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三五"规划教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家具设计(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中国历代家具史

中国历史上各时期家具的特点(见表2-1)。

表2-1 中国历史上各时期家具的特点

2.1.1 商周至秦朝时期的家具(公元前1600—公元前206年)

中国传统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商朝灿烂的青铜文化反映出当时的家具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从现在的青铜器中我们看到有商代切肉的“俎”(切肉用的小案)(图2-1)和放酒用的“禁”(放置酒器的案形家具)(图2-2)及一种中部有箅子的炊具——铜甗(图2-3)。从甲骨文字中推测到当时大家是在室内席地而坐,并坐于席上来使用这些家具的。从象形文字推测,当时还应有床和案等。这时的家具也多兼有礼器的作用。它强调了社会关系中的君臣、父子、夫妻等伦常,既对中国古代家具的特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束约了中国家具向丰富多样的艺术方向的发展。

图2-1 俎(商)

图2-2 铜禁(商)

图2-3 铜甗(商、周)

这个时期的髹漆工艺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家具常出现饕餮纹(图2-4)、夔纹(图2-5)、蝉纹(图2-6)等。饕餮纹是一种想象的怪兽纹,《左传》和吕氏春秋中均有记载,是有首无身、凶猛吃人的怪兽。它的主要形象是:正面中心为鼻梁,有一双巨目,大口,头上有似牛的双角。饕餮纹凶猛异常,显示出一种强悍狰狞的美。饕餮纹有时变化为两个相对的夔纹。夔纹的形象近似龙纹、一足、一角,为侧面形象。它也是张口、尾部上卷。夔纹的变化很多,有时演变成为几何图形,表现出一种神力智慧的创造美。蝉纹被看成商代的图腾。蝉纹经过民间的加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头部似如意形,蝉嘴、蝉眼、蝉身和蝉翅的美丽环道,非常漂亮。蝉纹已经被加工、提炼成精美的、富有规律的装饰纹样,然而又不失其本来面目。显示出一种次序的美。

图2-4 饕餮纹

图2-5 夔纹

图2-6 蝉纹

2.1.2 两汉时期的家具(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同时也是前期传统家具较大发展的时期。家具的类型已经发展到了坐卧家具、置物家具、储藏家具与屏蔽家具四类。当时床的用途也有所扩大,汉代时床常用于日常起居与接见贵客,不过那种床较小,又称榻,通常只能坐一人。不过也出现了满布室内的大床,床上置几,床的后面和侧面立有屏风,屏风上装架子挂器物。这一切都体现了汉代以床为中心的一种生活方式。汉代家具的装饰纹样有齿纹、波形、三角、菱形等几何纹样。(图2-7)植物纹样以卷草、莲花较为普遍,动物纹样有龙、凤等。1980年在江苏连云港出土的一种汉代漆案,两端各有雕镂成龙形的四条柱足支撑桌面,案上用藤黄、群青等色漆绘成精美的图案,当属汉案中典型的一例(图2-8)。

图2-7 云纹漆兵器架纹饰

[图片来源:王抗生.中国传统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此兵器架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上面绘有齿纹、波形、三角、卷草等纹样,充分体现了汉代漆器的特点

图2-8 汉漆案 江苏连云港出土

[图片来源:李雨红.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汉代对先秦的《考工记》进行了整理和编校,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其中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造物思想对中国古典家具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

2.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220—589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家具由低型向高型发展的转变时期。在魏晋之前筌蹄(一种用藤竹或草编制成的细腰圆凳,可见于龙门石窟及敦煌壁画中)(图2-9和图2-10)。这一时期睡眠的床已增高,上部加床顶设顶账仰尘,周围施以可拆卸的矮屏。床相对于单纯的壸门榻来讲,则更加封闭与安全,更有私密的作用,并且床上出现了倚靠用的长几和半圆形的凭几。起居用的榻也已加高加大,下部以壸门作装饰,人们既可坐于榻上,又可垂足坐于榻沿。[壸门装饰,是赋予结构构件上的装饰线,形成高形家具腿部的轮廓线,成为后世各式嵌板开光和牙条(图2-11)装饰的范例(图2-12)]。在家具装饰上,与道家、佛家有关的装饰作用较多,纹样装饰除秦、汉以来传统的纹样外,又出现了火焰纹、莲花、卷草纹、缨络、飞天、狮子、金翅鸟等纹样。隐囊这种类似现代家具中的软靠垫已出现,这说明当时人们已比较注意家具的舒适要求了。

图2-9 扶手椅

[图片来源:李雨红.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椅子形象。敦煌285窟西魏壁画

图2-10 敦煌257窟北魏壁画

[图片来源:李雨红.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方凳形象

图2-11 牙条又称牙板,牙子,一般用薄于边框的木板制成,安装在家具前面及两侧框架边沿,具有装饰和加固的作用。

图2-12 壸门装饰

2.1.4 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581—960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不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学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隋唐五代的家具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倚子”。几、案的高度与坐具的高度有关,坐具高了,几、案也势必加高,这样就引起大多数家具向高型发展、而高型家具的发展又会对室内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二是家具的种类增多,以致可按使用功能分类。如坐卧类家具有凳、坐墩、扶手椅、圈椅(图2-13、图2-14)床、榻凳;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几、案、桌等;储藏类家具有柜、箱、笥(盛食器)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由于当时国际贸易发达,唐代的家具所用的材料已非常广泛,用材讲究,有紫檀、黄杨木、沉香木、花梨木、樟木、桑木、桐木等,此外还出现了竹藤等材料。唐代漆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特征,造型华美,宽大舒展,工艺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许多家具仍喜用壸门式结构;床榻有大有小,有的是壸门台形体,有的是案形结构(图2-15和图2-16)。在大型宴会场合再现了多人列坐的长桌长凳。桌椅构件有的做成圆形,线条也趋于柔和流畅,为后代各种家具类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唐代家具的装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螺钿、金银绘、木画等工艺(木画是唐代创造的一种精巧华美的工艺,它是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装饰花纹,镶嵌在木器上)。

图2-13 唐式圈椅及雕龙足承

[图片来源:王抗生.中国传统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图2-14 唐式宝珠璎珞禅座及条案

[图片来源:王抗生.中国传统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图2-15 唐式壸门榻及翘头案

[图片来源:王抗生.中国传统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图2-16 唐式壸门架子床

[图片来源:王抗生.中国传统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五代时,家具造型向简练方向发展,许多家具在结构上借鉴了中国建筑木构架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结构;构件采用圆形断面,线条流畅明快;腿与面之间加有牙子和矛头。这种法式在日后成为中国家具的传统结构形式。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绘描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图2-17)。

图2-17 屏风、靠背椅、条几(五代)

2.1.5 宋、辽、金、元时期的家具(960—1368年)

宋代的起居方式已完全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桌、椅等高型家具在民间已十分普及(图2-18)。由于家具的使用也由以床为中心使用改为移至地上使用,从而使家具的尺度增高。高型家具的系统已基本建立,家具品种也越来越完善,辽、金少数民族也深受这一潮流的冲击,其家具也日益走向高型化。

图2-18 《听琴图》中的家具(宋代)

宋代家具的装饰也有别于前代。宋代之前的家具大都是在家具表面进行装饰处理,而宋代的家具则多是对零部件加以装饰,较突出的是喜欢在桌腿上着意用心。家具结构上突出的变化是梁柱式的框架结构代替了唐代沿用的箱形壸门结构(图2-19),大量应用装饰性线脚,极大地丰富了家具的造型,桌面下采用束腰结构也是这一时期兴起的;桌椅四足的断面除了方形和圆形以外,有的还做成马足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卯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是把板面插入由四根用肩格榫攒起来的边框之中,业内人士称“落槽”)的做法,这些结构,造型上的变化,都为以后的明、清家具的风格形成打下了基础。

图2-19 直腿直枨方凳梁柱式的框架结构

与宋代某些时期相近,辽、金等时期也有一些在结构形式上与宋代家具极为相似的桌类。元代家具的主要特点式形体厚重,罗锅枨被广泛运用(罗锅枨:也叫桥梁枨,一般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展腿式桌与霸王枨的出现(霸王枨: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并用梢钉固定,其下端则与足腿靠上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如图2-20所示),多用云头、转珠、倭角等线型作装饰,家具有较大的尺度,家具上有繁复的雕刻。

图2-20 霸王枨结构

2.1.6 明代时期的家具(1368—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初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遭到游牧民族破坏的农业生产迅速地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兴住宅和建筑,海外贸易的发达以及一些类似《鲁班经》专门的书籍出现,对明代家具的发展和风格的形成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作“明式”,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具有显赫的地位。

明代家具大致有以下几大类:一是椅凳类,有官帽椅、后背交椅、圈椅、方凳等(图2-21~图2-26);二是几案类(图2-27和图2-28);三是床榻类(图2-29);四是台架类(图2-30);五是屏座类(图2-31)。其中主要的特色如下。

图2-21 明代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

图2-22 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因靠背类似官帽而得名,也可以称为扶手椅。明代的椅子根据靠背和扶手分出“四出头”、“二出头”、“无头”。特点是造型简洁,线条流畅,讲究优美和清秀的感觉。官帽椅一般不用装饰,受到文人的喜爱

图2-23 明代黄花梨交椅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交椅的雏形为汉代传入的“胡床”,为皇帝打猎时使用,又称“猎椅”或“行椅”,存世较少,身份特殊

图2-24 明代黄花梨透雕靠背圈椅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其由搭脑(坐椅靠背中央最高处)向两侧方向延伸,顺势而下,与扶手融合成一条弧形曲线。这种所谓马蹄形轮廓是中国坐椅独有的优美造型

图2-25 明代黄花梨束腰霸王长方凳

图2-26 明代黄花梨长方凳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27 明代黄花梨三足香几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28 明代黄花梨夹头榫书案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29 明代黄花梨六柱式架子床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30 明代黄花梨雕花高面盆架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31 明代黄花梨小坐屏风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1)用材讲究,质地优美。表面一般不用油漆,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加遮饰,表面处理用打蜡或涂透明大漆,色泽雅致木纹优美。明式家具的用材可分为硬木[如黄花梨、红木、紫檀、杞梓(也称鸡翅木)、楠木等]和柴木(柴木家具通常以榆木为主,因为其花纹好看,硬度适中,便于制作,也好雕刻)两大类。

(2)造型简捷,比例适度,以线为主,流畅挺进。比如圈椅,其由搭脑(指高靠背椅顶端正好位于人的后脑部位的横档。搭脑在椅子造型和装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搭脑与椅子后立柱、扶手保持相同的形状与风格,如南官帽椅、玫瑰椅等;第二种搭脑是中间加厚型,如太师椅;第三种是花色型,一般多雕刻成吉祥的图案造型。)向两侧方向延伸,顺势而下,与扶手融合成一条弧形曲线。这种所谓马蹄形轮廓是中国座椅独有的优美造型(图2-32)。

图2-32 明代圈椅结构图

(3)重视家具结构美。不用胶和钉,主要用榫卯结构,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例如方或圆形的脚好似建筑的柱,横档撑子好似梁,在脚与档的交接处用牙子连接并加固。

(4)注重装饰美,明代坐椅的雕饰均属重点式点缀。雕刻技法有浅刻、有平底浮雕、深雕、透雕、立雕等构图多采用对称式,或在对称构图中出现均衡的图案。雕饰的部位有:坐椅角柱间的牙板上、靠背的背板上及构件的端部等(“边花”“团花”,一般在桌肩、柜裙、椅背等处,“足花”在桌椅几案的足部,时有回纹如意等简单的雕饰)。家具中的金属饰件,大多是为保护端角或为加固焦点而设置的。常用的金属饰件有合页、锁匙、拉手等。常用白铜或黄铜制作,造型优美,式样多样。面页、合页的形状一般有圆形、矩形、长方形、如意云头形以及拉手圆环、垂页等。

明式家具造型优美多样,做工精细,结构严谨,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水平,与明代发达的工艺技术分不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硬木制成精美的家具,是由于有了先进的木工工具,明代冶炼技术已相当高超,生产出锋利的工具。当时的工具种类也很多,如刨就有推刨、细线刨、蜈蚣刨等;锯也有多种类型,“长者剖木,短者截木,齿最细者截竹”等。所以,明式家具被称之为明清工艺美术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物质文化的优秀遗产。

2.1.7 清代时期的家具(1636—1911年)

如果说清初的家具还保留着明式特点的话,那么到了乾隆时期,家具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新的时代。这时的家具已逐渐形成了与前代秀丽雅致的风格截然不同的风格,这是一种被后世称为富丽清尚的“清式风格”。清朝经历来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多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图2-33~图2-36)。清式家具的制造地点主要是北京、苏州和广州,因各地又有自己的地方风格,于是又分别被称为“京式”“苏式”“广式”。

图2-33 清代紫檀卷书式搭脑扶手椅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34 清代紫檀雕番莲云头搭脑扶手椅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35 清代紫檀雕云龙纹大方角柜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图2-36 清代剔红花卉纹方桌、凳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中国明清家具馆]

清式家具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一是构件断面大,整体造型稳重,有富丽堂皇、气势雄伟之感,与当时的民族特点、政治色彩、生活习俗、室内装饰和时代精神相为呼应。

二是雕工繁复细腻,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装饰手法多样,融会中西艺术。此时的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但是,这种过分追求装饰的结果繁琐俗丽,有时甚至忽视了使用功能。

三是成套组合,与建筑室内装饰融为一体。当时的宫廷和府第常常在建造房屋时就根据进深、开间的大小及使用要求,来考虑家具的样式和类型进行配置家具。

虽然我国家具在古代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清朝末年,随着外国移民者的入侵,民族工业受到压制,家具的形式与品种多为舶来品,民族家具业已近崩溃。

2.1.8 民国时期的家具(1921—1949年)

民国家具是1912—1949年制作的家具。但从民国家具的风格上讲,并不如此。因为民国家具的主要风格是欧化,而中国家具欧化之风始于清代晚清。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列强相继入侵,西方文化以强大的势力进入中国沿海城市,晚清和民国的家具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民国家具的工艺基础是清式家具,在式样上和装饰风格上有的是直接模仿西洋家具,有的则是吸收性借鉴,改变了明清家具以床榻、几案、箱柜、椅霓为主的模式,又引进了沙发、梳妆台、挂衣柜、牌桌等(图2-37~图2-39),丰富了家具的品种。虽然,民国家具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正因为它是中国传统家具与西洋家具结合的“混血儿”,才更具有独有的特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为特色的,民国家具一方面继承了中国明清家具的传统,一方面确实打开了世界的一扇窗,通透出一个大视野。是对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家具式样发动了一次猛烈的冲击,结果是改变了中国传统家具风格的走向,因而影响是深远的。

图2-37 民国红木镶瘿木半橱

图2-38 梳妆台

图2-39 摇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