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分跳出上海看上海,服务上海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
一 创新驱动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是上海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源泉
“上海经济增长的资源错配率、全要素生产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政策”课题组
上海经济率先转型和升级、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历史发展和特定阶段,决定了上海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所面临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全国其他地方的“三去一降一补”有较大不同。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聚焦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错配问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纠正资源错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上海潜在经济增长率。
一 上海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上海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据测算,2002~2007年上海经济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2.9%, 2008~2014年上海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8.4%左右,金融危机后上海的经济增速较之前下滑超过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要素进行分解发现,上海的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要素投入增速在危机后较之危机前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资本增长率从危机前的11.48%下降至危机后的9.25%,劳动增长率从3.87%下降至1.74%,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从2.54%下降至0.70%。
对危机后上海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发现,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率出现下降。TFP增长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从危机前的20.1%降低至危机后的8.1%,下滑了约12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下降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增长减速的重要原因。
二 资源错配是上海经济放缓的核心原因
一般来说,决定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核心是要素投入及其全要素生产率。在增长的初级阶段,要素投入的数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到了成熟的发展阶段,效率驱动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包括引进先进技术、自主研发新产品、提升员工知识水平等;二是资源配置状况,即资源配置效率高低,企业的产出效率与其占有资源的多寡相匹配度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相应地该企业也会获得更多的要素投入,扩大生产,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而效率低的企业则会因减产逐渐退出市场。
上海近几年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均出现下滑。据测算,技术进步带来的TFP增长从危机前的1.21%下降至0.47%,降幅达61.2%;而资源配置改善带来的TFP增长从1.66%下降至0.15%,降幅达91.0%,是前者的1.5倍。这表明,上海经济增长趋缓的核心问题在于资源错配或配置改善程度恶化,这是导致上海TFP增长率减速的主要原因。目前出现资源错配这个问题较为普遍的行业和企业主要集中在部分低效益、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及房地产行业、传统制造业;而相对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如创新型企业、科技类企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资源配置,出现较为严重的资源错配问题,这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症结所在。
三 以资源配置效率为抓手,挖掘上海经济增长潜力
上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来说,核心就是矫正资源错配问题,将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企业转移到生产率高的企业,从而在不改变整个市场要素投入规模的情况下,提高整体产出水平。
据测算,目前上海的实际GDP(资源未能够得到最优配置时的GDP)大致是其潜在GDP水平(假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时的GDP)的61%~68%;反过来,说明上海目前仍然有近30%的资源错配率。虽然上海资源配置效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相比美国80%左右的资源配置效率,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如果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那么上海经济的产出规模大约还有1/3的提升空间。
单纯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提升上海经济的增长质量上的作用非常有限,当前的上海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上海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并解决目前部分房地产行业、部分中低端制造业行业、产业园区出现并存在的资源错配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研究,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引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挖掘增长潜力上来。实际上,全要素生产率从长期来说,既要依靠科创中心建设来推动技术进步;也要通过资源再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短期内后者的效果比前者更明显。
二是要充分利用自贸区、高科技园区的创新、融资和税收政策等,通过持续科研投入、优质经营环境,吸引高效率、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落户上海。建议通过设定必要的政策性筛选机制,加快园区企业、部分房地产行业、部分依靠新增贷款维持生存的僵尸国企自动退出,不断改善上海各行业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资本要素、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等市场化改革,促进上海城市内部各类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从地区比较来看,2013年上海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潜在产出的68%左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2%),但是仍低于深圳(71%)、浙江(68.5%)等地,距离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配置效率(80%左右)仍有一段距离。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关键是各类要素市场的流动性不佳,一系列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国有企业创新激励不足,民营企业部分行业存在进入门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尚未完成,劳动力市场的户籍划分等问题,阻碍了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配置。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并设计推动上海特大型城市发展要求的资源流动和配置机制,尤其是通过进一步开放发展,包括国内开放与国际开放,建设开发有序的要素市场,实现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是要弥补发展短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近年来,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以最低工资为例,2016年4月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已提升至2190元,而2006年时仅为690元。土地、劳动力、资本、交通、税收等成本的快速提升给上海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应切实发挥税收改革对企业的减负作用,并通过市级和区县两级政府的进一步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充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行政负担,使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和质量提升,激活企业发展潜力。
五是要顺应本市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新方向,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创造有效供给。上海人均GDP已超过10万元,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引发的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生产的服务化、定制化、个性化与之相匹配。消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与新趋势,要求质量导向下的产品升级,这既离不开以“工匠精神”著称的上海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更离不开上海要成为国际消费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