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启动创意 丰富生活 提振经济
徐秀菊[1]
回顾2017年澳门文创产业的发展,“社区”的相关概念和议题已逐渐受到重视。欣见更多研究者加入思考与对话,以寻找到最适合澳门的社区文创和经济策略。
2017年,社区发展的概念从传统社会福利或民政事务角度,融合了更广泛的经济与文创的思维。特区政府已分别进行“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创产业”的研究。一年一度的“澳门文化产业论坛”,特别强调“社区经济”这一主题;而澳门理工学院也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结合教育和设计实务,出版了专著《社区文化与创意:荔枝碗村的十种设计想像》。这些行动,显示特区政府和教育单位已对社区发展相当重视。
“社区”一词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当政府致力推动社区经济或社区文创发展时,首先必须厘清社区的含义,而这厘清的过程中则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和对话。社区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场域,对社区的思考,不能跳脱社区中居民的相关活动。如同这次论坛的主题“社区经济与创意营造”,已经强调这样的精神。社区经济不再是产业思维下的经济,而是透过社区的创意激发,带动居民参与的社区经济活动;而创意则是来自社区居民的共同发想,而且需尊重社区居民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想象,这样才能一起面对社区居民真实的处境,并借由实践来实现希望达成的目标。
社区是一个由居民组合而成的群体与居民所处的环境,每位居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不同的期待。因此,对社区议题的讨论,首先要先体会到社区有它的复杂性;面对社区的环境,除了各种理论的探索外,还需要更多实际的操作、实践与经验分享,而且要进一步做人类学的观察与分析。与社区发展相关的政府政策或许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但政策形成的过程与实务的探讨不仅必须自下而上,而且要基于社区环境和社区居民的生活经验。社区发展的策略并不是实验室里的一套标准作业程序,而是需要在产业界、政府、学术机构、研究者与社区居民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的互动中产生;虽然这对政府和学术界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但如何摆脱一种过于单一计划性、指导性的思维,真正去理解社区脉动、倾听居民需求,找到相对应的社区发展方式,这才是重点。
“2017年澳门文化产业论坛”的举办,正为本地社区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对话空间。期待更多跨领域的对话可以作为政策形成的基础,激发出澳门社区的活力与创意,进而带来澳门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生机盎然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1]徐秀菊,澳门理工学院文化创意产业教学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