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快乐工作
1.薪水,不是工作的全部
在不少人眼里,薪水是他们工作的全部目的,“给我多少工资,就干多少活”,“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一律不干”。短期看来,这些“精明人”的确没有吃亏。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却没有看到在工资背后深藏的更为珍贵的东西:工作给予你锻炼、训练的机会,工作提升你的能力,工作丰富你的经验,在工作中你将逐渐健全自己的品格、完美自己的职业道德,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将来薪水提高和职位提升的最充分的铺垫。那种“短视”的“等价交换”想法:“我为公司干活,公司给我工资,我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使他们错失了诸多机会。这其实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你是拿到了和你劳动相对应的薪水,但你却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前途和信心。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拿多少钱,做多少事,钱越拿越少;做多少事,拿多少钱,钱越拿越多。细细品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的钱只会越拿越少,这就是你为工资而工作的结果。你当真愿意你的工资越拿越少吗?如果你不愿意,你就要确立工作第一的态度:千万不要只为了工资,也就是薪水而工作。
有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在一家公司工作已经整整3个年头了,可是主管对于他的薪水却没有丝毫的增长。面对这种情况,他实在难以容忍下去了。终于,他鼓起勇气对主管说:“我在这儿工作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按照常规,我的工资早就该有所增加了,可是为什么我的薪水没有提高呢?”主管乐呵呵地听完眼前这个满腹怨言的年轻人说完,并没有急于解释些什么,他只是轻声地反问说:“你觉得现在的你和刚进公司时有什么两样吗?”年轻人一时哑口无言。
或许你会觉得这个主管太过苛刻,但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又可以推断出那个年轻人他本身一定存在的问题,否则在公司供职长达3年的时间,个人能力却没有得到丝毫的提升,这正是主管不给他提高分毫薪水的原因吧。
诚然,我们工作是为了薪水,但工作决不能只为了薪水,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只是为着薪水工作,而没有更高尚的目的,这实在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要过分地计较薪水的高低,即使当前薪水很是微薄,也不要认为这与你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从而对工作敷衍。如果你怀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受害最深的倒不是别人或你供职的公司,而是你自己。
就像在我们周围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现在不过是在为别人打工而已。为老板干活嘛,能混就混。如果我是老板,我自然会更加努力。”但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马克头脑机灵,颇具才华,他就是常常怀有这样的想法,因而对待当前的工作漫不经心。一年以后,他终于辞职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创业历程。但是不过半年,他的公司就宣告倒闭了。
出现这种结果,想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试想一个人如果曾经对待工作漫不经心,那么这种习气也必将影响到他的今后并且很难改变,无论他从事何种行业,或是自己当老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众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对工作的意义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工作只不过是一个谋生的饭碗而已。其实,他们不明白老板支付的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却远远比薪水要珍贵得多。
不要只为了薪水而工作,一名卓越的员工一定要认识和做到这一点。否则的话,就会因为将眼睛紧盯着工资而封闭了自己的视野,就会在无形中将自己困在只装着少许工资的信封里,从而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失了。
霍华德先生的职业生涯可谓一帆风顺,短短两年时间他就“连升三级”。在谈及成功经验时他说:“这其实也很简单。在我初入公司的时候发现,每天老板都工作到很晚。并且在这段时间内,他经常寻找一个人能够帮他做些重要的事务。于是,我就决定下班后留在办公室内,看看能够提供任何他所需要的帮助。就这样,时间久了,老板就养成了有事首先叫我的习惯。”
霍华德先生这样做是为了薪水吗?当然不是。事实上,他的确是没有获得一点物质上的奖励。但是由于他的付出,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一个成功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职业生涯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美国钢铁巨擘查尔斯·迈克尔·施瓦布说:“如果对工作缺乏热情,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很可能既赚不到钱,也找不到人生的乐趣。不论你选择的事业能够为你带来多么微薄的报酬,只要你用满腔的热忱去全心投入,必然能够开创崭新的局面,每天工作的时候自然都会感到充实快乐。金钱不过是增添人生风味的调味品而已,不要被钞票牵着鼻子走。”
IBM前营销总裁巴克·罗杰斯曾经这么说过:“我们不能把工作看作为了五斗米折腰的事情,而必须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意义才行。我们要从工作中找到尊严、乐趣、成就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工作又绝对不仅仅是我们为了获取薪水谋生的手段,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世界上最卑微的员工,就是那些只为了薪水而工作的员工。你必须要意识到:薪水袋中区区之数的取得,只是工作的低下动机,它可以使你获得面包,所以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你的执业公司也是你的另一所学校,它能丰富你的思想,增进你的智慧,丰富你的阅历,也为你更美好的明天铺平了道路。
2.我工作,我快乐
“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身旁培养快乐。”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自己感到幸福或满意。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满意了,我们就拥有了快乐。快乐是生命的至高境界,是我们每个人最高的人生追求。
泰戈尔在《人生的亲证》中写道:“我们的工作日不是我们的欢乐日——因此,我们要求节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能找到节日,所以我们是不幸的。河流是在向前奔腾中找到它的节日;火焰在其燃烧中找到它的节日;花香在大气的弥漫中找到它的节日,但是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却没有这样的节日,这是因为我们没让自己解放,因为我们没有愉快地、完全地将自己献身于工作,以致让我们的工作压倒了自己。”
现实生活中的人有哪些离得开工作呢?我们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工作中度过。享受工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节日,乐在其中,那么我们的工作必定会给我们带来欢乐。可想而知,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乐,那么你的人生真的就会失去很多。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快乐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快乐的人必定善良,善良的心灵才会柔软纯净,才会感受花的微笑和风的叹息;快乐的人必定清心寡欲,懂得精神比物质需求更为重要。只要做到了这些,快乐的天使便会降临在你的生活中。
B.C.福布斯曾经说过:“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还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实全要看自己怎么想,而不是看工作本身。”把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活动,看作一种自我满足,一种艺术创作,全身心地投入,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得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路过一座山,在山上遇见了两位石匠,他们都在用力地凿着石头。心理学家看见他们干得如此卖力,便走上前去询问第一位匠人:“你喜欢做这个工作吗?”匠人皱着眉头抱怨道:“谁会喜欢天天抡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和这些没有感情的石头打交道啊?跟你说吧,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但是为了生活,我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啦!”听完他的话,心理学家认同地点了点头。他又走到第二个石匠面前,他看到这个石匠满面红光,嘴里哼着小曲儿,心理学家感到非常奇怪,便问道:“你一定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吧?”石匠抬起头,用手擦去了额头上的汗珠,憨厚地笑笑说:“确实如此,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每当我想到这些粗笨的石头经过我的雕琢将被别人欣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由衷的自豪!”心理学家被这个石匠朴实的语言震撼了,他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做如此粗俗工作的石匠,竟然会有如此高尚的想法。
若干年后,第二位石匠成了远近闻名的雕刻家,而第一位石匠仍旧像原来一样一边抱怨着,一边重复着那些机械的敲石头的动作。
面对同样的工作,在同样的环境中,两位石匠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其实生活赋予每个人的成功机会是同等的,只是人们所处的心态不同。就像第一个石匠满腹牢骚,把手中的工作视为无奈之举,得过且过,结果就是一事无成;第二个石匠则用一种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所以生活总是会把成功的收获带给他们。如果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寻快乐,用自己的热情去构筑未来,那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么?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所有的工作都是没有捷径的,只能苦干加巧干才能取得成功。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等于成功,这就是爱迪生的生活。
其实,对待工作能否快乐,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对于身处职场中的你来说,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工作是一种使命,必须深爱着它,并以饱满的热情去完成它。只有这样,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你也会乐在其中。
当然,工作当中肯定存在太多的理由让我们感觉到并不快乐,诸如工作太单调、和同事相处不好、薪资不如意、客户搞不定,等等。但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你的工作将会大有裨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对工作心存感激之情,工作不仅使我们衣食无忧,而且使我们在经济上具有独立性,从而具有独立人格的尊严;工作能体现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因此工作可以使我们更健康;工作能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因此工作给人带来的快乐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给予的。
用快乐去诠释工作,人生就远离了怅恨与烦恼。快乐工作已经被作为企业文化的特征之一,越来越受到认同和倡导。只要怀着感激之情对待你的工作,工作回馈给你的一定是事业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微笑着去迎接每一天的工作吧!让我们从工作中寻找人生的快乐吧!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工作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可是从我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开始起,我们的父母、师长就耳提面命地教导我们要追求上进,要出人头地,要做到最好、最强、最出色、最优秀。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最快乐。于是乎,在长辈们的谆谆教导声中我们也渐渐迷失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外界的“压力”下,纵使我们所面对的工作常常会让我们感到并不快乐,甚至感到压抑、郁闷,可是,我们却又常常不得不去面对这样的窘况。这样的状况还能持续多久呢?
处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竞争空前激烈,只要你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过去。因此,我们就要提高做事的效率,就要创新发展,而唯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有这样一道智能测试题:在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钥匙锁在这个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个或哪几个抽屉里?
据说,这是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的一个题目。现在你登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时,你还可以发现比尔·盖茨先生留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没错,答案也正是隐藏在这句话里。比尔·盖茨先生带的就是“兴趣”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四把钥匙都锁在这个抽屉里了。
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兴趣可以增强职业的适应性。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有研究表明,如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出全部才能的80%~90%,否则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而且在从事你所不感兴趣的职业的时候,是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的。一个人只有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收到这样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以色列当总统。面对如此“高官厚禄”的诱惑,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爱因斯坦竟然婉言谢绝了。爱因斯坦在回信中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现在看来爱因斯坦的选择当然是明智的,因为他清醒地知道,他所感兴趣的是数学和分子物理学,虽然他在这一领域独树一帜取得了成功,可这并不代表他在任何领域都是万能的。试想,如果爱因斯坦不能拒绝如此诱惑而答应下来,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很有可能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少了相对论,而仅仅多了一位庸庸碌碌的政府官员罢了。
所以说,快乐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你的工作有足够的兴趣,要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因此,在你选择工作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你的兴趣所在,你不妨首先列出你所感兴趣的行业,接着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项,然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吧。你选择行业的标准是兴趣而非你所学的专业,千万不要一味过分强调你的专业而选择你要进入的行业,除非你的专业就是你的兴趣所在,因为只有那些你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够给你今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原动力。
4.做你最擅长的事
或许你一面对那些复杂的几何图形就感到头疼不已,但是你却有天生的巨大臂力;或许你和爱因斯坦一样只能制作“世界上最糟糕的小凳子”,但是你却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或许你的演讲口才差一些,甚至紧张的时候还会结结巴巴的,但你写小说、诗歌却是能手;或许你一面对那么多的英文单词和语法就头脑发木,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或许你不善于体育项目,但是你的棋艺却是非同寻常。如果你能够冷静头脑,对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分析,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把一件事情或是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用心去做你所擅长的事,你终会取得成功的。
皮尔·卡丹曾经这样对他的员工说:“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的衣服更有价值。”历经商海沉浮、东山再起的风云人物史玉柱也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个行业,而且要做这个行业中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领域。”
可以说,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你所经营的是自己的长处,就能使你的人生增值。反之,你所经营的是自己的短处,则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原本是学医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自己写诗的才能,于是当机立断,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诗歌的创作当中去。虽然他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所创作的许多不朽诗篇却永远为人们所传颂。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曾梦想做个诗人,而且为了这个梦想他也曾努力地去创作过一些诗歌,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了作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研究上去了。试想,如果这两个人都不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蹩脚的医生,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则肯定要失去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约翰·梅杰,47岁登上首相宝座,他是英国近百年来最年轻的首相。然而,天赋异禀似乎和少年梅杰贴不上边,青年时期的梅杰仍旧没有表现出超强的过人之处。在他16岁时因成绩太差而被退学,后来在报考公共汽车售票员这一职位时,又因心算能力差而未被录取。看到这些,你也许更加想不通了:这样一个连常人能力都不及的人后来怎么当了首相呢?对此,梅杰在他的个人自传中是这样说的:“首相不是售票员,用不着会心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经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一个公司的中层干部,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受聘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但是,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使他不得不辞去职务。他为何会失败呢?事实上,这完全是他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缘故,他只是简单地以为总经理这个职位有很高的地位,工资又高,而且又人人想当,却没想到总经理有总经理的职责,他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就盲目地接受了,所以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许多年前,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在纽约雇用了一个美国人当门卫。这个门卫精明、干练,很快社长觉得让这样一个人只是做门卫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天,社长把这个美国门卫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对他说:“基于你的表现,现在我想提升你为办事员。你的薪金也可以相应增加一些,不知你的想法如何呢?”
门卫先是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出人意料的回答从他的嘴巴里传了出来:“难道我做错什么事情了吗?我干门卫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公司为什么要把我宝贵的经验一笔勾销,让我去面对我所陌生的工作呢?我认为这是一项对我无理的侮辱。”
或许你会对此感到疑惑不解,在你公司的同事中有多少人都在翘首等待着升职、加薪的机会,但这位门卫却主动拒绝了升迁的机会,难道是他不喜欢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薪水吗?当然不是。这个门卫无疑是清醒的、理智的,他觉得自己适合干的就是门卫的工作,于是他把自己定位在门卫这个位置上。
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应当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职场定位,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不擅长干什么,才能逐步走向成功。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是成功的两大关键。”
5.热爱你的工作
如果你表现得“好像”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那一点表现就会使你的兴趣变得真实,还会减少你的疲惫、你的紧张,以及你的忧虑。
比尔·盖茨说过:“一名优秀员工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根据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也曾说过:“除非喜爱自己所做的事,否则永远也无法成功。”
作为一名员工,既然选择了一家公司,那就要把自己的事业和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你的工作就意味着你必须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忘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你才能与公司同生死、共命运。在公司兴旺发达时,你就会因此而有巨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公司也会为拥有像你这样优秀的、忠诚的员工而自豪,你也同样会为与这样优秀的公司合作而光荣。
具有“工人专家”美誉的青岛港集团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工人。30年来,他凭借着勤学实干、刻苦钻研、“干一行,精一行”的精神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的绝活儿,从而成了青岛港桥吊队的操作标兵。就是凭借着这股子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在他的带领下全队创造出了无论多大船只全部10小时以内就可以完成作业的全国最高效率,即“振超效率”。他还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箱两项世界纪录。另外,许振超还搞了十几项技术革新,排除了机械故障70多次,成为青岛港科技创新成果获奖最多的一线工人。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工作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贫乏,可以泻然而不可以清淡。”当一个人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地融入他的工作当中去,并且把这种积极和热情变成为一种习惯时,他个人的职业生涯就会因此变得更为圆满,事业也会变得更有成就。
《吕氏春秋》中有:“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意思就是说,人不能在不安心的地方感到快乐,也不能从不喜欢的地方得到满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能在你的工作中找到快乐,并且热爱你的工作,你就能成功。诚然,在残酷的现实中,当你的能力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不能自由选择工作的,但我们也不要忘了,我们此时虽然没有选择工作的能力,但我们有机会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便到一大型公司任职。工作中,凭着年轻人的闯劲,他干劲十足,甚至被同事称之为“工作狂人”,但是他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快乐。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看了一期主题为“谁是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的节目,才使他深受触动。在节目中,受邀嘉宾——某知名企业的CEO给职业经理人提了一个建议:你首先应该热爱你的工作。
他细细地品味着这句话,深深地反思自己工作以来的心态,最终他找到了使他不快乐的症结所在:我工作起来虽然干劲十足,但是我所热爱的是工作的成功,我对工作本身并不热爱,工作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寻求成功的跳板而已。
肯·布兰查德博士在他的畅销作品《鱼》中告诉我们:爱你所做,如鱼得水。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你只有爱你的工作,你对工作的狂热才可以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如果你感觉你的工作充满了乐趣,它不仅让你赚到前所未有的丰厚报酬,即使你在与难缠的客户应对过程中,你也会发觉可以学到那么多你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那么,你的这种积极的态度就会经常让你感到精力充沛,使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你也会因此感到快乐。也因为你很快乐,所以你的工作效率又跟着水涨船高了。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总会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人在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应对方式,如紧张、沮丧、拖延、回避或敷衍等行为。你的负面情绪油然生起,你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的不如意方面。你的头脑中也常常被这样一些话语所占据:“也许我到甲公司可以多赚一些钱,而且不会这么累!”“或者我到乙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位,那我就会变得快乐了!”“到丙公司的话,我可能可以晚一点上班,又早一点下班吧!”
于是,许多人会突然间辞职、调换工作,有的人甚至频繁地跳槽。事实上呢,当这些人转换了工作方向以后,却又突然发现,他们还是像先前一样并不快乐。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恰恰是每个成功人士的必修功课,也是部分成功人士的秘诀。当你耐心把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事情做好时,这当中不仅能够丰富你的学识、提升你的修养,更是你个人成熟的标志。所以,我们都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做好那些自己虽不感兴趣而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就能在工作中忘记辛劳,得到欢愉,从而你也就找到了通向成功之路的秘诀。
如果你在工作中找不到自己所喜爱的部分,你就需要仔细思索一下了:我是否需要一份新的工作?或为现有的工作找一个新的方向?我是否喜欢工作中的自己?自己为何对现有的工作感到不满意……
当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后,就会使你的自我意识得到加强,从而激发出你的良性工作成就感,你就能作出更加理性的选择:是重新唤起对现有工作的激情,还是尝试改变一下工作的方向?但是,不管你作出如何选择,热爱你的工作都是必需的。只有当你死心塌地地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时,你才能在工作中找到最多的乐趣,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发掘出你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为你的人生画上精彩的一笔。
6.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
孔子称敬业精神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现代意义上的敬业,就是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善始善终、一丝不苟,等等。我们把这些特点概括起来,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责任心。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职场从业者的基本价值观和信条。敬业是一种使命,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来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那他就已经具有了敬业精神。所以,敬业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大家对木桶理论一定都很熟悉,一个木桶所能装水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把一个员工的各项素质和技能都看成是一个木桶,他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将取决于责任心那块木板。如果没有责任心来支撑,再多的知识、再强的能力对于公司来说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有一项调查显示,现在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已不将学历作为公司招聘的首要条件,在他们看来,正确的工作态度才是公司更需要的,其次才是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由此可见,任何公司首先欢迎的是有责任心的员工。你的责任心有多大,你就可以走多远。
年轻的小马在一家钢铁公司谋得一职。第一天上班,他就发现在废料场上有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冶炼。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使公司遭受很大的损失。于是,他把这种情况报告给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但工程师很自信地拒绝了他这一建议:他决不相信公司如此一流的技术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问题。
小马无法,他只好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到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处反映情况。总工程师认真听完他的讲述后,出于职业的敏感他意识到,绝对是出问题了。
总工程师马上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到车间召开现场工作会议,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这只不过是监测机器上的某个零件出现了松动才导致问题的发生。公司董事长知道了这件事,他不但奖励了小马,而且还晋升他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董事长在全体工作会议上感慨地说:“人才是重要的,因此我们能够拥有一流的技术。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所需要的更是那些真正敬业到位的人才。”
的确如此,敬业,首先是一份工作宣言。在这份宣言里,你首先表明的是你的工作态度:你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你的工作,不懈怠你的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勇敢地承担,这是保证你的工作能够有效完成的基本条件。
责任心,就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内容,甚至把它理解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一点不为过。敬业,就是尊重并重视自己的职业,对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即使付出再多的代价也心甘情愿,并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做到善始善终。但是在企业里,你是否会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偷懒、不负责任。这样的员工,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本对敬业就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更不会把工作当成一种神圣的使命。
有一个老木匠,他今年已经65岁了,他告诉雇主他的年纪大了,已经干不动了,是时候该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了。老木匠一辈子老实巴交的,每次见到他总是在那里闷头干活,因此雇主也很器重他。经过再三的挽留,老木匠似乎决心已定,雇主只得答应了他的请求,但还是要求他再建造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为了能尽快回家,只得答应了。可是,现在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盖房子上了,他只想快点、再快点完工,对于建筑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他也懒得再多花费心思去琢磨,往日的敬业精神已不复存在了。
很快,房子竣工了,雇主来了,他拍拍老木匠的肩膀,把一把钥匙交到老木匠的手上诚恳地说:“老伙计,这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顿时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悔恨,回想自己这一生盖了无数好房子,最后建了一座这样粗制滥造的房子,自己却要住进去。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啊!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许就是因为老木匠没有把敬业精神贯彻到底的缘故吧。
所以说,一个人一生都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敬业精神,直到他退休前的那一刻;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前面做得再好,也可能会因为最后一刻的放松而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对于敬业精神,有些员工似乎天生具有,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一接手就可以做到废寝忘食,但有些员工的敬业精神则需要培养和锻炼。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61%的成功人士坦承,目前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既然他们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能做得那么优秀呢?
出身于音乐世家,现如今为美国证券业界的风云人物的苏珊对此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一定要面对的,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这是我应尽的职责。”这句话真的很耐人寻味,它体现出这些成功人士对他们现在所从事工作的敬重,这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的敬业精神。
事实上,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纵使那些所谓的“名门之后”也不一定从事他们所喜欢的工作,我们这些“常人”大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你绝对不能因为不喜欢,就成为对工作敷衍了事的借口。我们应该做的是,用自己的态度来控制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左右我们的态度。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更应当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即使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处在极其低微的位置上,拥有敬业精神往往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机会。哪怕只是从事修鞋的工作,有人把它当作艺术来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管是一个补丁还是换一个鞋底,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这样的补鞋匠,你会觉得他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反观那些没有敬业精神的补鞋匠则截然相反,在他们看来,这仅仅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群善于投机取巧、逃避责任、寻找借口的人,他们不仅缺乏对于敬业精神的一种神圣使命感,更是缺乏对于敬业精神的世俗意义的理解。一些人,本来很有才华和能力,但是他们对待工作却自由散漫,缺乏敬业精神,这种人将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是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快乐的。当你将工作推给他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将自己的快乐和信心转移给了他人。
只有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还不够,那么就应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敬业已经成为你的习惯。
7.清晰目标,明确梦想
梦想,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正是有了这些精彩纷呈的梦想,才会使我们的生活呈现出如此多的色彩斑斓。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犹如灯塔给黑夜中航行的船指引方向一样,目标就是我们工作的灯塔,它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向成功迈进。一个人只有首先拥有了远大的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才有成就大事的希望。没有目标以及能够达成这项目标的计划,那么不管你如何努力,最终结果都只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公司的资源罢了。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这句话出自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比塞尔村中的一座纪念碑上。比塞尔位于浩瀚的撒哈拉沙漠中,是一块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绿洲。千百年来,比塞尔人与世隔绝,就生活在这1.5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他们的祖祖辈辈也从没有一个人能够走出过这片大沙漠。直到1926年,肯·莱文发现了这个村庄,并且教会了当地居民识别北斗星以确定方向的方法,比塞尔人才相继走出了这片沙漠。为此比塞尔人在村庄的中心建立起这样一座纪念碑。是啊,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比塞尔人正是选定了正确的方向——北斗星的方向,并顺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才使得他们能够走出这片围困他们千百年的大沙漠。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夫人的求职经历也是颇耐人寻味的。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毕业之后,她想在电讯方面找一份工作。她的父亲就介绍她去拜访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夫将军。将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并且亲切地询问她想从事哪一份具体的工作。“这就要看您的安排了。”在将军的面前,她是一个十足的乖乖女,“随便您安排我做任何工作,我都乐意接受。”但是将军的脸色却凝重起来,说:“据我所知,我们这里没有一份叫作‘随便’的工作。”他非常严肃地说,“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由此可见,确立明确的目标是你规划职业生涯的关键,事实也证明了只有那些切实可行的目标才是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益的,你只有目标明确才可以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从而全心地致力于目标的实现中去。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一项关于人生目标与人生绩效关系的调查,在随机抽取的被调查对象中,50%的人目标模糊,不能自主;27%的人没有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10%的人有明确的目标,为自己的未来精心设计;3%的人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坚定不移地向着这个目标奋斗。25年之后,当再次跟踪调查这些人的现状时,发现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是处在社会最底层,他们往往大多生活困苦;那些目标模糊的人,大多进入蓝领阶层;那些目标明确的人士成为白领阶层,进入上流社会;那3%目标明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成为社会的顶尖人士、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这一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了目标对人生的积极影响和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实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忙于工作本身,而没时间思考工作的意义,更没时间去想对公司的意义。每到下班时,才感到“今天我很忙,但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总之是很忙”,第二天还是如此。在工作中,有的人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总是“到时再说吧”,这个弱点使他们永远被拒绝在成功的门外,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
盖尔·希伊在《开拓者们》中,访问了6万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最后归纳总结出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其实际能力所难于达到的目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你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你只要考虑一下你希望在多少年之内达到什么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可以了。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如果没有一个这样切实可行的目标作为驱动力,那么人们就会很容易对现状达成妥协。
成功,就是达到既定的、有意义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所谓成功。你如果想在人生中获得成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目标不是约束,不是羁绊,它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指明灯。因此,一个人只有向着一项明确目标前进时,他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去实现他的目标。
8.逐步实现你的目标
成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能挥洒自己的汗水,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其实,一天完成一点事情绝对不像事情的整个过程那么恐怖,因为把一个大的任务分割成若干细小的、易于消化的部分,就会使我们每天的行动都能收到实效,从而鼓起更大的干劲。
当你有了人生的大目标之后,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大目标”细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否则,一个看起来很大的目标,就只能是一座海市蜃楼,只有把它逐步细化为人生的中短期奋斗目标,才使你每天的努力要比整个过程的奋斗容易得多。
当“人生教父”奥格·曼迪诺计划开始写一本约25万字的书稿时,他的心绪甚至感到烦躁不堪了,根本不能平静下来。后来他改变了策略,按照全书的章节结构,每天只要完成一个部分即可,按照这个计划,写作任务进行的顺畅多了。他所做的只要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下一千字该如何写,这样才思若醍醐灌顶,滔滔不绝了。
后来他又接了一件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就这样一个个地积累起来,渐渐地他已经写了2000个剧本。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他总是说,如果在这之前签一张“创作2000个剧本”的合同,那他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给吓倒,甚至会干脆推掉,但实际上只是在每天写一个这样的剧本,经过几年的积累也就真的有这么多了。
当然,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这样的远见,能定下自己的目标,并按照一定的计划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但是明确的目标对于事业的成功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目标明确之后,只有这样按部就班做下去,才是实现你最终目标的唯一聪明做法。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出人意料地杀出一匹“黑马”,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是凭借什么取得比赛的胜利时,讷言的山田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众所周知,马拉松比赛靠的是体力和耐力的较量,当时许多人认为山田本一这样说不过是在故弄玄虚罢了。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夺冠。当记者再次询问他成功经验的时候,他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次大家虽然都认同了山田本一的实力,但还是对他这句深奥的话感到十分迷惑。
一直到10年之后,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揭开了这个谜团,他这样写道:“每次比赛前,我都会事先将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记下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个商店,第二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而被我一一征服。”
从山田的成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成功来源于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小步,不要幻想凭借好运就能一步登天。要把精力放在若干个短期目标上,你才能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坚持不懈,每天都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在生活中,却常常存在着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妄想自己能一步登天,一夜成名,或者一夜暴富。实际上,这样的概率实在少得可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目标难度过高,而是因为他自己认为目标太高太远,望而生畏,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了失败。如果我们像山田本一那样睿智,把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分解成若干个短距离,逐一跨越它,那么你就会感到很轻松。目标具体化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所以说,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小目标开始逐步突破!
9.你无法独自成功
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每一个人的个体力量都是有限的,不管他是伟人还是平常百姓。古往今来,那些想成大事者如果想用个人有限的能力创造出惊世伟业,必须善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的确,合作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经常被工作中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其实,有时问题完全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之所以他们觉得很难,是由于在他们的头脑深处只想到依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善于去获取他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过于表现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开始的时候,袁术、董卓等人也曾形成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但是最终因为他们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很快就灭亡了。而曹操、刘备、孙权却招贤纳士,善于用人,最终脱颖而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植物世界当中,世界上最雄伟的当数美国加州的红杉了。它的高度大约为90米,相当于30层楼房那么高。一般来讲,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应该扎得越深。但是,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表而已。通常根扎得不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可能把它们连根拔起,更何况红杉这么高大的植物呢?后来人们研究发现,红杉不是独自长在一处的,它们总是长成一片一片的红杉林。
“事实上,我们全都是些集体性的人物。就算是最伟大的天才,如果单凭所持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可是许多本来高明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作家歌德如是说。
有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眼前的景象和传说中的大相径庭,他发现地狱中摆着一口煮食的大锅,人们都围坐在锅的周围,但个个都苦着脸。他又仔细地观察,发现每个人手上都绑着一只4尺长的勺子,那长长的勺柄使他们无法将锅里的食物送到自己嘴里,所以大家都只得眼睁睁地守着可口的食物而忍受饥饿的折磨。
上帝又带着这个人走进了天堂。天堂的景象和地狱一样,也是有一口煮食的大锅,锅周围也坐满了人,每个人手上也同样都绑着一只4尺长的勺子。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个个满脸红光,精神焕发,十分愉快。原来,这里的每个人都是用勺子从锅里盛出食物,喂给对面的人吃,同时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为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结果也使自己吃到了可口的食物。
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肯帮助其他人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也会因此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帮助别人越多,我们所得到的也就越多。天堂和地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会不会、愿不愿与别人合作。
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你是一位普通的员工或者是一位部门主管,你的工作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总会和别人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必须要懂得:“你无法独自成功。”因此,你必须要学会与周围的同事协作配合。只有在他们的协作努力下,你才能更快地达成你的目标。为了使你的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完成,你需要别人。同样,别人也需要你。
成功学家告诉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人成功。他人一旦成功了,肯定也不会忘记你对他的好,这样你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英俊潇洒的迈克是一位天赋很高的青年演员。但他毕竟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现在的他极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他的知名度。不过,如果这些事情全部由他一个人来实施的话,势必需要一大笔开销,这对年轻的迈克来讲是承受不起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迈克遇上了纽约一家公关公司的业务经理苏珊。两人一拍即合,迈克成了他们公司产品的代言人,而她的公司则为他提供宣传所需要的经费。一段时间过后,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迈克不仅不必为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花费大笔的金钱,而且随着名声的传播,也使得他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苏珊自己也出名了,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社交娱乐服务,她也因此获得很高的报酬。
迈克和苏珊都取得了自己事业的成功,而且他们的合作更是取得了双赢的结果。通过合作,他们互相满足了对方的需要,同时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即使你拥有很强的能力,你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人的能量永远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善于与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经常运用这种合作的技巧,以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轻松、愉快。合作本身就具有无限的潜力,因为它集结的是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合作中间互惠互利,从而使你自己的竞争资本得到提高。
10.在合作中寻找快乐
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某公司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层层考试,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为了测验谁最适合这个职位,公司出了一道莫名其妙的题目:请三名竞争者到果园里摘水果。
三位竞争者一个身手敏捷,一个个子高大,还有一个身材矮小。看来,前面两个最有可能成功,但结果恰好相反,最后获胜的竟然是那个矮个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次考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竞争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上,很多都长在树梢。个子高的人,尽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数量毕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尽管可以爬到树上去,但是树梢的一部分,他就够不着了。而个子矮小的应聘者在刚进果园时,就很热情地和果园的园丁打了招呼,并且谦虚地请教园丁他该怎样摘这些树梢上的水果。园丁说他有梯子。于是,他提出借梯子。面对这个谦逊有礼的年轻人,园丁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有了梯子的帮助,摘起水果来自然不在话下。因此,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总监的职位。
这道题目考查的就是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赢得别人帮助和协作的能力!
在工作中,那些乐于助人、广结善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他们工作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相反,那些虽然自恃个人素质不错、优点很多的人,却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以致在他们需要合作的时候却得不到他人有力的援手。实践已经证明,一些人之所以在他们的工作中感到吃力、乏味,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坦诚合作。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那些看似强大的力量其实都是由点滴的个人力量聚集而成的。所以,如果想要取得成功,你就必须要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圈子。你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要完成事业的辉煌,仅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假使在你的成功道路上,你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他人有益的帮助,那么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得多,也只有团结他人,你手中的力量才会更强大。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很重要,但是,人际圈子并不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它是需要你来培养的。你只有用真诚和爱心才能巩固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合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其实每个人对待合作事宜都会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比如起码要能做到利己不损人,最好能利己又利人,决不能损人不利己,也就是说合作的最高境界是要尽力争取双赢的结局。那些不遵守游戏规则,耍小聪明,总想占对方的便宜的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从前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七个僧人,他们每天早晨的早点就是一大桶米粥。可是,七个人分食一桶粥,分量明显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决定轮流分粥,每人轮一天。按照这样的方法,每周下来,每人都可以在自己分粥的那天吃得饱饱的。后来,他们又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师兄来分粥。大家为了能够多分一些,就都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过了些日子,大家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好,经过讨论,他们决定还是恢复原来的办法:轮流分粥制度,但分粥的那个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选完之后,再吃那最后剩下的一碗。这样,每个分粥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粥,在他们分粥的那一天都尽量做到分得平均。于是,师兄弟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和气,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快乐。
庙还是那座庙,师兄弟七人面对的还是那一桶分量不是很足的粥,但在不同的分配制度下,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在合作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每个人,这样才能保护那些积极的合作者,从而消除那些浑水摸鱼、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那么,在人际关系中,怎样做才能让别人愿意与你合作呢?
善于交流。同在一个公司工作,你与同事之间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肯定会存在某些差别,你要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事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会有更多的同事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平等友善。在公司里,即使你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即使你的老板也似乎对你另眼相看,但你也不要显得太张狂。切记:你不可能独自完成一切工作。
积极乐观。在工作中,即使是遇上了十分麻烦的事,也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要对你的伙伴们说:“我们是最优秀的,肯定可以把这件事解决好。”
接受批评。你要把你的同事和伙伴当成你的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评。一个对批评暴跳如雷的人,每个人都会敬而远之的。
人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人心所向、众志成城,那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
11.尊重你的时间
歌德曾说:“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人生于世上,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众多名家对于时间的宝贵也都有深刻的认识。晋陶渊明有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诗中也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诗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是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鲁迅先生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是的,生命是短暂的。即使按照人均80岁的寿命计算,人的一生也只有3万天。这其中还要去掉童年、暮年、生病、吃饭、睡觉的时间,其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事实上并不多。所以,属于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你只有认真地去对待这些时间、有效地去利用这些时间,你的生命才不会荒芜而毫无价值。如果你整天忙于无聊的应酬当中,忙而无效,这简直就是在白白浪费你的生命。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历来惜时如金,他把点滴的时间都用在创作上。可是,像当今众多的名人一样,他也面临着数不尽的应酬:今天朋友邀请他去参加一个聚会,明天又有一个地方官员请他出席一个重大活动……这样频繁的社交活动占去了他不少时间。一次,为了赶一部稿子,他干脆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剃去半边。这样,亲友们再来邀请他时,他只要指指自己的这副滑稽相,就可以轻易地谢绝他们的社交约会。不久,等他的胡须和头发长起来的时候,他的作品也完成了。
事实上,古今中外那些有所成就的名人,他们无一例外不是惜时如金的。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他甚至为了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在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座椅,就是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爱因斯坦倒在病床上的时候,他的一位老朋友问他需要什么东西时,他说他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他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看看,那些名人之所以让人高山仰止,或许正是他们能够珍视时间、善用时间吧,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取得常人所不能取得的成绩。
大凡尊重时间的人,都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他们善于尊重别人,办事讲求效率,做人做事讲求诚信严谨。在他们看来,守时就是诚信的基础,无突发事件而不守时,实际上就是没有诚信的表现。
小王毕业后应聘到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在公司培训的时候,他就发现公司上下班时间观念很强。所以,在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他便早早地来到了公司,仅仅这样一个细节就让上司感觉到他是一个十分重视工作的人。在这以后的工作当中,小王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上司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没过多久,上司就把一项重要的谈判项目交给他去完成。项目的另一方是韩国的一家公司,小王知道韩国人普遍的时间观念很强,在洽谈业务的当天,小王提前半个小时到达谈判地点,熟悉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对方代表来了,小王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项目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双方签字以后,小王又以主人的身份带着对方的代表浏览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对于小王热情周到的招待和娴熟的谈判技巧,韩国公司的代表投以赞许的目光。
回到公司之后,首战告捷加之外方代表的致电嘉许,上司也更加信任小王了,提升他为部门主管。
故事中,身为职场人士的小王深知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的上司和韩方的谈判代表对其产生了信任感,也正是由于遵守时间这一细节让他赢得了迅速晋升的机会。所以说,守时是各种职业交往中最基本的承诺,也是体现诚信最基本的要求。试想,如果连遵守约定时间的承诺都经常做不到的人,又如何能够做到那些需要付出更大代价的承诺呢?对这样的人,信任感又何从谈起呢?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柏芬的小镇去拜访他的老友威廉·彼特斯。动身前,他致信老友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时前到达他那里。但天有不测风云,尽管2日早上康德很早便出发了,但是途中一条被洪水冲断的木桥阻断了他的去路。而此时距约定的时间还有不到一个小时了。为了准时赴约,康德在征得了一位破旧农舍主人的同意之后,买下了他的房子,并用这房子上的木头修好了木桥。最终,10时50分,康德在约定的时间内赶到了老朋友的家里。
后来,他的老朋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那个农舍主人那里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他很是感慨,便写信给康德:“您真是太客气了,您还是一如既往地守时。其实,老朋友之间的约会,晚一些时候也是可以原谅的,何况您还是遇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呢?”向来一丝不苟的康德在回复老朋友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
是啊,遵守时间就是遵守承诺。即使是因为特殊的原因不能守时,也应该想办法提前通知对方,并表示自己的歉意。遵守时间决不是一件小事,他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在工作中间,不遵守时间轻则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你事业的发展;重则可能让你彻底失掉成功的机会。现代商业社会讲究的就是信誉,守时不仅仅是信誉的体现,也是信用的表现形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职场中,遵守时间已经成了一名优秀员工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遵守时间不仅仅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也体现为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12.学会管理时间
比之岁月长河,人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你的时间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规划,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就会白白地浪费掉。对于你来说,你最宝贵的财产就是你手中的时间,但是时间又是一种不能逆转、不能贮存、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你必须要牢牢记住,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一个真正懂得管理时间的人,应能依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时间的先后顺序。这样,当重要事件发生时,才能不慌不忙地处理。这样的人才是懂得时间管理观念的人,才是时间的主人。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就是一位善于管理时间的人,他每次和他的顾问会面的时间都是九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任何电话他都是不会接听的,秘书小姐也不能在中途进来干扰他和顾问的谈话。在刚好过了八十分钟之后,摩根会要求顾问把当天的讨论作个结论,并且把下次会面的时间定好。在这九十分钟的时间里,他们通常每次只谈一个问题。因为摩根认为,没有人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就把重要的问题讨论完毕,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才行。另一方面,一个人集中精神在某件事情的最大限度大约是九十分钟,过了这个时间段之后,人大多就没那么专心了。
一个人要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的工作时间。现代人好像总是很忙碌,但是,忙来忙去也不知在忙些什么?反过来看,有些人随时都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难道谁能肯定他不忙吗?一位成功学大师说过:“我能成为人人尊敬的演讲大师,我能在年轻的时候成为富翁,我周游世界,我享受你享受不到的生活,因为我从一开始就从不拖延做每一件事!我相信我做的是正确的,思考之后我就迅速行动,我知道我的时间有限。”这位大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会管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你会不会利用你的工作时间呢?这不是单纯地看在你的工作时间内是否充满了各种工作。你要知道,工作是很多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有些人,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甚至下班后还要继续加班。他们看上去很勤奋,工作效率却并不高,还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这就是不会管理时间造成的。
联想为什么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呢?这也要归功于联想总裁柳传志的时间管理观念。他只做那些重要而不是紧急的事情。他经常思索,过去忙,处理的都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或者是不重要而紧急的事情。现在,工作时间比以前少了,因为他处理的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做好时间上的有效管理,工作就能进行地顺利得多,而不会一天到晚手忙脚乱或者疲于奔命了。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上帝每天一大早都会去拜访那些刚起床的人,然后很公平地交给每个人5000美元。在晚上临睡时,他又会出现,把每个人剩余的钱全都取回来,只见有的人5000美金一分没用,有的剩下100美元,有的则干脆花光。
读到这里,或许大家都已经能够读懂这个故事蕴含的真正意义,在于每个人每天使用时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有的人根本什么事也没做,有的人用了一些,有的人则充分利用。现实中,有的人明白时间的意义,在他们看来,珍惜时间就是珍惜机遇。所以,他们也会因为自己抓住了时间,从而也就抓住了机遇。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车上时每遇红灯,我就会把当日报纸拿出来看看大标题,以便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我的耳朵也没闲着,我习惯一上车就开始放社会大学的录音带。但是,精神较紧张时,则会选听一些开发潜意识的音乐。眼睛再顺便看街景,偶然有什么感触、想法或创意时,一遇上红灯便会抽出记事本写下来。比起许多人在塞车等红灯时的心浮气躁,破口大骂,我的做法是不是比较具有创造性及建设性呢?”又如,我们经常可以在早上上班的途中看见许多学生都会在等公共汽车或坐地铁时背英文单词。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比那些交钱去补习班学一年英文的学生还要有效率得多。
现代职场,忙碌而紧张,时间往往显得不够用。我们既然无法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时间,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时间管理的效率:
1.注意力集中的限度
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的时间,有其自然的限制。如果工作的时间超过了注意力集中的限度,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就会觉得工作苦不堪言。因此,在规划工作的进度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2.将工作按优先顺序进行分类处理
工作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重要且紧急的事,这一类非常重要,具有急迫性和突发性,甚至必须立即作出回应或是加以处理;二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通常是富有挑战性,并且具备长期性规划的特色;三是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泛指某些因为时间急迫而必须赶紧回复的事情;四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意味着没有时间急迫性与压力。我们可以将每周或是当日的工作,妥善地设定出优先顺序,以此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避免疏忽某些需要处理的事情。
3.找出自己最有效率的工作时段
如果有重要的工作必须完成,就要一定保留充分的时间。对重要的事情来说,必须有充分的时间才能完成它。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是上午时段精神较好,直到下午两点钟后开始变差。虽然,这种情况也会因人而异,但是只要你能够掌握自己精神情况最佳的时段,并且将重要事务安排在此时执行,往往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4.排除干扰
公司里面浪费我们太多时间的因素主要有打电话、开会和处理信件这三方面的内容。在处理电话方面,你应当简洁明了,养成能在3分钟内把问题解决并挂掉电话的习惯;在参加会议方面,发言必须简短,内容充实而不流于形式,会议必作“结论”;在处理书信方面,写信时应尽可能简明扼要。
13.轻松化解工作压力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因此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压力是一种认知,是在个人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应付的范围时产生的。我们常常认为压力是外来的,一旦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就认为那是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一个人能否顺利应付压力,取决于他对压力的认识和态度。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则关于沙丁鱼的故事吧: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在古时候,由于渔船窄小,加之沙丁鱼非常娇贵,它们极不适应离开大海之后的环境。所以每次打鱼归来,那些娇嫩的沙丁鱼基本都是死的,这不但影响了沙丁鱼的食用味道,而且价格也差了好多。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了很多办法。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沙丁鱼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最终,运到渔港的就是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
从沙丁鱼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当人们感受到压力存在时,为了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
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一个铁圈把一个成长中的小南瓜圈住,以便观察南瓜在生长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能有多大。第一个月测试的结果是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第二个月,测试的结果是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这个结果完全超出了原先的估计。等到第三个月时,测试的结果简直让大家目瞪口呆,这个小小的南瓜竟然承受了3000磅的压力。当充满好奇心的试验人员打开这个不同凡响的南瓜的时候,发现这个南瓜被铁圈箍住的部分充满了坚韧牢固的纤维层,而且南瓜的根系也伸展到了整个试验土壤。
一个小小的南瓜为了冲开铁圈的束缚,尚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并且积极地把压力转化成生存的力量。同理,企业中的员工,在你所处的工作环境下怎么能够不承受工作的压力呢?其实,大多数的员工都能够承受超出他们想象的工作压力,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比自己想象中大得多的潜能。
压力,是磨炼成功者的试金石。诸如,在职场上的竞争、忙碌会给人以无形的压力,有些人被压垮了,有些人却可以把压力变成燃料,从而让生命更猛烈地燃烧。优秀的员工不但能够承担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还能够在环境相对轻松的时候给自己“加压”。聪明的员工总是在自己的背后放一根无形的鞭子,让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一秒都处在适当的压力下,这样才有一种紧迫感,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始终如一的韧劲。企业也总是在不断给员工施加适当压力的过程中,逐渐淘汰那些不能顶住压力的员工,以保持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小杜在一家外企工作,近来因工作压力较大,时常出现头痛、失眠、四肢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同时经常烦躁不安,动不动就想发火。到医院检查后经医生诊断,并没有发现什么疾病,只不过是由于工作压力太大而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现代都市生活当中,像小杜这种情况的并不是个别现象,并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巨大的无形压力正在追赶着上班族。据调查,目前有80%以上的上班族认为自己缺乏职业安全感,担心失业、觉得工作不稳定、缺少归属感、对工作前景感到忧虑、在工作中经常被挫伤自尊心等。这些无形的工作压力会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容易使人产生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精神紧张、焦虑、愤怒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表现出抑郁症的征兆,如孤僻、绝望,甚至自杀等。
工作中有压力是正常的,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压力。既然压力是不可避免、又不可消灭的,那么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减压,使压力保持在我们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不要发生“水压过大,胀爆水管”的可怕事故。要化解压力,就要不断为自己设定目标,自我加压。处在各种压力之下,你也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压力是阻力,但压力也是提高你自身能力的催化剂。如果你在面对压力时一味地害怕、困惑,那就很容易被压力打垮。但如果你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最后就会发现,其实压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