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常态下的中国制造

相对这些传统工业国家,中国似乎处于比较看好的上升通道。中国人有着勤劳敬业的光荣传统、庞大的消费市场、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以及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生产资源、人力资源与强有力的政府等,这些是很多国家不具备的。但是,中国制造业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外,面临着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等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对内,面临着人力成本快速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中国以往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与外贸,也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内需不振、外贸低迷、投资谨慎。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中国进入了一个由高速发展到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与其他工业国家相比,中国的成本优势几乎不复存在。从图1-8上可以看到,近十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在翻番地增加,而美国基本没有变化。牛津经济研究院经过评估后认为,在单位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只比美国微弱领先4%。

图1-8 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与美国的比较(来源:牛津经济研究院)

让中国制造企业倍感苦恼的是,一方面中国人工成本快速提升,但另一方面,在人均产出上却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请见图1-9。两者形成利润剪刀差,严重地挤压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近些年来,很多中国制造企业一直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1-9 制造业人均产出(来源:牛津经济研究院)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与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比,人工成本已经成了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近些年,很多制造业纷纷向这些低成本国家转移。

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4709家样本企业中,这些企业近三年总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100%,这表明企业成本已经超过收入,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到极限,企业经营状况堪忧。

在老龄化方面,这个问题也将在我国进一步凸显。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中国的老龄化将拥有两个世界第一,第一个是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第二个是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这对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国制造业,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迫在眉睫的大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