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当前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面临形势分析

一 当前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状况

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居全国第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突破50万人,“十二五”期末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5%,进一步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当前,河南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7处;普通高等学校129所,其中,本科院校55所(其中公办38所),占42.64%;高职高专院校74所(其中公办54所),占57.36%;成人高等学校11所。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规模持续增大,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总量就业压力逐年增大。2017年,河南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1.7万人,其中研究生1.4万人、本科生25万人、专科生25.3万人,较上年增加0.7万人,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如果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近10万人,再加上中专毕业学生,河南当年需要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将近8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对此,河南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就业扶持措施和财税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也逐渐呈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总体就业基本稳定,初次就业率开始出现下降现象

近些年,河南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持续增加,总体就业保持基本稳定,每年80%左右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截至2017年9月1日,河南省51.7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有42.4万名实现就业,较上年增加1.2万人,就业率为82%,高于上年同期1.14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河南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比率相对稳定,近些年数据都在80%左右,变动幅度不是很大。但如果具体分析年度数据,初次就业率开始出现下降现象。从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2009年至今,每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均保持稳步增加;到2017年,这一人数增长了将近1.5倍。就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看,已经不再是每年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个别年份开始出现间断性下降,不过目前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大。

(二)就业流向出现新的变化

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河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从产业结构流向看,第三产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根据2017年河南人才市场报告,从用人单位所涉及产业分布看,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0.97%、29.69%、69.34%,第三产业在新常态经济下发展最为活跃,吸纳人员就业的能力最强劲,成为吸纳人才就业的主渠道。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在第三产业的就业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二是从地域分布看,以省内就业尤其是省内中心城市就业为主,县以下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近些年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大致估算,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在省内就业的占绝大多数,超过80%,其中郑州、洛阳、焦作、安阳等省内较大城市仍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但县级以下城市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比以往有明显增长。三是从用人主体性质看,非公有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据统计,目前河南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有企业每年吸纳就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0%还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占比也在60%以上,已经成为河南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三)自主创业率相对较低

相比而言,河南高校毕业生整体创业率较低,近些年河南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在1%左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数据,截至2017年9月1日,河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达到16653人,其中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66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同比增加529人;在校生自主创业10990人,同比增加386人。河南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建筑业、教育业;本科生创业者主要集中在文学、工学和管理学等专业大类;专科生创业者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财经等专业大类。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报告显示:全国2017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接近3%,比2011届的1.6%翻了将近一番。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 ~30%。可见,虽然相比以往来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和创办企业数量有所增长,且高学历层次毕业生创业数量明显增多,比例逐渐增大。但总体上看,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仍然相对不高,而且创业的层次也相对较低。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如此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受就业观念和创业环境的影响,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理念和创业胆识。

(四)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差异较大

近期有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从河南省高校毕业生整体签约情况看,研究生中的粒子物理、动力机械、翻译等专业,本科中的工程管理、建筑设计、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和高职高专中的汽车技术、食品加工、热电管理等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相对而言,研究生中的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专业,本专科中的法学、艺术、心理学、社会体育等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较为突出,初次就业率均未达到60%。由上可见,高校毕业生不同专业之间就业市场需求和实际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行业力量为该类毕业生释放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年度人才报告,在2017年河南人才市场十大热门招聘职位中,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类职位排在前三名,约占职位总需求的10%,这为此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市场机会。

(五)整体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尽管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每年80%左右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但具体来看,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整体质量尚有待提升。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收入整体偏低,相当部分毕业生初次就业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灵活就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每年占比20%左右),整体离职率相对较高,就业稳定性不强;所从事行业和岗位与自己的专业和群体素质层次差距较大,就业的匹配度相对不高;此外,还存在工作压力较大、工作认同感和满意度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从目前来看,河南省社会就业整体供需矛盾突出和毕业生总量压力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障机制仍不够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