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角色与内涵:动画符号的语言研究

第一节 角色符号化:“形”元素

动画角色造型符号化其实就是将我们脑中抽象的思维活动通过具象的事物或符号来进行组合、配置使其产生出新的符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造型的过程,但凡涉及造型必然涉及形的问题。此处所说的“形”元素就是指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三个最简单、最基的形态元素,再复杂的动画角色造型也无非由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三个最简单、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经过多次的组接、切割,配置而成的。它们是构成动画的角色的“原材料”,即盖房的“砖瓦”、英语中的英文字母、音乐中的音符,是构成动画角色造型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无论多美妙的楼房建筑也都是由“一砖一瓦”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关系垒起来的。要想创造出美妙的楼房需要有四个基本环节。首先地基要稳;其次要了解“砖瓦”的属性;再次根据我们想要的房子类型和要求来决定“砖瓦”的排列组合关系,这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不但对“砖瓦”的属性相当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实践中获取了足够多的经验来作参考;另一种是无经验或经验较少的新手,只能根据自己对这些“砖瓦”属性的理解,来进行反复的尝试,努力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是装饰、装修,即对整个房屋的一个包装宣传。而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亦然如此,地基就犹如前期的准备工作(素材搜集、构思等),“砖瓦”就犹如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三个基本“形”元素。动画角色造型符号化设计初始阶段就是对这些形的元素进行构成上的推敲与组合。

一、“形”元素的属性、特质

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特质,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塑造出的角色也就必然有其不同的个性类型。比如:圆形由曲线组成,是圆满、团圆、完美的象征,给人以活泼、生动、饱满、张力的感觉。圆鼓鼓的卡通形象具有广泛的亲和力,符合儿童脸型特征,且易进行衍生产品开发,识别度较高,具有典型的符号性。以圆形为主的卡通形象十分多。如:功夫熊猫阿宝、米老鼠、机器猫等等。方形具有端庄、正直、憨厚、大方、有力度的造型特点,给人以稳重的印象。方形的卡通形象认知度非常高,且给人以可靠、稳重、憨厚老实的感觉。三角形给人以尖锐的、不稳定、多变的印象。三角形组成的造型,还能引起狡诈、邪恶、多变、伶俐等的联想,如狐狸、巫师、妖魔等角色造型以斜线三角形构成的比较多。三角形以及三角形衍生出来的半圆形卡通形象,能给人以独特的印象,常以阴险邪恶、尖酸刻薄的形象出现。不同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也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经验。比如形容强壮的勇士就可能会用高大魁梧;形容一个小偷可能会用贼眉鼠眼;形容一个尖酸、狡诈的人我们可能会说他尖嘴猴腮之类的。用形来说话是视觉艺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手法。所以角色设计过程中的造型首先是“形”语言的取用问题。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角色设计之初,内心必须先建构对“形”语言的概念性规划,对角色个性的基本属性进行定位,充分运用人类共有的心理经验,以确保角色的个性特质能被观众解读和认知,但在简化与凝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强调这些形态元素的合成应用,避免过分简化使造型看起简单和呆板。任何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造型都不是仅仅靠一个简单的造型元素所能代表的,它往往是以某种形态元素为主导,同时兼有多个或多种形元素配置而成的。所以了解清楚这三个基本构型元素的属性特质是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必备的能力。

二、形的配置与个性特质的塑造

我们首先来感受两个动画角色,了解下造型和角色个性特质的关系。不难看出第一个圆鼓鼓、胖乎乎,整体以圆形为主,给人以平易近人、憨态可掬的感觉,个性可爱、善良、带点傻乎乎的感觉。如若单从角色本身看可能不够全面,像贪吃偷懒和重情义等个性则必须通过故事情节的塑造才能体现出来,观众才能看到一个比较完整、鲜活的动画形象。第二个角色造型以方形和倒三角形的结合,给人一种强大而又阴险的感觉,个性强悍、报复心强、嫉妒心强、心狠手辣、为达目标不择手段。

所谓形的配置就是运用多个或多种形态元素按一定的规律或比例进行反复的切割、配比、组合,从而生成一种全新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可视化形象概念的过程。很多初学者由于对动画系统工程和动画角色造型的意义不了解,所以常把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理解成只是一些简单的基本形的组合,实际上它是一个用概念形进行角色形象主导特征的规划过程。我们在描述一个形象时通常先说它的最主要、最突出的大概特征及概念性印象,比如说它看上去像电线杆一样又瘦又长,然后直接会聚焦到它最有特点的位置,如:它的下巴很尖,它的嘴巴很大或者是说“它看上去很奸诈或非常灵敏”之类的。这些描述都是以概念形为依据而展开的。符号化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被识别和记忆,角色的形态往往是通过角色大的形态为基本依据的。我们对一个角色的个性进行直觉上的判断也是以这个角色主要的形态概念为依据的,这也完全符合人的视觉心理感受。这些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动画角色符号化设计过程中去,运用这些心理经验和视觉经验,然后再根据我们要设计的形象有意识地去强化某些方面或者削弱某些方面。包括五官、发型、表情甚至动作表演在内的一切设计,都是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的这些视觉经验进行转化和再创作的过程。不同的生命形态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而我们所设计的角色的性格往往也不是单一的,通常是以某种性格属性为主,兼有部分其他个性来使角色性格丰满起来,所以角色符号化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试错的过程。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必须把握一个原则——极简主义原则。那么角色就是包裹在一个简洁的外形下的具有丰富的内涵或性格特性的形象。我很赞成于胜军导演说的一句话:“设计往往是越接近本质,越容易成为经典。”所以我们的设计必然是一个由抽象到具象、由概念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的符号化的过程。

特质是首先区别于它体的、角色所独有的、特殊或特别的气质。具体的角色设计就是要通过这些不同特质、不同大小的形态元素的组合来塑造丰富的、变化性的、可视性的、有细节和形式美感的角色形象。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和了解一些动画角色的形式美构成法则,整个形体需要有简繁、大小、方圆等的对比关系,同时还要兼顾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对于动画角色造型而言,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其外部轮廓或者剪影形看出其体态特征,这也切合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符号化处理原则。若细节过多,不但会影响整体形态,还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所以造型宜简不宜繁。

第二节 内涵符号精神:析《蜕》

动画影片《蜕》以有着两个灵魂的女孩为故事主角来展现中国当代社会打工人群的典型特征,叙述了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孩到大城市打工,见到大城市新奇而又令她恐慌的状况,包括拥挤的地铁、不安的工作、社会负面的营销手段、不忠的爱情等。本节将从符号、视角与意境这三个角度分析影片中所包含的性别与文化、社会的“真实”、“空”与留白。

一、符号:性别与文化

1.性别与活动本身

在《蜕》这部动画出现的各个角色的关系中,女孩作为故事描写的主要对象,只不过是反映父权社会中的符号,她不是作为女性的能指而存在,不是某种现实存在的简单对应物,而是父权意识形态体系的符号,在动画影片中女孩成为一种性别意指的能被感知的对象——活动本身。

影片意在反映当前社会的一些问题,例如权色交易、男性主导、价值观缺失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借用片中这个女性化的父权主导体系的符号,演绎生活工作的历程。换句话说,影片中的女孩实质就是一个为推动故事情节的润滑剂或者为揭示男性心理,体现男性价值观念载体的符号。例如代表女孩心理活动一面的猫灵魂,对购房客户丈夫的诱惑,此丈夫得逞后的得意忘形、大笑。还有地铁那场戏,价值观缺失的市民全部低头玩手机,地铁到站后他们的冲刺、拥挤、不安,没有道德和秩序。

2.引申义与文化层面

在《蜕》这部动画作品中,剧情被藏于众多符号的背后,而这些有着剧情发展指令的符号一般都包含指示义和引申义,前者是符号的自然本意,后者是符号的引申含义。在本部影片中还出现许多这样的符号,它们的指示义已被挖空,取而代之的是引申义。也就是说符号的能指与原本的所指脱离,转而与新的所指结合。比如影片中舞动的花瓣和花蕊,已从花瓣和花蕊的所指转移为女性妩媚的身体和性感的腿。这样的符号与新的所指的结合意味着进入到符号意义的第二个层面,即文化层面。

这样的符号所引申的文化层面是在我们的意识形态、审美需求以及观看方式的背景下表达和理解的。所以在观看影片中的所有物项时,不是欣赏现实存在的对应物,而是通过意识形态分析符号的引申义与其对应的文化层面,从而理解影片的剧情内涵。

二、视角:社会的“真实”

1.全知视角

《蜕》在剧情叙事视角上以全知视角,引导观众用作者事先设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阅读社会的“真实”。影片通过全知的视角,可以充分地描述女孩、她的两个灵魂、两对夫妇、领导、恋人的外在活动,而且能自由地出入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从而反映社会的“真实”。

分析影片中第一对连体夫妇来到售房部没有买房子,女孩由于没有业绩,被领导训斥的一幕。女孩低着头,无声,任凭领导暴跳如雷地责骂,但她的内心极其厌烦和不安。此时以全知视角不但展现了女孩的外在活动还刻画了内心活动:代表女孩内心活动的两个灵魂出来阻挡领导的责骂,保护女孩。

再看影片中另一幕,女孩被恋人抛弃呈现出伤心、无助、期望。这一幕中,女孩欲挽救自己的爱情,若干藤蔓缠绕着她,她不能挣脱出来。女孩被藤蔓缠得变了形,她伤心哭泣,她的两个灵魂来安慰她,帮助她脱离困境。全知视角以旁观者看世界的角度引导着观众的认知、理解,让观众客观地看待社会的“真实”,冷静地分析人物及其环境状况。

2.主观视角

《蜕》不仅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还融入了参与叙述人的主观视角,对叙述方式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处理。

例如地铁一幕,作者交代女孩已来到城市,第一次看到地铁这样新奇的交通工具和周围全都在低头玩手机候车的市民,以及市民不顾一切挤地铁的情景。作者以女孩作为主观视角展开叙述,在此基础上,又精心安排了几组全知视角的叙述:从市民的眼中看地铁的到来,看女孩被撞,从旁观者看地铁的开动,和女孩被撞。这样主观视角的融入为影片增加了层次,也丰富了叙事。

3.全知视角和主观视角结合

全知视角和主观视角结合于《蜕》这部影片中,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更好地讲述故事,反映社会的“真实”。大家刚看到这部影片,可能会认为这件作品只是导演的一个梦或一个虚幻的想象罢了。其实它是用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视角诗意地再现社会的“真实”。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来自社会真实的事件和案例,加个引号意味着用艺术的符号把它抽象出来、提炼出来,更集中、有效地认识社会,更为有趣地观影。

三、意境:“空”与留白

1.非传统留白

《蜕》这部影片采用西方的绘画材料营造了中国的意境“空”。美术风格上既有中国水墨的精神又拥有国际时尚的元素,是中国传统水墨的新呈现。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留白,语言的留白、绘画中的留白特别突出,同样动画中我们也需要留白。而这部影片中的留白并不是传统形式上的真正留着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而是充满意境的留白。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留白理解为画面中那些留出的空余,更不能认为留白就是纸上的白色。这里所说的白,就是一种“空”,一种被淡化的东西,一种建立在实体上的虚无。因为它,使实体的东西更不乏味道,使原本简单的东西更加丰富,使物化的东西更有意境。

本部影片留白的运用,一方面体现在动画的场景中:场景和整部动画中的故事背景、历史背景、文化理念、造型风格、气场氛围、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本部影片中,我们把场景拟定为一位特殊的“角色”,它用气氛和意境这样特殊的视觉语言来传达作品的信息。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动作的设计对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情绪的刻画至关重要。本部影片中,特别是镜头间转场部分,人物动作的设计,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意在表达影片的主旨和观念。

2.在《蜕》这部动画里留白的具体运用

(1)实景的留白

这种留白的方法和传统的留白方式相似,是一种真正的留白,也就是在一幅场景里面空出一部分不去画它。

影片中群山的留白,和传统的国画方式接近,画一部分再留一点点,隐隐约约的山峰也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如山、地铁站的景都运用了这种留白的方式,让观众对白色的空白产生无限的遐想。再如小女孩骑自行车的场景,天空及山坡的留白不仅没有让场景变得不完整,相反,还让场景多了很多自由的空间。

(2)虚化

虚化的留白相比之下要稍难处理些,它更多的不是不画,而是画一些虚构的东西或抽象的东西去代替留白。影片在设计小女孩梳头的场景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具体物化的东西。例如桌柜,若有若无,时而破坏它的形体,时而又恢复它原来的形体,这就是一种虚化的留白。另外人物动作的设计:影片中设计恋人拥抱的动作,这组动作的开端为实,观众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两个恋人的形体相拥;接着相拥的两个形体虚化为流动的线条符号,却更能让人感受到恋人之间的热烈和融合。虚化的留白有一种残缺美,它在本部影片中用得很广。

《蜕》中的女孩作为性别与特定文化的符号,通过全知视角与主观视角对观众的引导,进入影片“空”的意境,诗意地再现社会的“真实”、独特的动画艺术语言和剧情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