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研究(2018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二 铸造庄子品牌 创建人文蒙城

中共蒙城县委书记 车照启

“庄子者,蒙人也。”庄子及道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儒家思想一样,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周梦蝶的美丽传说、逍遥处世的淡然境界……庄子思想流传数千年,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精神航道中散发出夺目光芒。

作为庄子故里,蒙城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打响“庄子故里·逍遥蒙城”品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蒙城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按照“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3336”发展战略,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节节攀升,2017年,在全省61个县市中排名第14位。同时,注重进一步发掘、弘扬庄子思想,庄子的名人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 深化学术研究,传承庄子智慧

弘扬庄子思想,首先要研究庄子思想。秉持打造庄子品牌的理念,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在庄学研究上接力传承。

(一)成立研究机构

1986年,蒙城县庄子研究所成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1991年,增加县庄子研究所的人员和编制,成立了“中国·蒙城庄子学会”。为顺应庄学研究发展要求,2016年,蒙城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科联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庄子研究会,98名会员分布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及全国2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层次较高,结构合理,一支稳定、有影响的庄子思想研究队伍应运而生。

(二)搭建学术平台

从1989年至今,蒙城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庄子学术研讨会。1989年,蒙城和江南文华书院联合主办了“全国首届庄子学术研讨会”; 1997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国·蒙城第二届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年,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办了“中国·北京第三届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发来贺信。三次学术交流会共有来自上百所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促进了庄学研究持续深入。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成立后,举办了两届庄子学术交流会,扩大了安徽在庄学研究方面的影响力,提高了蒙城作为庄子故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庄学研究达到新高度。

(三)汇集学术成果

努力做好研讨成果汇编工作。1989年,在全国首届庄子学术研讨会结束后,蒙城出版了30多万字的论文集《庄子与中国文化》。此后又先后出版了《第二届庄子学术论文集》《第三届庄子学术论文集》。1996年,编印特辑《庄子学刊》。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庄子者蒙人也》《咏庄诗文联选篇》。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成立后,编印了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成立大会材料,记录了安徽省庄子研究会诞生的全过程,同时也编印了各届庄子学术研讨会资料。根据全国庄学工作和时代发展需要,经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安徽省庄子研究会出版了《庄子研究通讯》作为研究会会刊,建立并开通了安徽省庄子研究会网站。2018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签订了《庄学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庄学研究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智库建设,深入推进庄学研究

一方面,不断培养地方庄学研究人才;另一方面,“借船出海”,加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术交流,努力深化研究成果。安徽庄子研究会成立伊始,就汇集了全国近百名专家学者,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强大的“智库团”,大大提升了庄学研究的深度和高度。

二 实施名人带动,放大故里效应

汤汤涡河孕育了道家文化,也孕育了一代先哲庄子。鲁迅评价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思想深邃宽广,既能透析世事哲理,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引人入胜。历代皆有不少蒙城主政者被庄子思想深深吸引,并进而重视庄子思想的研究、发掘和传承,在庄周故里留下诸多名胜与佳话。

东晋嵇康追慕庄子,曾在蒙城隐居,给后世留下一座嵇康亭。北宋熙宁末年,知县王竞在涡河北岸,庄子曾任漆园吏的古漆园旧址修建了庄子祠,并请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作《庄子祠堂记》,刻碑立于祠内。至今,蒙城庄子祠内仍保存《庄子祠堂记》半个残碑。后来,同属“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又在《题蒙城清燕堂》一诗中留下“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名句。宋以来,庄子祠历经朝代更迭和战火浩劫,屡毁屡建。据县志记载,明代蒙城知县吴一鸾、李时芳都曾重建庄子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被纳入蒙城的重要发展议程。1995年,蒙城重建庄子祠,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著名古建筑学家张驭寰教授进行设计。庄子祠重建,深化了人们对“庄周故里在蒙城”的认知。

庄子是蒙城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为庄子故里,打好庄子品牌,发展庄子思想,蒙城责无旁贷。

(一)在战略规划布局上,精准定位长远谋划

将庄子文化写入历次五年发展规划中。在《蒙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提升‘庄周故里·逍遥蒙城’品牌影响力”的规划目标。为了梳理庄子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蒙城聘请了北京东西大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蒙城谋划《蒙城县庄子文化建设概念性规划》,把蒙城定位为全国庄子学术研究交流中心、庄子文化文献资料中心、庄子文化创意成果转化中心,努力把蒙城打造为全国庄学研究高地、庄子朝觐圣地、庄子文化体验宝地、庄子养生福地。

(二)在城乡发展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体现“养心养生福地,自由自在慢城”的城市特色。汲取庄子思想中的生态智慧,突出自然亲水,把水系、森林、人文作为宜居城市的核心,建设涡河景观带一期工程、森林公园慢行系统、北淝河湿地公园等生态项目,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9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2个,努力实现人居需要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三)在城市文化内涵上,庄子元素增添古韵

努力让庄子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漫步蒙城,庄子大道、梦蝶路、嵇康路、南华路、濮水路、鲲鹏路,时时有与庄子有关的道路;庄子祠、南华门、梦蝶湖、鲲鹏湖,处处有与庄子有关的美景;庄周办事处、漆园办事处,关于庄子的美丽传说历久弥新。庄子已经走出历史、走出书本,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努力让庄子文化带动项目建设。将庄子元素融入文化产业,打好“庄子牌”,实施产学研对接,建设庄子书院,推动庄子学院落地,打造庄子特色小镇,吸引一批项目入驻其中,大力开发文化观光和生态乡村旅游项目,推动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三 设计文化载体,争创“品牌之乡”

传承庄子思想重在转化、重在结合、重在应用。蒙城充分结合本地实际,设计形式各异的文化载体,将蒙城传统文化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依托庄子故里效应孵化出一批蒙城文化品牌,切实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一)发挥庄子故里效应,发掘楹联文化

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该联出自蒙城人高琼二十二世孙高以永之手,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并推荐给全国的县委书记共勉。多年来,蒙城依托庄子故里优势,充分发展楹联文化,发挥《中国楹联报》的影响力,以“种、创、赛、进、送”为抓手,广泛普及楹联知识,着力培育楹联文化人才,提高楹联创作水平。2008年,蒙城获得了“中国楹联之乡”称号。

(二)发挥庄子故里效应,弘扬书法艺术

蒙城举办了“庄子杯”汉字写字节、书法比赛,并编辑出版了《“庄子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集》。此外,还举办了全县干部职工硬笔书法大赛、全县硬笔书法艺术签名大赛等多项赛事。坚持开展硬笔书法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在蒙城,学书法、练书法蔚然成风,2015年,蒙城获得了“中国硬笔书法之乡”称号。

(三)发挥庄子故里效应,传承美食文化

以创建“中国养生美食之乡”为抓手,运用庄子养生理论,推广健康养生饮食。挖掘传统特色美食,以绿色、有机、健康的理念,鼓励引导研发蒙城特色新菜品,打造生态美食、自然美食。2016年,庄子国际大酒店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其“庄子养生宴”及玖隆国际大酒店的“全牛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宴”。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名师名厨。做好特色饮食品牌注册工作,推出一批省级名菜、名小吃,创制中华名吃、名菜。从2014年开始,蒙城每年举办“中国(蒙城)庄子养生美食文化节”,弘扬养生美食文化,积极与市场对接。2016年,蒙城获得了“中国养生美食之乡”称号。

(四)发挥庄子故里效应,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为顺应庄子逍遥自在的生活境界,蒙城在全县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生活。举办全县戏迷擂台赛、中小学曲艺赛,评选优秀曲艺作品、剧团、名角。扶持壮大一批民间曲艺团体,培养引进一批曲艺人才,创作并出版一批曲艺作品,抢救采录一批传统曲艺节目。举办2017年第八届“华中六省”曲艺大赛。同年,蒙城被中国曲艺协会评为“中国曲艺之乡”。

古琴文化与道家文化相辅相生,古代早有陈亢“鸣琴而治”,道家古琴曲与古琴息息相关。为创建“中国古琴之乡”,蒙城制订了五年古琴培训计划,聘请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马杰发掘并谱曲,创作了古琴曲《漆园八景》。目前,蒙城已培训100多名古琴教师、400余名古琴学员,为基本实现创建目标夯实了基础。

积极创建“中国寓言之乡”,认真挖掘《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出版《图说庄子成语故事》和《图说庄子名言名句赏析》,举办“庄子杯”寓言创作大赛,培养寓言创作人才。

有效延伸、应用庄子思想。根据《庄子》中“缘督以为经”“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等内容,把庄子的思想精华与科学养生结合起来,创编了“庄子养生功”,并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课题计划,计划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四 发掘庄子思想精髓,传承君子之风

庄子的人生观、处世观对蒙城人民影响深远,“为而不争”的君子之风正是庄子的处世态度,在现存庄子的33篇文章中,有13篇30句出现“君子”一词。为弘扬君子文化,助力蒙城精神文明创建,我们因势利导,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好人蒙城”,传君子之乡美名

2014年8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确定桐城和蒙城为全省“弘扬君子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试点县。此后,蒙城迅速出台了《关于“弘扬君子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努力把蒙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君子之乡”的目标。几年来,君子文化深入人心,全县上下齐心践行。到2017年,蒙城县被评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等各级各类的好人有3200多名,其中47人当选“中国好人”, 6人当选全省道德模范,31人当选“安徽好人”,获得“中国好人”称号的数量居全国县级城市之首。

(二)弘扬廉吏风范,扬清廉正气之风

庄子一生清廉,尤其是他的名利观、处世观,对后世当政者有极大的启示。蒙城把庄子清廉思想与党风廉政思想结合起来,倡导“君子之交淡若水”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廉政观念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7年,蒙城举办了蒙城庄子清廉思想研讨会,面向社会征集庄子清廉思想文章,共征集文章85篇。同年还举办了“传承·探索·创新——蒙城县庄子清廉思想研讨会”,探讨庄子清廉观,丰富廉政文化内涵。近年来,蒙城组织编辑出版了《清廉庄子》《漆园廉吏故事》《清廉思想——老庄清廉思想结集》等图书,进一步转化庄子清廉思想研究成果,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慎独、慎初、慎微。

(三)传承“专精”之道,执工匠精神之心

《庄子》塑造了多个工匠形象,如“庖丁解牛”“运斤成风”“津人操舟”“大马捶钩”“佝偻承蜩”“梓庆削”等。多年来,蒙城人民活用这种“工匠精神”,打造了富有蒙城特色的工匠精神高地:蒙城县工会、县职高多次举办全县技能大赛,一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涌现“专精特新”企业8家,其中江淮安驰、佳仕龙机械成为安徽省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贯标企业;“学在蒙城”一路引领,每年职业教育本科达线人数在全省占1/6。

五 启示与思考

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人类文明结晶,包含治国理政智慧,体现社会发展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庄子及道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人生智慧,充满了哲学思辨,讲述了自然法则,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和自豪。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自信,汲取更多营养,让地方特色文化落地生根。

(一)顺应规律,创新文化引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庄子·知北游》),庄子提倡“道法自然”就是要尊重规律。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有其自身的规律,社会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创造的。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多元文化的滋养,越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判断。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不仅是物质的,也是历史的、文化的、精神的,一个社会的复兴崛起必然要由思想引领、观念转变、精神支撑才能形成变革向上的强大动力。

(二)转化应用,激发文化动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探讨规律。坚持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立足现实,为社会服务,为时代服务。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要找准结合点,发挥优势,把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力量、内涵提升的动力、人全面发展的动能。

(三)开放包容,丰富文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要面对未来、创造未来、赢得未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吸收老庄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融、观点的交锋、文明的交汇使其发展壮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展现时代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