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严监管环境下的资管行业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迎接正本清源的大资管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要求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这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近年来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据相关专业机构统计,截至2016年末,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65万亿元,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5倍。同期,全社会各类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到96.66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9.16万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61万亿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5.28万亿元,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34.74万亿元,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23.11万亿元,资金信托产品17.46万亿元,投连险、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4.3万亿元。各类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社会财富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资管机构要深入贯彻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正本清源,力求行稳致远。

首先,资产管理行业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之本源,做好资产管理主动管理业务,强化勤勉负责、尽职管理的义务,切实做到以投资者利益为重。发达国家经验显示,信托制度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最优选择。国内实践经验显示,基金法是规范信托主体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奠定了资产管理活动的基本规范和行业依法监管的根基。以公募基金为例,基于基金法信托责任的制度化安排使公募基金成为投资者权益保护最充分、市场最规范、系统性风险因素最少的资产管理行业,树立了大众理财服务的标杆。同时,基金法打开了私募基金规范发展的新篇章。因此,未来全社会资产管理活动都应当遵循基金法确立的信托关系,通过统一有序、规范透明的方式共同参与社会财富的管理,促进资本形成和社会发展。

其次,资产管理机构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功能价值,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资管机构尤其要避免过度强调短期功利主义,积极践行长期、有价值、可增长的责任投资,服务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和促发中国经济新动能,战胜挑战,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投资者可持续收益发挥有益、有效、有恒的作用。

最后,资产管理机构要把防控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夯实风险控制和处置能力,加强机构内控建设,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坚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确保资产管理行业稳定与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良好的资产管理市场,应当建立“基础资产—集合投资工具—大类资产配置”的生态体系,三层架构的每一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而言,从基础资产到组合投资交给普通公私募基金以及公募REITs等专业化投资工具,由公私募基金从投资人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买方对卖方的约束作用,关注科技动向、产业发展趋势、公司战略、企业家精神,跟踪经营成效,发现具有低成本、技术领先和细分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者寻找有长期稳健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建立特定投资组合,打造适合不同市场周期的投资工具;从组合投资工具到大类资产配置,交给养老金FOF,比如目标日期基金(TDFs)和目标风险基金(TRFs)等配置型工具,专注于长周期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开发满足不同人群生命周期需求的全面解决方案。在这个有机生态中,通过投资工具的分散投资可以化解非系统性风险,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可以化解系统性风险。

另外,资本市场税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是影响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应加快研究有助于资本市场投融资效率和促进长期资本形成的税收体制,建立公平、中性税负机制,推动税收递延惠及个人账户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推动基金法税收中性原则落地,避免基金产品带税运营,推动REITs等长期投资工具更好地对接养老金需求,服务实体经济转型。

这本由中国财富研究院与星石投资共同编撰出版的《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严监管环境下的资管行业转型》博采众长,邀请公、私募基金,银行,券商,信托公司等各资管领域的专业人士就行业热点、痛点进行了深刻论述,总结了资管行业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经验,探讨了未来的前景与方向,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新形势下资管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讨论。

是为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