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改革创新者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大胆创新 勇于谋划

张吉林

细读《改革方法论》一书后对我震撼很大:海垦拥有海南1/4的土地和1/8的人口,它有自己的农场、学校、医院,是一个小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和我们集团公司的企业结构非常相似。海垦,仅仅利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新生,完成了一次令人惊艳的蝶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非凡的成绩,这与海垦的“顶层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关系。民生工程、政企分开、社企分开、公司重组、海南橡胶上市等,看似顺风顺雨,实际包含了海垦的改革“方法论”。

以下谈谈我对海垦改革的一些读后感受:

一、“方法论”是实施一切事情的法宝

企业的决策者也好,还是社会公众的一员,一件事能否做好、做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法是否得当。海垦在改革启动之际可以说是矛盾重重、雷区遍地,几乎所有海垦人对现状不满,都认为自己是现状的受害者,在改革的市场化目标确定后,成功实施的关键主要是“方法”得当。一是海垦改革的顶层设计者王一新在启动改革前抓住了“牛鼻子”,即“民生工程是改革的基石。先从民生入手,把民心先稳定下来,只有民心稳定了,改革的大环境才可能生成。”解决了民生用水、用电、道路及住房等拖滞多年的遗留问题。二是在启动时期的改革项目设计中,王一新的做法是“做加法、做增量,不做减法”。暂时先绕开错综复杂的既得利益群体,把变革的重心放到体制之外,通过新的生产能力和效益中心的建设,造成对体制内的巨大压力,形成改革的势能。三是对干部队伍从解放思想入手,通过分阶段、有步骤的培训,逐渐形成改革的共识。四是善于借力。王一新多次借助政府力量,现场办公,特事特办,为海垦争取了许多政策支持。五是采取“蛇形”策略,当一项改革措施无法直线前行时,在妥协中寻求平衡点,在曲折中发现前行的路径。

二、方法总比困难多

海垦在改革中没被诸多困难吓倒,而是在“有情怀的孤独”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法宝”,成就了海垦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蝶变。

前两年间,煤炭市场全面萧条,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集团公司又遇到资金极其紧缺的情况,翟红董事长号召节约开支,节能降耗,各单位、各部门出主意想办法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集团公司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在2017年工作会上翟董事长研讨时对集团公司各部门、各矿提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煤炭是基础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但经过此次市场洗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不能肆意妄为、随心所欲,投资必须谨小慎微,严格评估;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需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积极寻求解困之策。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影响,有的干部思想封闭,思维固化,对发展金融重视不够,对现代企业治理、公司运营、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同时项目工期延长,投产达产延期,导致投资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发展金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投资回报是解困的重要切入点。”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解决两个观念问题:一是坚决摒弃只图人多、不讲效率的观念。二是彻底摒弃集团管的越多、基层依赖性越大的惰性思维,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坚持走改革创新和市场化的路子不动摇。

翟董事长研讨会上的讲话从企业的发展、生存“顶层设计”谋篇布局,从侧面教给了我们作为一名部门、公司、企业的负责人如何在管理中实现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中用好“方法论”,犹如一场春雨浸入与会者心田。

三、管理者个人魅力的作用

从海垦改革的成功例子可以看到,王一新的特点之一是做到了“不粘锅”,身为海南橡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但拿的还是海南省农垦总局公务员系统的工资,也就是做人不自私,不想自己;特点之二是敢于担当,能受委屈,在利益面前能守得住底线,不触碰红线;特点之三是坚守办事程序,利用制度管人、管事;特点之四是不浪费人生,在每一个做事的舞台上尽量表演精彩。

“胸中无私天地宽”。企业的管理干部做到了这一点,就能紧密团结身边的下属和班子成员,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学、思、践、悟”,做一名敢于担当的企业管理者。

目前集团公司正处于发展关键期,这需要我们大胆创新,敢于谋划,先试先行,在做事的舞台上尽心尽力,为集团公司的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阳煤集团副总工程师,通风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