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庭关系
每个孩子的行为都会受到他的个性、发展阶段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因此这里很有必要讲述一下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家庭环境。
❖独子和多个孩子的家庭关系很不一样
首先,一个家庭里有多少孩子,这对孩子在各个阶段的行为成长无疑有着深厚的影响。当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时,他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会给爸爸妈妈留下深刻的印象,包括他何时会爬、何时开口说第一句话、何时开始走路……所有这些成长,父母都会倾情关注,而且满心喜悦。然而当家里的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孩子开始爬、开始说话和走路时,爸爸妈妈就不再像以前那般激动,而是把这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同样,第一个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每个阶段的不同行为表现,也都会令父母或喜或忧。两岁半孩子的“不”字当先,三岁半孩子的缺乏安全感,四岁孩子的不遵规守矩,六岁孩子的“要逼我,你试试看!”和“我恨你”的叛逆,七岁孩子的内向与退缩,八岁孩子的向外拓展、风风火火以及他评估与判断的能力,都能狠狠冲击父母的心。孩子的这些行为很可能会深深地牵动整个家庭,让父母感到十分焦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何会有如此表现。
等他们的第二个、第三个或是第四个孩子也都表现出相同行为时,父母则已经习以为常。更何况如果家里有好多个孩子的话,爸爸妈妈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感情精力,用来关注每个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行为,除非哪个孩子有特别的极端表现。孩子自然会走过一个个的成长阶段,如果孩子耍出多少鬼花招都得不到父母最起码的关注的话,那么哪怕最渴望父母关注的孩子也都只好作罢。
❖家庭结构不同对孩子感情诉求的影响
不仅每个家庭孩子的数量有所不同,现在每个家庭的家庭结构也各有不同。根据1983年8月15日出版的《今日行为》一书,在1970年,有85%的孩子生活在完整的双亲家庭里,到了1980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75%;在不同种族里,这个数据也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今日行为》1980年的统计数据,只有80%的白人孩子和仅仅47%的黑人孩子生活在双亲家庭里,最新的数据则更加使人感到失望。
在单亲家庭或者再婚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固然可能会战胜感情挫折而成长得不错,但是,他们却不可能奢望他每个阶段的成长都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与尊重。因此,一个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八岁孩子,可能会比生活在双亲家庭里的同龄孩子对妈妈有更强烈的感情索求。
而单亲妈妈对于孩子这种过分情感索求的回应,也是各不相同。如果一个单亲妈妈为了养家糊口而挣扎得十分艰辛,那么她能够给予孩子的情感满足肯定比有个爸爸在家要低很多。但是反过来,如果经济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且也有时间,那么她能够给予孩子的感情满足则可能比双亲家庭还要充分。
如果是单亲爸爸抚养孩子,那么孩子对妈妈的所有情感需求很可能都会转移到爸爸身上。
如果是再婚家庭,孩子的成长环境很有可能会跟生活在有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相似。要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问题,这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应对再婚后对方带来的孩子,那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在一个大家庭里,或者是再婚家庭里,即使是孩子的一些相当重大的行为模式的改变,也有可能没有被父母留意,甚至完全被漠视。
故此,在一个中等规模、生活比较富裕,而且是亲生父母的双亲家庭里,八岁孩子那似乎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情感需求,会得到最为充分的满足。不论妈妈需要出去上班,还是全时在家照顾,都会是这样的情形。反之,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发愁,那么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满足,就成了很次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