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影响
2.3.1 冲击国际能源市场
美国页岩油产量屡创新高,世界范围内石油需求增长乏力。美国原油产量近年来屡创新高,主要原因即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其原油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原油供应出现过剩。2014年9月,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该报告粗线条地描画了一幅世界石油财富转移图:随着油砂的开发,加拿大已超过海湾国家,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发,使得页岩油气成为国际能源界的“博弈改变者”,预计2020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突破85%。随着“盐下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巴西近几年发现多个海上大油气田,到2020年,巴西的石油日产量或达到沙特的55%。
由此,中东世界石油版图中心的地位已被动摇,中心正在向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为轴心的美洲方向转移。页岩油气的开发,有可能是美国主导的本轮原油暴跌的最大动力。此外,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家因战乱中断的原油出口逐渐恢复,国际原油供应进一步增加。
过去几年时间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天然气第一大资源国和生产国,不但实现天然气的自给,还将成为天然气出口大国,这一转变对世界工业革命和世界资本套利将是一场重要的推动和“洗礼”。
过去五年间美国非常规油气的页岩气产量增长近20倍,达到年产量1000亿立方米,而2010年中国天然气年总产量只有944.8亿立方米。得益于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而2009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5820亿立方米。
产量地位的更替使美国天然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发生逆转,受此影响,美国不仅取消了原本进口500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的计划,甚至开始需要出口一部分LNG。页岩气革命极大地缓解了美国的能源供应压力,美国能源自给程度也因此显著提升。由于有了能源供应方面的底气,美国无论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还是国际政治领域的表现都高调了不少,主动性增强。如今再加上新能源的大力发展,美国不仅会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而且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美国“清洁能源政策”是:到2035年美国电力消费80%需要来自天然气等的清洁能源;加州要求到2020年实现33%的清洁能源;科罗拉多州则激进地要求到2015年实现30%的清洁能源。虽然,这些都是惊人的数字和计划,但是站在人类还未侵占的世界油气总资源量80%的非常规油气面前,这或许是一场世界价格革命的开始。
2.3.2 改变世界能源地缘政治
(1)中东地位下降。非常规油气的发展使世界油气供应的中心逐步西移,中东石油供给对美国经济的制约作用逐步减弱,这使美国可能在中东实行更加激进的外交政策。因为美国在页岩气方面能够取得突破,在石油领域美国未来也可能成为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原本是美国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但现在沙特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正在降低,因为伊朗与沙特在政治和能源市场中都是竞争者的关系,这从美国同意放松对伊朗的制裁就可看出端倪。而从中东等传统能源安全相关区域腾出的资源和力量,或将加速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步伐,加强亚太外交力度。
(2)削弱俄罗斯在欧洲的影响。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普遍比较依赖,目前超过30%的欧洲天然气需求依靠从俄罗斯进口来满足。欧洲一直谋求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刺激了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依赖的决心。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虽然由于天然气储存和运输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目前美国天然气出口限制政策,短期内欧洲依然难以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美国已经开始和欧洲探讨北美天然气入欧的问题。可以预见,未来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会逐步减低,这对以能源作为支柱产业的俄罗斯会是一个打击。
(3)引发外交格局变化。未来能源革命对各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取决于页岩气发展的产量和可持续性。目前页岩气对美国国内供需影响比较大,对于全球能源市场而言,美国页岩气冲击不大,毕竟对于全球能源消费量,占比很小(1%左右)。因此,美国页岩气发展无法替代俄罗斯保证欧洲能源供应。但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示范作用给欧洲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未来,欧洲可能加强与北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能源合作,以试图逐步摆脱至少减轻能源受制于俄罗斯的局面。而俄罗斯则可能在布局和稳固主要欧洲客户市场的基础上,加强同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合作,以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分散政治上和需求市场上的风险。此外,随着对中东油气资源依赖程度的下降,美国的中东政策将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4)重塑国际贸易格局。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至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一是加速推进“再工业化”进程,增强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自从入主白宫以来,奥巴马一直将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举措。目前,“再工业化”已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上升4.0%,创下3年多以来的最高增速。二是引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非常规化石能源开发潮流。美国页岩气革命发生后,国际社会将寻找非常规化石能源的关注焦点由可燃冰、煤层气等转移到页岩气上,许多国家为勘探和开发本国的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大规模投入,这不仅为美国出口相关技术和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更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锁定效应,导致部分国家将大规模开发页岩气视为弥补石油和常规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首选方案。但实际上,由于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各国的页岩气在可采储量、开发难度、开采成本等方面均大相径庭,并不见得都能成功照搬美国模式。对这些国家而言,即便引进了美国的相关技术和设备,短时间内也难以实现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甚至可能因此耽误了对其他能源技术和能源品种的研发,从而对自身的经济竞争力不利。
2.3.3 碳排放谈判加强
由于担心减碳可能影响经济增长,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持相对消极的立场,不愿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并不惜破坏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但页岩气革命的发生为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在页岩气产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2013年6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项电厂减碳计划。根据该项计划,美国将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数,在2020年前,将电厂二氧化碳排放削减25%以上;并在2030年前,将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0%。
奥巴马政府的这一积极表态不仅有助于改善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承担强制性减碳义务造成了巨大压力。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长期以来一直以新兴发展中大国碳排放总量大、增速快为由,要求将中国和印度等国纳入全球强制性碳排放控制体系,并呼吁发达经济体将此作为开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的先决条件。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当前全球正处于规划或建设中的火力发电厂约有1200座,其中四分之三以上位于中国和印度。一旦这些火力发电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全球碳排放量将有可能在2012年的基础上飙升80%以上。届时,中国碳排放的增量将超过美国削减量的3倍。
面对全球正在加速变暖的客观事实,2020年以后,中、印等发展中大国恐怕再难将自身的发展权置于全球共同减碳的义务之外,相关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甚至有可能因碳排放空间不足而被迫放慢经济增长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