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白线帽的青年
锺里义:读完雄中四年级,和鸣即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越级考上台北高校。第二年,和鸣的好友锺九河也保送台北高校。邱连球则考上屏东农业学校畜产科。
萧道应:一九三三年,修完高雄中学校四年课程后,我通过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进入台北高等学校高等科第九届理科乙类。浩东因为到大陆游览考察的关系,比我晚了一年才进来。
杨基铨:一九三四年四月,我以台中一中四年肄业的资格,考入台北高校第十届文科乙类。同班共有三十名学生,其中日本人学生廿七名;台湾人学生三名,即锺和鸣、林道生和我,其中我与锺和鸣较有交情。
锺和鸣(左脱帽者)与台北高校同学
汪知亭:当时,日本全国共有卅八所高等学校,其中一所在台湾,叫作台北高等学校。一九二二年四月,它以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简称台北高校)之名创设,为大学预备教育机关,设寻常科,修业年限四年。
一九二五年继设高等科,分文、理两科。文科学生的出路是进入大学的文学、法学、经济学及商学等学部。理科则进入大学的医学、理学、工学、农学等学部。各科均分甲、乙两类。甲类以英文为第一外国语言,德文为第二外国语言。乙类则以德文为第一外国语言,英文为第二外国语言,均是必修课目。修业年限三年(战时缩短为两年)。入学资格为该校寻常科毕业或中学校修业四年者。考试科目与日本本土的高等学校大致相同。每年只招考应收新生人数(大约一百三十名)的一半,另外一半则由寻常科毕业生四十名和各公立中学校长推荐应届毕业或四年肄业的优秀学生约十名免试入学。
台北高校学生
戴白线帽的锺和鸣(以灯柱算起右四)与台北高校同学
台北高校学生上课情景
萧道应:因为台北高校及各中学的校长都是日本人,所以日本学生进入台北高校的机会自然远远超过台湾学生。高等学校又是当时进入日本八所帝国大学的唯一途径;非高等学校毕业生无法进入其中的任何一校。所以,高等学校是中学校学生最仰慕的学校。
蒋蕴瑜:高校生戴的帽子,有两条环绕帽徽的白线;戴上那顶帽子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台湾人。因此,那也是当时少女崇拜的对象。浩东与萧道应、锺九河等从南部来的客家青年的租所,就叫白线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