两大类,即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在进行测度时,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和实现程度越高;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和实现程度越高。

(一)经济发展一体化

由经济发展、产业协调和要素配置3个二级指标合成。

1.经济发展

由GDP水平、城镇化率2个三级指标合成,这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我们假定,在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率越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应该越高。

(1)GDP水平。我们假定,GDP水平越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越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应该越高。该指标为控制变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在进行地区间横向比较时,由于GDP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即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与低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之间的差异)。该指标采用人均GDP衡量,属于正向指标。

(2)城镇化率。城镇化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动力,能够从空间上综合反映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理论上说,城镇化率越高,越接近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难度应该越小。该指标为控制变量,可一定程度消除在进行地区间横向比较时,由于城镇化率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该指标采用以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口城镇化率衡量,属于正向指标。

2.产业协调

由城乡二元经济和农业发展2个三级指标合成。产业协调发展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所谓产业协调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指非农产业比重越高越好,而是指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协调,以及农业发展水平,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1)城乡二元经济。该指标反映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工农关系。非农产业比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工农关系就更协调,还需要观察比较劳动生产率状况。该指标采用在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时的二元对比系数,计算方法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比重)/(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比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取值0~1,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二元经济状况越弱,产业发展越协调。

(2)农业发展。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将是畸形的,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即使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的现代化也仍然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农业发展由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具体计算方法为: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的重要指标,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主要指标。由于各地没有公布当地的综合机械化率,本书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机耕率× 40% +机播率× 30% +机收率× 30%。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3.要素配置

由劳动力配置、资金配置和土地配置3个三级指标合成,反映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和配置。

(1)劳动力配置。具体采用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非农产业劳动力/劳动力总数)衡量,反映农业劳动力转移状况。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2)资金配置。由农业贷款相对强度和财政支农相对程度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农业贷款相对强度反映的是农业获得金融支持的相对程度,计算方法为:农业贷款年末余额占全社会贷款年末余额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农业获得的金融资金相对量越多。

财政支农相对程度反映的是农业获得财政支持的相对程度,计算方法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农业获得的财政资金相对量越多。

(3)土地配置。具体采用土地相对利用率衡量,计算方法为:城镇人口增长率/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体现的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该指标在一定限度内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城镇化土地相对利用率越高。

(二)社会发展一体化

由教育均衡发展、卫生均衡发展、文化均衡发展和社会保障均衡发展4个二级指标合成,主要体现的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差异和社会发展的公平程度。

1.教育均衡发展

由农村教育人力资源水平与城乡差异、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与城乡差异2个三级指标合成,主要体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和城乡人力资源水平差异。

(1)农村教育人力资源水平与城乡差异。由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农村/城市)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教育质量的均等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绝对值用于控制地区差异的影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农村/城市)反映的是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异,计算方法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城市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此指标为正向指标,取值0~1,数值越大,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异越小。

(2)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与城乡差异。由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农村/城市)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绝对值用于控制地区差异的影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农村/城市)反映的是城乡人力资源水平差异,计算方法为: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此指标为正向指标,取值0~1,数值越大,表明城乡人力资源水平差异越小。

2.卫生均衡发展

由农村妇女健康和保健水平、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水平与城乡差异2个三级指标合成。由于难以获得分省份的分城乡统计数据,一些能够很好反映城乡卫生均衡发展的指标,如预期寿命、儿童死亡率等,均无法得到采用。

(1)农村妇女健康和保健水平。由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县级孕产妇死亡率)来衡量。

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也取决于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只发布了全国分城乡的孕产妇死亡率数据,没有发布分省份的城乡孕产妇死亡率数据,但发布了分省份的县、市孕产妇死亡率数据。我们假定,除少数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地区)外,大多数孕产妇到县级医疗机构就诊生产,因此,使用县级数据来代表农村数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妇女健康和保健水平越高。

(2)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水平与城乡差异。由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和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比(城市/农村)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绝对值用于控制地区差异的影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比(城市/农村)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城乡基本卫生公共服务差异,计算方式为: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此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小。

3.文化均衡发展

由文化传播可及性指标来表示。

文化传播可及性由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和农村宽带入户率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农村文化传播可及性和发展水平。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农村宽带入户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农村文化传播可及性和发展水平,由农村使用宽带的农户数占农村家庭总户数的比重来表示。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4.社会保障均衡发展

由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异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差异2个三级指标合成。

(1)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异。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比(包括城镇职工,城市/农村)表示,计算方法为:城镇居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人均筹资/新农合人均筹资。该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差距越小。

(2)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差异。由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城市/农村)表示,计算方法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此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小。

(三)生活水平一体化

由收入消费水平与城乡差距、居住卫生条件2个二级指标合成,主要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生活质量之间的差距。

1.收入消费水平

由农村居民收入与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消费差距2个三级指标合成。

(1)农村居民收入与城乡差距。由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农村)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收入是决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的主要因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农民人均纯收入用于控制地区差异的影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农村)反映的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计算方法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该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小,收入分配可能越公平。

(2)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由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城市/农村)来衡量,计算方法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该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越小。

2.居住卫生条件

由农村安全饮用水和农村卫生厕所2个三级指标合成。

(1)农村安全饮用水。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来衡量,这里假设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100%。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农村居民居住卫生条件越好,城乡差距越小。

(2)农村卫生厕所。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来衡量,这里假设城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00%。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农村居民居住卫生条件越好,城乡差距越小。

(四)生态环境一体化

城市和农村都存在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下,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生态环境一体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日显重要。生态环境一体化由水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卫生治理3个二级指标合成。

1.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用农业用水效率表示。中国虽然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上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农业是中国的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因此,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工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状况,是构建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用水效率具体用水利部公布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来衡量。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取值0~1,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

2.污染物排放

由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2个三级指标合成。

(1)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由于水是流动的,废水的排放无论对城市环境还是对农村环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控制废水的排放、减少废水排放可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该指标用亿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来衡量。该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越大。

(2)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同样,空气是流动的,因此,工业的废气排放会对整个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影响,而不仅限于城市地区。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将会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该指标用亿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衡量。该指标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越大。

3.环境卫生治理

环境卫生治理不仅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环境卫生治理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3个三级指标合成

(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由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表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焚烧和填埋两种方式,处理场所主要位于农村区域,此外,还有大量垃圾任意在农村倾倒,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会对防止农村环境恶化产生积极影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取值0~100%,数值越大,表明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越大。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由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来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将会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取值0~100%,数值越大,表明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越大。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由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来表示。目前,中国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也给农村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显得愈发重要。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取值0~100%,数值越大,表明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