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生活质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目前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客观描述和主观工作满意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目前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状况做以下概括。

一方面,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逐步减少,以及政府在积极促进就业方面的努力,我国就业总量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就业的稳定性较高,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短期失业增加而长期失业减少,这有利于失业者在短期内获得工作岗位实现再就业。另一方面,高学历青年人的失业现象较为严重,就业质量有所下降。在劳动者收入方面,人们的工资收入有所增加,但同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低收入人群工资增长缓慢,以延长劳动时间获得工资增长的状况时有发生,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强制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状况也较为普遍。劳资关系继续改善,劳动合同签约率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享有程度也呈现逐步提高的状态,这表明目前我国在规范用工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总体来看,我国在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制度性建设方面取得成效,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因素的影响正在减弱,所有制、户籍、行业垄断性对人们就业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在应对大规模流动务工方面的制度保障亟待加强,应确保流动务工人员在流入地享有与本地务工人员相同的就业待遇和社会保障,同时应加大对非正规就业的保障,确保其正常的劳动权益不受损害。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推进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我国就业状况的持续改善。尽管目前我国就业状况表现出较好的状态,但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受经济波动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就业状况仍面临较大压力,新增就业人口数量依然庞大,高学历青年人群的就业状况有待改善,就业质量仍有待提高。因此,继续推进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并降低创业门槛仍将是今后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二,继续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尽管目前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弱,阻碍流动务工的制度性障碍逐渐消除,但流动务工者的就业质量仍未得到有效提高。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者合理流动,保障流动务工人员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第三,继续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努力保障劳动者权益。尽管目前我国在规范企业用工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劳动合同签约率稳步上升,社会保障享有比例不断提高,但强制超时用工现象依然存在,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仍是制度性难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的力度,确保劳动者身心健康,同时提高劳动合同签约率,以有效缩小非正规就业规模。

第四,继续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上述分析表明,劳动者岗位工作技能的提高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提升、工作满意度提高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从调查结果看,目前仅有39.7%的劳动者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单位组织的工作技能培训。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企业应重视对劳动者岗位工作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第五,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从目前劳动者求职的主要渠道看,与2011年基本相同,委托亲友找工作的仍处在首位,为53.4%;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比例较低,为12.8%;参加用人单位招聘或招考的比例为26.9%。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网络及其他媒体求职的比例为28.2%,较2011年上升了4.3%。可见,尽管目前与劳动者就业相关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但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求职渠道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这就对今后加强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