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浮躁,扎根银行这个大舞台
作为一名银行职员,如果你习惯于频繁跳槽,总将精力分散在下一个“更好”的工作上,那你就会永远两手空空。所以,千万要改正这种不良习惯。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只要凭着不断的积累与开拓,你一定能登上事业的顶峰。
某次招聘会上,一名男子在应聘某知名银行时,表现得十分自信。他拥有硕士学位,高级职称,11年工作经验。人事经理对这样的高级人才非常感兴趣,他温和地询问应聘者都做过什么工作。该男子志得意满地开始了他的一连串介绍:1994年,我在广州××证券公司担任经理助理,1995年1月,我在上海××商业银行担任业务经理;1995年11月,我在北京××证券公司担任……随着他的介绍,人事经理的眉头越皱越紧。该男子毫无察觉,又总结性地说道:“我先后在13家金融单位担任过不同的职务,所以对于银行各部门的工作,我都是比较熟悉的,而且——”“先生,”人事经理打断了他的话,“虽然你的工作经验丰富,但先后跳槽13家公司,这太让人吃惊了。我们需要的是对公司具有相当忠诚度的员工,恐怕您不太适合在我们公司工作。而且说句实在话,您这样频繁跳槽,让我对您的能力也不得不表示怀疑。”
这位先生虽然拥有很不错的条件,但却因为频繁跳槽的习惯而遭到了拒绝。随便跳槽确实不是什么好习惯,从银行方面讲,会对你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更糟糕的是,这种习惯会使你无法专注于自己的选择,到头来一事无成。
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需要有坚定不移的耐力,因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都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而一个频繁跳槽的人,就如同蜻蜓点水一样,永远只能停留在工作的表面上,何谈成就人生的机会?
事实上,任何一个公司的内涵和企业文化不是一个人在三五个月就能学得到的,无论是搞专业还是学管理,只有去掉浮躁,踏实进取,潜心修炼,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快的进步,并且让自己在学习和进步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与收获,用努力工作,杰出的业务成绩赢得同事的尊重和老板的赏识,取得应有的报酬,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何先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199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有商业银行一个办事处做储蓄员。
那时计算机人才比较稀缺,何先生看着与自己一起毕业的同学,单位都像宝贝一样看待,自己却到了一个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开始有些不安分,一边请求调入市行计算机中心,一边准备寻找机会跳槽。
有关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找他谈心,并告诉他:“在银行里工作,无论你搞计算机操作,还是软件开发,都要了解一线的业务情况和流程,也要了解和感受银行的工作方式,这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对你未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让刚毕业的学生到一线学习和锻炼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他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领导的话在理,便安下心来在一线工作。
很快,他被调到了市行计算机中心,他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工作的激情被激发出来,很快创造出了令人惊讶的业绩。
1997年,他主动要求开发新程序,两年时间里开发小型应用程序三项,其中一项获得了总行的表彰和奖励,两项获得省行的奖励。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这时他又有些飘飘然,开始向组织上伸手,甚至提出职务要求。
领导发现这一苗头后,又找他谈心,告诉他:“银行是你发挥个人特长、显示个人能力的舞台,只有把这个舞台利用好,你才能表演得更加精彩,离开这个舞台,你可能很难取得什么成就。跳槽也许能让你找到更好的舞台,但是就计算机专业而言,银行这个舞台也许更适合你。”
他的思想又一次受到触动,经过冷静的思考后,他决定利用好现在的舞台,将自己全部的激情和能量释放出来。
这时他又负责开发一项新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与上级银行准备开发的程序思路一致,受到了上级的重视。
当他组织开发的程序有了眉目之后,总行让他带着程序开发的前期成果到总行,并为此组建了由他牵头的程序开发小组。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程序终于上线运行了。之后他便留在了总行,参与此后的各类程序开发。
何先生在当时确实是稀缺人才,他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但是如果没有后来职业意识的转变,银行就不会成为他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即使他跳了槽,如果不能改变观念,也不会有单位愿意让他大展手脚,他终究会失去自己的舞台,无法创造相应的业绩。
在银行里工作,银行提供的是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本事尽情发挥。如果银行职员不是围绕银行的利益来表现自己,所表演的大多难成喜剧,更多的可能是闹剧,甚至成为悲剧。
如果何先生离开了银行这个舞台,就还要找一个新舞台来表演,否则他的才能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这种舞台意识对每个从业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就在何先生准备跳槽的那段时间里,他的同学有的也跳了槽。他比较了一下,除了个别同学自主创业比较成功之外,比自己更好的不多。他庆幸自己找到了银行这个舞台,并坚持下来。
修炼箴言
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是把银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们会借助银行的舞台来成就自己,不会心思浮躁,让个人英雄主义恶性膨胀。