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谈谈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做好家庭性教育,家长需要先补课

性教育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如果作为家长,我们都不了解性教育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又怎么能做好性教育呢?做好性教育,就要从了解“性”教育开始。而了解性教育,就要从了解性这个概念开始。

当我问起身边的人或是一些家长朋友:“为什么你们觉得儿童不需要性教育?”他们通常的回答是,那么小的孩子,他们和性还没什么关系呢!再追问下去,这通常都是因为,大家觉得性就是两腿之间那点儿事,而孩子和那些事还没关系呢!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问题是,这样的家长朋友是把性的概念想得过于狭隘了。

在我的培训课程中,我经常会带着家长进行头脑风暴。我会问大家,当你想到性时,都能联想到哪些和性相关的东西?当跳脱了性的概念的限制,家长们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爱、生殖、性行为、愉悦、禁忌、性倾向,甚至连各种性工具、床、苍老师这样的词语都会被提及。其实,性包含的内容真的有很多呢!而且,每个人对于性的理解,又有不小的差别。

在英文里,性是有两个词的,分别是sex和sexuality。遗憾的是,中文里并没有这个区分,所以我们会把它解释为狭义的性和广义的性。

狭义的性(sex)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两腿之间的那些事——性交。这通常是在成年人之间才会发生的行为(当然,也有少部分青少年会尝试这种行为)。

而广义的性(sexuality)包含的内容则很多,不仅包括狭义的性,还包括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性倾向、情欲、愉悦、亲密关系、生殖等。而这些内容中,无疑有很多是和孩子有关系的。

那么,广义的性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给大家一一解析。

性认同

什么叫性认同呢?就是每个个体作为一个性存在,是如何感知自己的性特征的。

而所谓性认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概念: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及性倾向。

概念听起来都比较晦涩,但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妈妈们在生孩子的时候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助产士抱着孩子剪断脐带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看看宝宝,尤其是宝宝的生殖器,然后告诉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就是我们通过宝宝的外生殖器来确定宝宝的生理性别的过程。

实际上,生理性别就是由人的染色体和生殖器官决定的性别,有阴茎的就是男孩,没有阴茎的就是女孩。

当然,这是大人的认知,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性别是怎么回事。

而在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会慢慢开始学会判断自己的生理性别,他开始知道穿裙子的是女孩、穿裤子的是男孩。然后,他就会用这样的标准判断身边的人的性别。嗯,这个穿裙子的是阿姨,那个穿裤子的是叔叔;那个长头发的是阿姨,那个短头发的是叔叔。咦?那个梳着短头发穿裙子的,是叔叔还是阿姨呀?这个时候,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判断标准不管用了,于是他又开始寻找新的判断标准。慢慢地,他又了解到站着尿尿的是男孩,蹲着尿尿的是女孩,最终,他知道了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有没有阴茎。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根据自己的生理特征判断自己的性别,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小男孩,还是一个小女孩。

这就是孩子的性别认同过程。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别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有阴茎的生理性别为男性的孩子,也同时认为自己就是男孩;没有阴茎的生理性别为女性的孩子,也同时认为自己是女孩。但是,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他们的性别认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别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生理上是男性的孩子,有时会打心底里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女孩;而一个生理上是女性的孩子,有可能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是一个男孩。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了解了自己的生理性别后,常常会有一种“我生错了”的感觉。

当然,只有极少数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中有一些人会在长大成人后选择通过变性手术来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

孩子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在对自己的性别建立认知的过程中,还在不断塑造着自己的性别角色。比如家长和老师经常会告诉孩子,你是男孩子,所以你应该……或是你是女孩子,所以你应该……长此以往,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强化下,在社会上关于男人、女人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性别区分的信息的影响下,孩子会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他们开始觉得,我是一个男/女孩子,我就一定要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

而由于性别角色的认同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所以也是最具争议的部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笔者也会就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性身份的认同也在逐渐发展,这就是性倾向。性倾向指的是一个人从身体和情感上被同性还是异性吸引,顾名思义,被同性吸引就叫同性恋,被异性吸引就叫异性恋,如果同性和异性对一个人的吸引力相同,那么他就是双性恋。

关于性倾向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到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大家普遍认同的理论是,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一些关于性倾向的基础就已经存在了,而他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探索去了解自己的性倾向,并且最终认同它。

但由于社会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异性恋,所以性倾向的认同,对于异性恋者来说是更容易的,而对于同性恋人群来说,他们起初可能会感觉自己和大多数人有些不一样,而后会因为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而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产生困惑,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但是,性倾向是无法通过所谓的“治疗”来改变的。所以,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后,寻求“治疗”改变并不是可取之举,给予本身就已经很痛苦和很有压力的孩子支持和接纳,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帮助。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后面展开谈。

关系的建立

人在社会中生存,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互动,也有大部分人会选择恋爱、结婚。在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构建的美好未来中,幸福的家庭一定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一个人如何才能够很好地恋爱、结婚并建立家庭呢?答案是他从小就要有机会去体验喜欢和爱的感觉,有机会去和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

我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小的时候,父母怕我们“早恋”,对于我们和同学的交往施加各种横挡竖拦;甚至上了大学,有的家长还会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毕业了才可以恋爱”;但是当我们一毕业走出学校,家长马上又来催我们结婚、生孩子,生怕我们落后了一样。

但是,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找个什么样的人结婚。

我在咨询中遇到过太多的来访者倾吐自己对婚姻的不满,他们中甚至有人甚至会告诉我“现在流的泪都是婚前脑子进的水”。而这些来访者大多有这样的特点:小的时候家长对于他们交朋友有诸多干涉;不允许他们有一点儿疑似“早恋”的表现,甚至会为此责骂他们;不允许他们表达或去感受爱的感觉;从来没有在父母身上看到亲密关系的良好范例……

人的情感、认知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得到发展的,一个从小在喜欢和爱的感觉体验上就受到限制的孩子,我们怎么奢望他长大以后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伴侣并且经营好婚姻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有机会体验喜欢、爱、信任与分享,才能学会建立友谊关系,才能学会建立恋爱关系,才有机会体验不同的感受并且学会表达,才能在关系中获得益处以及懂得需要承担的风险,进而学会表达喜好、沟通想法、拒绝非意愿的事情,学会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而在孩子这样的成长历程中,家长如果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害,从而过度保护孩子,反而会让孩子的成长受到阻碍,当他们真正需要自己去面对这个社会,真正需要走入婚姻和家庭的时候,最大的伤害才会到来。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详细讲解孩子关于关系建立的成长历程。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天性,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给他们空间,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另外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吝惜在孩子面前展现夫妻之间的爱与和睦。有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很多家长会觉得,亲密的行为是不适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但是,夫妻间恩爱亲密,不都是非常自然和应当的吗?当我们把这一切在孩子面前都隐藏起来,孩子可能会怀疑自己父母的关系是不是不好,甚至会让他们对夫妻关系产生呆板、机械不良的印象。

当我们看到很多成年人在婚姻中不知道怎么爱对方,不知道怎么表达爱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他们从没看到过爱的表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当我们在自己的婚姻中遭遇这样的困难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自身做一些改变,让我们的孩子不再经历同样的困境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所有亲密的场景都要在孩子面前展现。有一些行为是私密的,是不能被第三者看到的,是应该被尊重的。所以,夫妻之间的一些亲密行为,当然非常有理由关起门来不让孩子看到,孩子也应该学会尊重父母这样的隐私。但是,拥抱、亲吻这样的亲密行为,或是关心对方的话语和行动,被孩子看到,不是很美好吗?

性渴望

性渴望,这恐怕是所有家长最害怕面对的。因为这几乎是我们最不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孩子就应该是纯真美好的。

但是请家长们想一想,为什么你会认为性渴望是不好的?为什么性渴望在纯真美好的孩子身上就不应该出现呢?是不是你从心底里就觉得性是一件不那么好的事情,是有些肮脏龌龊的……

如果你心底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你对于性的理解是比较消极的。其实,性就是人身上自然存在的东西。我们讲“食色,性也”,其实性就像吃东西一样,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和渴望去享受的东西。只要我们懂性、爱性,性就可以很美好、很积极。虽然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性骚扰、性侵害、性传播疾病,但那只是我们在体验性、实现性的过程中出了一些偏差和问题。就像锻炼身体本身是一件很积极、很健康的事情,但如果过度锻炼或是用错了方法,也有可能使身体受到伤害,这是一个道理。

所以,当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我们也要发现自己对于性的负面认知,并且去改善它,否则我们的性教育很可能也会变成消极的,因为我们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把自己不科学、不合理的观念当成知识传递给孩子。关于家长如何去了解自己,改善自己的性认知,在之后的内容中会详细讲解到。

对于孩子来说,性的发育几乎每天都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到了一定的时期,孩子就肯定会有性渴望,就会感受到自己身体里的性欲望,以及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性吸引。孩子出现这样明显的感受是在进入青春期时,由性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的。

这个时候他们会体验到通过不同的感官产生的性刺激的感受,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嗅觉。而有些时候,性欲的产生也并非外界刺激造成的。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因为身体里大量分泌的性激素让他有了感觉。在这个时候,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你别想就不会勃起了,你别想就不会有感觉了,你别看那些有关恋爱、亲密的图片、电视剧就不会想这些了……但这样的开导反而会让孩子更焦虑、更手足无措。因为他们很多时候真的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看,只是因为性激素的作用,性感受就那样产生了,而面对这一切变化,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其实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些正确的、积极的帮助和引导。具体该怎么做,在后面会详细讲。

除了非常明确的性欲望之外,还有一样东西,虽然没有强烈的性意味,却也是我们性渴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皮肤饥渴感。

所谓的皮肤饥渴感,就是身体肌肤被触碰和接触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在强调婴儿抚触之重要性的原因。因为皮肤被触碰的需求是孩子从出生起就有的,当皮肤饥渴感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和情绪体验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是,皮肤饥渴感并不仅仅存在于婴儿时期,人的一生都存在这种皮肤饥渴感。这种感受我们成年人也有。

请你自己想一想,当你的身体长时间没能和别人接触的时候,你是否非常希望有人能碰一碰自己的身体。当然,这种身体接触不仅仅限于爱人之间的亲密接触,还包括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拥抱、握手等。当你长时间没能和任何人有身体接触时,你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会有孤独感,会没来由地觉得沮丧、不安,这就是皮肤饥渴感没能得到满足的结果。

所以,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适当的身体接触都是有必要的。

我相信,在现在的育儿理念的指导下,绝大多数家长即使不能给婴儿提供充足的抚触,也一定会经常抱抱孩子,摸摸孩子。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们就开始忽略孩子身体接触的需要了。你是不是觉得,孩子都那么大了,应该独立了,再赖在家长怀里要亲亲要抱抱,成什么样子。这一点对于男孩子来说尤其明显。有些家长甚至会在面对儿子想被抱抱的需求时告诉他们,男孩子是不能这样的,男孩子要勇敢、独立、坚强。但是,家长没有理解,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有皮肤饥渴感需要得到满足啊!

我们知道,学校里常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经常拍这个人一下,摸那个人一下,还会有非常多打闹嬉戏的行为。老师家长们时常会把这样的孩子定义为“不听话”“没礼貌”,甚至是“多动症”。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里面是不是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皮肤饥渴感没有得到满足才会这样呢?当孩子的皮肤饥渴感在家庭中没能得到满足,他们必然会向外求。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还能拉拉手、挽挽手,一块儿亲密地去上个厕所什么的,但对于男孩子来说,不仅在家里不允许赖在家长身上,在学校里两个男孩子如果有拉手这样的行为也会被禁止,那么,他们除了通过打闹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皮肤饥渴感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皮肤饥渴感真的是不能忽视的基本需求,无论孩子多大,经常给他一些拥抱,哪怕是拍拍他的肩膀,都是很好的。千万不要让孩子因为皮肤饥渴感得不到满足而沮丧、委屈,甚至觉得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性的表达

性的表达指的是个体如何表达自己的性,以及对他人性表达的反馈。

也许你会说,这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这,还真和孩子有关系。

比如在孩子开始对他人产生好感甚至爱慕的感觉时,他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呢?我们看到太多孩子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而选择了骂对方、和对方吵架等看上去不那么友好的行为,事实上他可能只是为了引起对方的关注。所以,教会孩子采用友好的、别人能接纳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十分重要。

比如网络上充斥的色情信息,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就进入了孩子的生活,当然,等他们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也有可能自己去搜索色情影片或图片来看,这是网络媒体对于孩子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味禁止、阻拦是没有用的,如何直面这样的问题,并且做好积极的引导,是家长们必做的功课。

比如当我们的孩子恋爱了,有人表达希望和他发生性行为时,他如何弄清楚自己的真实意愿,并且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做决策、沟通、拒绝的能力,同样很重要。这,都是性的表达。

比如让我们家长非常恐惧的性骚扰和性侵害,面对这样一些负面的、具有伤害性的行为,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当然,性的表达还包括媒体上的一些常见信息,比如电视上出现了两个人亲热的镜头,我们家长是不是脑子里瞬间出现大写的尴尬,然后默默观察孩子的反应?再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信息,如男人就要在事业上打拼,女人就要做好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这些信息是我们希望孩子学习的吗?家长们又该怎么引导孩子?

孩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性的表达与被表达的社会中,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去合理表达,并学会应对他人、媒体表达出来的性信息。

性健康与生殖

在性包含的内容中,这部分内容恐怕是最好理解的了,也是我们在提到性教育时最常说到的内容。

所谓性健康与生殖包括:我们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生殖器官;生殖器官在哪里,都叫什么,什么叫隐私部位;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月经和遗精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选择发生性行为,这个行为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应该如何避孕,当遇到非意愿怀孕时,是否要选择流产;如何预防性传播疾病;等等。

这些内容,当然都是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逐渐帮助孩子了解的。而在什么时机,通过什么方法去告知孩子,我们在后面会详细展开。

上面提到的性包含的五部分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比如孩子的性别认同,一定是以他的生殖器官决定的生理性别为基础的;比如孩子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性的表达;比如帮助孩子免受性侵,一方面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隐私部位;另一方面,又要让孩子能够识别那些不怀好意的性表达,并且学会拒绝、逃离和求助;等等。

所以,以上五部分内容互相影响,缺一不可,而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涵盖这五部分内容,这样,我们的性教育才是综合的、全面的性教育。只有这样的性教育,才能够对孩子的性发育与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我们要让孩子理解到性是积极的、美好的,而错误地甚至是不怀好意地表达、实现性,就会带来负面的结果,有可能伤害到他人,同时也可能伤害到自己。

家长在家庭性教育中常犯的错误是只强调性保护。家长这么做一定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因为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受到伤害。但是,如果仅仅向孩子强调性是会带来伤害的,要学会防范,不要让别人伤害到自己,当然可以对孩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还会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会让孩子觉得性是不好的、是会带来危险的,这极可能让孩子对性产生恐惧。而这样的恐惧,在孩子的关系建立,以及长大后的恋爱、结婚、建立家庭的过程中,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困惑,甚至痛苦。

所以,我们要做的,一定是全面的性教育,既强调性是积极的、美好的,又要告诉孩子那些可能存在的伤害,并让他们学会如何去避免伤害或自救;既让他们的困惑随时能得到解答,又不会感觉到自己对性的探索和疑惑是不应该的;既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自己去做决定,又要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

当然,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不过当你拿起这本书,就是一个很棒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