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答问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修订版自序

我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从事秦汉史的研究。上世纪末,应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郭志坤先生之邀,承担了他主编的“贤哲自述丛书”中的《老子答客问》一书的写作任务。去年,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采鑫先生向我提起有意再版此书,承蒙他的盛情和好意,我把这部旧著认真修订了一遍,核对、增加了一些新的资料和见解,重新编订了体例和目录,改书名为《老子答问录》,交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即使是注释和白话翻译的各种版本亦是不计其数。本书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读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进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我们相信,这种让古人“起死回生”的表述方法,对消除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隔膜和障碍是有帮助的,至少可以将一些学术研究的成果、古代哲学思想的介绍和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轻松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只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才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对话式的解读作起来并不“轻松”;因为深入才能浅出,“深入”有道,才能“浅出”有术。但愿本书的表述和内容能让喜欢老子的读者认可和满意。

老子学说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孔孟老庄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两个源头,老庄哲学和儒家思想互为补充,互为阴阳两极,对中华民族每个人人生观的形成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镌刻和烙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彰显出新的价值意义。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期望本书能为读者了解和亲近祖先的精神智慧、养成健康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提供一点助益。

谨记。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4年6月8日于上海黄浦区汇龙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